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出兵北伐曹魏,他能否北伐成功?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在此之後,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他以為關羽報仇為由,出兵攻打東吳。孫權在得知消息後,當即派使者前來求和,但劉備不予理睬。朝中大臣趙雲出言進諫,稱劉備現在最應該的是北伐曹操而不是東征孫吳。然而憤怒的劉備不顧他人的勸阻,一意孤行出兵伐吳。當時兩國的國界已經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是兩國之間的重要通道,為此,劉備命吳班、馮習與張南率領三萬大軍為先鋒,直接奪峽口而入吳境,並在此之後迅速擊敗東吳將領李異與劉阿等人,就此佔據了秭歸。隨後,劉備派黃權駐紮長江北岸以防曹魏襲擊,並派馬良到武陵爭取當地首領沙摩柯起兵一同伐吳。

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出兵北伐曹魏,他能否北伐成功?

孫權見蜀軍來勢洶洶,他不得已向曹丕稱臣以避免兩線作戰,與此同時,孫權讓陸遜為大都督,率領朱然、潘璋和韓當等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陸遜分析了雙方士兵、士氣與地形等條件,他認為劉備兵鋒正盛,不能硬敵,為此,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式,將蜀軍牽扯至夷道、猇亭一線,就此轉入防守,防止蜀軍再度深入,而蜀軍在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處駐紮,最後只能在這裡設下數十個連營。雖然在第二年正月,劉備水陸並進來到夷陵地區,但無論劉備如何邀戰,陸遜都避戰不出,兩軍就此對峙到六月。此時蜀軍異地作戰,遠離家鄉,加上一直沒有戰事導致軍心渙散,陸遜看準時機後火燒連營七百里,就此擊敗劉備,贏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出兵北伐曹魏,他能否北伐成功?

不得不說,東吳在本土作戰,熟悉地勢,具備地理和人和等條件,加上陸遜所帶的將領都有一定的履歷,能力出眾,而蜀漢政權中有部分人並不支持東征,國內沒能達成一致,因此劉備輸掉了夷陵之戰。而在劉備東征前,趙雲就進諫劉備,趙雲稱國賊是曹操而非孫權,因此應該先滅曹魏,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此時正應該利用民憤,先攻佔關中,就此佔據黃河和渭水上游。那假如當初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順著趙雲的意思出兵北伐,那他能否拿下關中,北伐成功?

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出兵北伐曹魏,他能否北伐成功?

事實上,即便劉備按照趙雲的建議北伐,他也很難獲得成功,要知道當時曹魏西北邊境的將領堪稱豪華,當時曹真、郭淮和張郃等人坐鎮西北,關隴地區固若金湯。在劉備東征時,曹真努力打開西域,此時曹真斬殺五萬多人,獲得牲口十萬,可見比起軍功來,曹真一點也不比陸遜少。也就是說,此時曹丕在西北地區安排的兵力並不少,而當時蜀漢即便傾盡舉國之力,能調動的兵力也不過十萬之眾,在兵力並不懸殊的情況下,劉備想要打贏曹真,只怕很難。

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出兵北伐曹魏,他能否北伐成功?

如果張飛不死,馬超和趙雲還在,那也沒辦法與曹魏的這些名將相提並論,畢竟漢中之戰時,曹休識破張飛計謀,大敗吳蘭;馬超雖然得羌族民心,但在他帶領張魯手中兵馬,打算奪回涼州時,張郃隨後趕來,馬超竟然認為打不過張郃,不得已,馬超只能留下軍事器械為誘餌,自己私下逃走,可見馬超也不是張郃的對手;趙雲則在第一次北伐時輸給了曹真,更何況此時還有名將郝昭坐收城池,如此一來,劉備的北伐幾乎不可能成功。

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而是出兵北伐曹魏,他能否北伐成功?

筆者認為,相比於曹魏,當時劉備征討東吳更具備可戰勝性,因此劉備決定東征,而不是北伐曹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