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古代的軍事韜略中,有一句話非常著名:“得中原者得天下。”言下之意,中原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農業發達,這些先天優勢在今天看來或許還不是太突出,然而在古代以農耕文明的封建王朝,擁有發達交通網絡和雄厚農業基礎的中原地區,則是王朝爭奪天下的中心和重心。佔據了中原,控制了古代華夏大部分農業人口,要糧有糧,要人有人,何愁不能稱霸天下呢?

"

在中國古代的軍事韜略中,有一句話非常著名:“得中原者得天下。”言下之意,中原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農業發達,這些先天優勢在今天看來或許還不是太突出,然而在古代以農耕文明的封建王朝,擁有發達交通網絡和雄厚農業基礎的中原地區,則是王朝爭奪天下的中心和重心。佔據了中原,控制了古代華夏大部分農業人口,要糧有糧,要人有人,何愁不能稱霸天下呢?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但在古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沒有錯,因為它是無數實踐經驗的總結。但是在這句話之外,還有一個前提:想要得到中原,就必須佔領中國另外一個省才可以,而這個省,就是古代被稱作蜀地的四川。四川在古代被稱作蜀地,歷史文明悠久,起源於商周時期的古蜀文明,曾和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之一。

除了文明的悠久之外,蜀地地理險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這裡既有中原地區的重要糧食生產優勢,又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隔絕,因此古時的蜀地自然在歷代開國皇帝們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

在中國古代的軍事韜略中,有一句話非常著名:“得中原者得天下。”言下之意,中原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農業發達,這些先天優勢在今天看來或許還不是太突出,然而在古代以農耕文明的封建王朝,擁有發達交通網絡和雄厚農業基礎的中原地區,則是王朝爭奪天下的中心和重心。佔據了中原,控制了古代華夏大部分農業人口,要糧有糧,要人有人,何愁不能稱霸天下呢?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但在古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沒有錯,因為它是無數實踐經驗的總結。但是在這句話之外,還有一個前提:想要得到中原,就必須佔領中國另外一個省才可以,而這個省,就是古代被稱作蜀地的四川。四川在古代被稱作蜀地,歷史文明悠久,起源於商周時期的古蜀文明,曾和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之一。

除了文明的悠久之外,蜀地地理險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這裡既有中原地區的重要糧食生產優勢,又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隔絕,因此古時的蜀地自然在歷代開國皇帝們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秦朝時期,秦國在未統一天下時,秦國就充分認識到了蜀地的重要性,他們派兵攻佔了蜀地,然後委派大名鼎鼎的水利專家李冰前來治理蜀地,在李冰的治理下,蜀地修建的都江堰,成為了當地最為重要的水利工程,讓成都平原的糧食穩產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保證,治理蜀地的成功,為不久後秦國爭霸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漢也是如此。

漢王朝在草創之時,曾和項羽爭霸天下。一開始,項羽實力雄厚,發號施令,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比較幸運,第一個搶佔了關中,理應成為關中王。但項羽翻臉不認賬,逼迫劉邦當一個漢中王,領有巴蜀之地。這下讀書不多的劉邦失望了,認為屈居一隅,很難成大氣候了。

"

在中國古代的軍事韜略中,有一句話非常著名:“得中原者得天下。”言下之意,中原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農業發達,這些先天優勢在今天看來或許還不是太突出,然而在古代以農耕文明的封建王朝,擁有發達交通網絡和雄厚農業基礎的中原地區,則是王朝爭奪天下的中心和重心。佔據了中原,控制了古代華夏大部分農業人口,要糧有糧,要人有人,何愁不能稱霸天下呢?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但在古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沒有錯,因為它是無數實踐經驗的總結。但是在這句話之外,還有一個前提:想要得到中原,就必須佔領中國另外一個省才可以,而這個省,就是古代被稱作蜀地的四川。四川在古代被稱作蜀地,歷史文明悠久,起源於商周時期的古蜀文明,曾和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之一。

除了文明的悠久之外,蜀地地理險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這裡既有中原地區的重要糧食生產優勢,又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隔絕,因此古時的蜀地自然在歷代開國皇帝們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秦朝時期,秦國在未統一天下時,秦國就充分認識到了蜀地的重要性,他們派兵攻佔了蜀地,然後委派大名鼎鼎的水利專家李冰前來治理蜀地,在李冰的治理下,蜀地修建的都江堰,成為了當地最為重要的水利工程,讓成都平原的糧食穩產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保證,治理蜀地的成功,為不久後秦國爭霸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漢也是如此。

漢王朝在草創之時,曾和項羽爭霸天下。一開始,項羽實力雄厚,發號施令,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比較幸運,第一個搶佔了關中,理應成為關中王。但項羽翻臉不認賬,逼迫劉邦當一個漢中王,領有巴蜀之地。這下讀書不多的劉邦失望了,認為屈居一隅,很難成大氣候了。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然而蕭何和韓信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勸說劉邦,得了蜀地是好事,以此為根據地,進可爭霸天下,敗則割地為王,反而大王你光腳不怕穿鞋的,拼一把又如何?最終劉邦憑藉蜀地強大的後勤支援,才得以問鼎天下。三國時期的劉備,早在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就極力強調蜀地的重要性。

而劉備的發展態勢,也基本上是按照隆中對所規劃的路線圖進行,雖然未能統一天下,不過也能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由此可見蜀地的實力確實不一般。劉備功敗垂成,只能怪曹操和孫權都是不世梟雄,強強相遇,各自只好打個平手了。

"

在中國古代的軍事韜略中,有一句話非常著名:“得中原者得天下。”言下之意,中原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農業發達,這些先天優勢在今天看來或許還不是太突出,然而在古代以農耕文明的封建王朝,擁有發達交通網絡和雄厚農業基礎的中原地區,則是王朝爭奪天下的中心和重心。佔據了中原,控制了古代華夏大部分農業人口,要糧有糧,要人有人,何愁不能稱霸天下呢?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但在古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沒有錯,因為它是無數實踐經驗的總結。但是在這句話之外,還有一個前提:想要得到中原,就必須佔領中國另外一個省才可以,而這個省,就是古代被稱作蜀地的四川。四川在古代被稱作蜀地,歷史文明悠久,起源於商周時期的古蜀文明,曾和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之一。

除了文明的悠久之外,蜀地地理險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這裡既有中原地區的重要糧食生產優勢,又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隔絕,因此古時的蜀地自然在歷代開國皇帝們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秦朝時期,秦國在未統一天下時,秦國就充分認識到了蜀地的重要性,他們派兵攻佔了蜀地,然後委派大名鼎鼎的水利專家李冰前來治理蜀地,在李冰的治理下,蜀地修建的都江堰,成為了當地最為重要的水利工程,讓成都平原的糧食穩產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保證,治理蜀地的成功,為不久後秦國爭霸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漢也是如此。

漢王朝在草創之時,曾和項羽爭霸天下。一開始,項羽實力雄厚,發號施令,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比較幸運,第一個搶佔了關中,理應成為關中王。但項羽翻臉不認賬,逼迫劉邦當一個漢中王,領有巴蜀之地。這下讀書不多的劉邦失望了,認為屈居一隅,很難成大氣候了。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然而蕭何和韓信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勸說劉邦,得了蜀地是好事,以此為根據地,進可爭霸天下,敗則割地為王,反而大王你光腳不怕穿鞋的,拼一把又如何?最終劉邦憑藉蜀地強大的後勤支援,才得以問鼎天下。三國時期的劉備,早在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就極力強調蜀地的重要性。

而劉備的發展態勢,也基本上是按照隆中對所規劃的路線圖進行,雖然未能統一天下,不過也能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由此可見蜀地的實力確實不一般。劉備功敗垂成,只能怪曹操和孫權都是不世梟雄,強強相遇,各自只好打個平手了。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北宋時期,趙匡胤黃袍加身時,天下還未一統,他先後消滅各個割據政權的路子,也是從後蜀開始。由此可見,蜀地在王朝開創時期的重要作用。

即使在近代日本侵華時,丟失了上海、武漢和南京的國民政府,憑藉在蜀地重慶建立的陪都,形成了和日軍僵持的局面,並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以至於有人說,得天下不僅要先佔領蜀地,在危亡之時,控制蜀地依然可以反敗為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