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文:木一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每年還能出口很多大米呢?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越南其實和韓國有點像:在歷史上都曾經被中國統治過,語言受到了漢語的很大影響,在獨立之後,為了擺脫中國多年來的影響,都推行了去漢字化,不過卻都已失敗而告終。越南人口非常多,國土面積卻只有33萬平方公里,和我國的雲南省差不多大,卻有將近一億的人口。但就是這樣一個面積小人口多的國家,每年卻能出口很多大米,這是為什麼呢?

和小麥一樣,大米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的主食。中國人吃大米的歷史相當悠久。1973年時,在浙江餘姚境內的河姆渡遺址上,就曾考古發現120噸稻穀。經過一系列的測定,這批稻穀距今至少已有7000年曆史,且均為人工種植。同時,據《史記·夏本紀》記載"令益與眾庶稻,可種卑溼",就是說大禹讓舜帝的女婿益發給百姓們稻種,在低溼的田地種植稻穀。由此可見,食用大米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不過直到宋代,我國才開始從國外進口大米。從那時起,我國就開始從中南半島進口大米,特別是泰國大米和越南大米。我國不光進口成品大米,同時還在不斷引入優良稻種。在宋朝時期,由於當時福建和廣東是對外貿易口岸,"占城稻"首先被引進福建和廣東。宋真宗時期,國內江南地區開始大面積引入占城稻,江南的糧食產量瞬間暴漲,滿足了全國人民的需要。

據《湘山野錄》記載,占城稻和當時宋朝的水稻相比具有很多優勢。首先,占城稻耐旱,同時,占城稻還耐貧瘠,適應性強,並且占城稻生長週期短,產量高,一茬占城稻只需多天就能成熟。當時的宋朝人紛紛誇讚占城稻:商誇合浦珠胎賤,民樂占城稻穀豐。占城稻的廣泛種植也使宋朝人口突破了1億人次。從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占城稻每年都會通過運河輸送到北方,可以說是養育了全國人民。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而越南作為占城稻的故鄉,能夠每年出口大米也就不足為奇了。除了占城稻品種優良之外,越南的特殊地勢也是原因之一。雖然越南面積不大,而且還有不少小山,但適合耕種的土地卻著實不少,擁有大量的良田。同時,與中國不同,越南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每年降水很多,日照強,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像我們常吃的東北大米,由於氣候寒冷,都是一年一熟的,而越南大米靠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很多都是一年三熟,產量是東北大米的三倍,自然每年就可以出口大量的大米了。

而且在10年前,越南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化國家,全國一億人口中,有半數都是從事農業工作的。5000萬人耕種,想要養活1億人還是輕而易舉的,自然會溢出很多大米用於出口。而我國則不同,我國是製造業大國,是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更加註重商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自然不可能在農業上投入太多。

面積僅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卻近億,越南為何還能大量出口大米?

其實越南除了先天適合種植稻穀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國家的科技與經濟實力落後。並且越南還不像俄羅斯那樣,擁有大量的資源,因此只能通過出口糧食來換取外匯了。眾所周知,發達國家都是出口技術,就像是房東一樣,把房子租出去,不用幹活,等著收租就行了,而像越南這種不發達的國家就只能通過出口最基本的農作物來維持國家的發展了。

目前,越南大米的年產量大約為4500萬噸,其中10%用來出口,每年能夠為越南帶來約20億美元的收入。當然了,其實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業也是很發達的,比如說河南。河南每年小麥的產量能夠達到全國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就有專家評價說"中國每四個饅頭,就有一個是河南生產的。"一點都不比越南差。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