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劉邦是開國皇帝,所以他的父親並沒有實際的權力,比較特殊。在唐朝,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掌控了朝局,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這種通過禪位的方式得到稱號的太上皇,歷史上非常多見,例如唐朝和南宋就盛產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等,都曾是太上皇。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男人,他雖然是皇帝的父親,而且皇帝稱帝后他還在世,但他卻沒有成為太上皇。此人名叫柴守禮,他的兒子,就是周世宗柴榮(下圖)。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劉邦是開國皇帝,所以他的父親並沒有實際的權力,比較特殊。在唐朝,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掌控了朝局,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這種通過禪位的方式得到稱號的太上皇,歷史上非常多見,例如唐朝和南宋就盛產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等,都曾是太上皇。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男人,他雖然是皇帝的父親,而且皇帝稱帝后他還在世,但他卻沒有成為太上皇。此人名叫柴守禮,他的兒子,就是周世宗柴榮(下圖)。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唐朝末年,河北柴氏一族是邢州當地的望族,柴守禮家族幾代人經商,是當地的富商之一,家中有三個兒子。柴守禮的妹妹柴氏嫁給了順州刺史郭簡的兒子郭威。因為妹妹多年沒有生育,柴守禮擔心妹妹在婆家日子不好過,便和妹妹商量,把自己的第三子柴榮過繼給妹妹,也就是說,柴榮從13歲就離開了柴家,到了姑姑家中,隨姑父郭威的姓,改叫郭榮。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劉邦是開國皇帝,所以他的父親並沒有實際的權力,比較特殊。在唐朝,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掌控了朝局,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這種通過禪位的方式得到稱號的太上皇,歷史上非常多見,例如唐朝和南宋就盛產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等,都曾是太上皇。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男人,他雖然是皇帝的父親,而且皇帝稱帝后他還在世,但他卻沒有成為太上皇。此人名叫柴守禮,他的兒子,就是周世宗柴榮(下圖)。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唐朝末年,河北柴氏一族是邢州當地的望族,柴守禮家族幾代人經商,是當地的富商之一,家中有三個兒子。柴守禮的妹妹柴氏嫁給了順州刺史郭簡的兒子郭威。因為妹妹多年沒有生育,柴守禮擔心妹妹在婆家日子不好過,便和妹妹商量,把自己的第三子柴榮過繼給妹妹,也就是說,柴榮從13歲就離開了柴家,到了姑姑家中,隨姑父郭威的姓,改叫郭榮。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34歲那年,郭威在外領兵打仗,後漢皇帝劉承佑不信任郭威,將郭威全家殺死,郭威一怒之下造反,建立後周王朝。郭威此時僅剩柴榮一個親人,於是封柴榮為晉王。4年後,郭威駕崩,傳位給柴榮,柴榮成為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周世宗。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劉邦是開國皇帝,所以他的父親並沒有實際的權力,比較特殊。在唐朝,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掌控了朝局,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這種通過禪位的方式得到稱號的太上皇,歷史上非常多見,例如唐朝和南宋就盛產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等,都曾是太上皇。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男人,他雖然是皇帝的父親,而且皇帝稱帝后他還在世,但他卻沒有成為太上皇。此人名叫柴守禮,他的兒子,就是周世宗柴榮(下圖)。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唐朝末年,河北柴氏一族是邢州當地的望族,柴守禮家族幾代人經商,是當地的富商之一,家中有三個兒子。柴守禮的妹妹柴氏嫁給了順州刺史郭簡的兒子郭威。因為妹妹多年沒有生育,柴守禮擔心妹妹在婆家日子不好過,便和妹妹商量,把自己的第三子柴榮過繼給妹妹,也就是說,柴榮從13歲就離開了柴家,到了姑姑家中,隨姑父郭威的姓,改叫郭榮。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34歲那年,郭威在外領兵打仗,後漢皇帝劉承佑不信任郭威,將郭威全家殺死,郭威一怒之下造反,建立後周王朝。郭威此時僅剩柴榮一個親人,於是封柴榮為晉王。4年後,郭威駕崩,傳位給柴榮,柴榮成為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周世宗。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登基後,他的親生父親柴守禮還在老家邢州,有大臣為了拍馬屁,主動提出,柴榮應該尊柴守禮為太上皇,柴榮果斷拒絕,柴榮說:“我早年過繼給了太祖(郭威),而且皇位也是繼承太祖的,因此,我和柴守禮應當是甥舅之情,他只是我的舅舅。”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劉邦是開國皇帝,所以他的父親並沒有實際的權力,比較特殊。在唐朝,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掌控了朝局,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這種通過禪位的方式得到稱號的太上皇,歷史上非常多見,例如唐朝和南宋就盛產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等,都曾是太上皇。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男人,他雖然是皇帝的父親,而且皇帝稱帝后他還在世,但他卻沒有成為太上皇。此人名叫柴守禮,他的兒子,就是周世宗柴榮(下圖)。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唐朝末年,河北柴氏一族是邢州當地的望族,柴守禮家族幾代人經商,是當地的富商之一,家中有三個兒子。柴守禮的妹妹柴氏嫁給了順州刺史郭簡的兒子郭威。因為妹妹多年沒有生育,柴守禮擔心妹妹在婆家日子不好過,便和妹妹商量,把自己的第三子柴榮過繼給妹妹,也就是說,柴榮從13歲就離開了柴家,到了姑姑家中,隨姑父郭威的姓,改叫郭榮。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34歲那年,郭威在外領兵打仗,後漢皇帝劉承佑不信任郭威,將郭威全家殺死,郭威一怒之下造反,建立後周王朝。郭威此時僅剩柴榮一個親人,於是封柴榮為晉王。4年後,郭威駕崩,傳位給柴榮,柴榮成為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周世宗。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登基後,他的親生父親柴守禮還在老家邢州,有大臣為了拍馬屁,主動提出,柴榮應該尊柴守禮為太上皇,柴榮果斷拒絕,柴榮說:“我早年過繼給了太祖(郭威),而且皇位也是繼承太祖的,因此,我和柴守禮應當是甥舅之情,他只是我的舅舅。”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更為尷尬的是,柴榮做了5年的皇帝,他登基後,一直沒有和親生父親見面。柴守禮曾寫信給柴榮,希望能夠來汴京城看望柴榮,柴榮接到信後,立即回信到:“舅舅若缺什麼,儘管提出來,但千萬別來京城!”柴榮為什麼不讓親生父親柴守禮來京城見自己呢?本質上是禮節問題不好處理,因為柴守禮是柴榮的親生父親,雖然柴榮叫他舅舅,但二者還是存在原始的“父子關係”。這見了面,到底誰給誰行禮,太難處理。因此,還是不見面的好。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強調“三綱五常”,其中明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但有一個極端的情況,讓“父子、君臣”之禮比較尷尬,那就是當兒子做了皇帝之後,他的父親該如何自處?以“父”居之?還是以“臣”居之?若皇帝的父親為“父”,則皇帝要跪拜大臣。若皇帝的父親為“臣”,則父親要跪拜兒子。這種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卻一直非常棘手。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早在秦朝末年,劉邦率領一幫“泥腿子”兄弟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作為開國之君,高高在上,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對劉邦行大禮。但有一個人例外,此人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登基後,他的父親劉太公還在世,最初,劉邦每隔五天就會來看望劉太公一次,而且每次都給劉太公行禮。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劉太公:“天無二日,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其實你也是他的臣子,因此不能再讓皇帝來給你行禮了。”劉太公聽完後,覺得有理,於是每次都主動站在門口恭迎劉邦,就像大臣恭迎皇帝一樣。劉邦也覺得這樣太尷尬,於是,尊父親為太上皇,意思是在皇帝之上,這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劉邦是開國皇帝,所以他的父親並沒有實際的權力,比較特殊。在唐朝,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掌控了朝局,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這種通過禪位的方式得到稱號的太上皇,歷史上非常多見,例如唐朝和南宋就盛產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等,都曾是太上皇。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男人,他雖然是皇帝的父親,而且皇帝稱帝后他還在世,但他卻沒有成為太上皇。此人名叫柴守禮,他的兒子,就是周世宗柴榮(下圖)。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唐朝末年,河北柴氏一族是邢州當地的望族,柴守禮家族幾代人經商,是當地的富商之一,家中有三個兒子。柴守禮的妹妹柴氏嫁給了順州刺史郭簡的兒子郭威。因為妹妹多年沒有生育,柴守禮擔心妹妹在婆家日子不好過,便和妹妹商量,把自己的第三子柴榮過繼給妹妹,也就是說,柴榮從13歲就離開了柴家,到了姑姑家中,隨姑父郭威的姓,改叫郭榮。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34歲那年,郭威在外領兵打仗,後漢皇帝劉承佑不信任郭威,將郭威全家殺死,郭威一怒之下造反,建立後周王朝。郭威此時僅剩柴榮一個親人,於是封柴榮為晉王。4年後,郭威駕崩,傳位給柴榮,柴榮成為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周世宗。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登基後,他的親生父親柴守禮還在老家邢州,有大臣為了拍馬屁,主動提出,柴榮應該尊柴守禮為太上皇,柴榮果斷拒絕,柴榮說:“我早年過繼給了太祖(郭威),而且皇位也是繼承太祖的,因此,我和柴守禮應當是甥舅之情,他只是我的舅舅。”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更為尷尬的是,柴榮做了5年的皇帝,他登基後,一直沒有和親生父親見面。柴守禮曾寫信給柴榮,希望能夠來汴京城看望柴榮,柴榮接到信後,立即回信到:“舅舅若缺什麼,儘管提出來,但千萬別來京城!”柴榮為什麼不讓親生父親柴守禮來京城見自己呢?本質上是禮節問題不好處理,因為柴守禮是柴榮的親生父親,雖然柴榮叫他舅舅,但二者還是存在原始的“父子關係”。這見了面,到底誰給誰行禮,太難處理。因此,還是不見面的好。

皇帝登基,親生父親來訪,皇帝趕緊改口:舅舅,你千萬別來京城

​柴榮一世英雄,在五代十國的亂世,堪稱一位難得的明君。但在面對生父柴守禮的問題上,柴榮一直避免和柴守禮見面。直到柴榮去世,柴守禮也一直沒有看到兒子稱帝的樣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