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讓子彈飛》

什麼是封建君王的統治基礎,不是黎民百姓,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員,是他們!

其實細細究來,皇帝正如鵝城縣長,奪了天下,看似共主,實則依舊和天下地主三七分成。

中國古代的統治本質,在我看來如此:

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從來都不在長安,不在北京,也不在那些君臨天下的皇帝手上。在哪?在那些窮鄉僻壤,在那些鄉鎮地頭,在那些掌握一方的地方豪強和鄉紳手裡。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讓子彈飛》

什麼是封建君王的統治基礎,不是黎民百姓,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員,是他們!

其實細細究來,皇帝正如鵝城縣長,奪了天下,看似共主,實則依舊和天下地主三七分成。

中國古代的統治本質,在我看來如此:

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從來都不在長安,不在北京,也不在那些君臨天下的皇帝手上。在哪?在那些窮鄉僻壤,在那些鄉鎮地頭,在那些掌握一方的地方豪強和鄉紳手裡。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長安城

他們掌握著絕對的資源和權力,他們有著土地,有著文化,有著權勢,他們可以給皇帝的部隊送去一擔又一擔的糧食,徵去一隊又一隊強壯的士兵。

在那個百姓如同草芥芻狗的年代,看似是他們為皇帝服務,其實是王朝為他們服務,他們才是真正的”皇帝“。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讓子彈飛》

什麼是封建君王的統治基礎,不是黎民百姓,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員,是他們!

其實細細究來,皇帝正如鵝城縣長,奪了天下,看似共主,實則依舊和天下地主三七分成。

中國古代的統治本質,在我看來如此:

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從來都不在長安,不在北京,也不在那些君臨天下的皇帝手上。在哪?在那些窮鄉僻壤,在那些鄉鎮地頭,在那些掌握一方的地方豪強和鄉紳手裡。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長安城

他們掌握著絕對的資源和權力,他們有著土地,有著文化,有著權勢,他們可以給皇帝的部隊送去一擔又一擔的糧食,徵去一隊又一隊強壯的士兵。

在那個百姓如同草芥芻狗的年代,看似是他們為皇帝服務,其實是王朝為他們服務,他們才是真正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清朝鄉紳

為什麼中國古代永遠都是改朝換代?而走不出地主壓迫農民,農民起義,建立新的王朝,再到地主腐化兼併土地的死循環?

因為無論是秦皇漢武這樣的天朝上君,還是李自成或者朱元璋這樣仰仗民變起事的首領,他們最需要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武將,也不是忠君愛國仁義道德的儒官。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讓子彈飛》

什麼是封建君王的統治基礎,不是黎民百姓,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員,是他們!

其實細細究來,皇帝正如鵝城縣長,奪了天下,看似共主,實則依舊和天下地主三七分成。

中國古代的統治本質,在我看來如此:

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從來都不在長安,不在北京,也不在那些君臨天下的皇帝手上。在哪?在那些窮鄉僻壤,在那些鄉鎮地頭,在那些掌握一方的地方豪強和鄉紳手裡。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長安城

他們掌握著絕對的資源和權力,他們有著土地,有著文化,有著權勢,他們可以給皇帝的部隊送去一擔又一擔的糧食,徵去一隊又一隊強壯的士兵。

在那個百姓如同草芥芻狗的年代,看似是他們為皇帝服務,其實是王朝為他們服務,他們才是真正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清朝鄉紳

為什麼中國古代永遠都是改朝換代?而走不出地主壓迫農民,農民起義,建立新的王朝,再到地主腐化兼併土地的死循環?

因為無論是秦皇漢武這樣的天朝上君,還是李自成或者朱元璋這樣仰仗民變起事的首領,他們最需要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武將,也不是忠君愛國仁義道德的儒官。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李自成

他們真正地需要的是縉紳和地主,需要這些為了共同利益連結起來的利益集團。

李自成沒有拉攏地主,他的闖軍殺伐不斷,無論地主抑或豪強皆為他的魚肉,所以他敗了。

而滿清雖為異族入主中原,雖然削髮易服,但有一點他們始終不敢觸碰:遍佈華夏的地主和他們的土地!

而對於這些作威作福,魚肉一方的鄉紳而言,改朝換代無謂,最重要的是自己仍然是地主。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讓子彈飛》

什麼是封建君王的統治基礎,不是黎民百姓,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員,是他們!

其實細細究來,皇帝正如鵝城縣長,奪了天下,看似共主,實則依舊和天下地主三七分成。

中國古代的統治本質,在我看來如此:

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從來都不在長安,不在北京,也不在那些君臨天下的皇帝手上。在哪?在那些窮鄉僻壤,在那些鄉鎮地頭,在那些掌握一方的地方豪強和鄉紳手裡。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長安城

他們掌握著絕對的資源和權力,他們有著土地,有著文化,有著權勢,他們可以給皇帝的部隊送去一擔又一擔的糧食,徵去一隊又一隊強壯的士兵。

在那個百姓如同草芥芻狗的年代,看似是他們為皇帝服務,其實是王朝為他們服務,他們才是真正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清朝鄉紳

為什麼中國古代永遠都是改朝換代?而走不出地主壓迫農民,農民起義,建立新的王朝,再到地主腐化兼併土地的死循環?

因為無論是秦皇漢武這樣的天朝上君,還是李自成或者朱元璋這樣仰仗民變起事的首領,他們最需要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武將,也不是忠君愛國仁義道德的儒官。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李自成

他們真正地需要的是縉紳和地主,需要這些為了共同利益連結起來的利益集團。

李自成沒有拉攏地主,他的闖軍殺伐不斷,無論地主抑或豪強皆為他的魚肉,所以他敗了。

而滿清雖為異族入主中原,雖然削髮易服,但有一點他們始終不敢觸碰:遍佈華夏的地主和他們的土地!

而對於這些作威作福,魚肉一方的鄉紳而言,改朝換代無謂,最重要的是自己仍然是地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康熙

到了民國時期依舊如此,大地主依舊作威作福,佃戶和貧農依舊青黃不接。

然而什麼時候這些地主和豪強真正地死了?什麼時候共和國真正地來了?

直到解放軍拿著槍走進一個又一個農村頂著那些鄉紳走出來,直到一個又一個的文盲變得識了字,直到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又回到了百姓手裡,他們這些人才真真正正地死了!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實,真正的統治者是人民大眾,地主一旦失卻了封建力量的庇護,就如紙老虎一般隨風而倒。人民站了起來,歷史都會抖三抖。

蔣委員長或許到現在還沒想明白,為什麼淮海戰役之中,自己的美式飛機快不過群眾的小推車?

"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頭條號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千年之前,當一掃六合的秦始皇站在咸陽高高的宮闕之上,俯瞰面前低頭垂眉的文武百官,左右陳列著意氣風發的強壯大軍,振臂高呼間,一個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開始就是兩千年。

自此開始,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秦始皇

皇帝就是所謂的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全天下的黎民和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到了漢代,儒者日日年年,反反覆覆地嘮叨著:忠君愛國。

可見君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法王路易十三所言:朕即國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壇

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乃至君民關係之中,皇帝就是社稷江山的代名詞。雖然朝代更替,再強大的王朝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都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但是皇帝這二字一直從未遠去。

在那個民智未啟,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大多數人民一輩子都遵循父輩的足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拘固在一方方田埂地頭之間,獨攬大權的皇帝反倒成了國家治理的不二人選。

你不知道的是皇帝看似光鮮,實則非常危險,平均壽命只有39歲,非正常死亡率高達百分47。

可是龐大的國家,真的可以由一個人玩轉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小農經濟

皇權和相權,外戚和宦官——中國古代的活寶

皇帝雖然日理萬機,然而明君也罷。最怕遇見類似沉溺聲色的昏君,比如漢靈帝之流。抑或無能懦弱的庸君,比如生錯帝王家的木匠明朝天啟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天啟帝

為了讓國家機器高效運作,賢明的先王思來想去,有了結果。

於是乎一套成體制的官僚體系粉墨登場。在歷朝歷代不斷完善之下,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就成了制衡皇權的一大因素

他們要麼剛正不阿,處處和皇帝“作對”,比如魏徵,氣得唐太宗差點讓他人頭落地。要麼阿諛奉承,對皇帝滿口應許,比如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神宗。

總而言之,如果皇帝手持玉璽,那麼丞相就手持著刻刀,時時可以削去一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徵

輕則讓皇帝的政令不出宮門,比如唐代後期,皇帝基本被架空;再如宋代徽宗的政令在宰相那兒常常吃扁。重則讓皇帝淪為傀儡,有名無實,比如曹操擅權。

氣得老朱廢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曹操

而至於外戚和宦官呢?外戚顧名思義,外人也。但他們恰恰也是權力中心的依附者,作為皇帝的長輩,他們往往老謀深算,外戚幹權弄政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的鮮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漢的呂氏幹權,差點就讓劉家江山異姓。

而年幼的皇帝被母親的兄長架空,長大之後自然不服,那麼誰可以倚靠呢?宦官唄!除了外戚,宦官們的毒辣與心機也可以被皇帝用來對付官員。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依靠宦官除去了外戚和權貴,往往又會讓宦官上位,東漢末年和明朝東西廠的故事不必我多說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魏忠賢

至於擁兵自重的軍閥抑或各色其他人等,其實都不是左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力量。

哼!天真,你以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或一支百戰百勝軍隊就可以征服天下?

再強大的帝國都需要一個根基——百姓。

真正的統治者,是利益集團中的每一個人,不在皇城,在鄉野

1644年,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在崩潰前夕。

崇禎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卻因為害怕大臣的口舌而作罷,只能坐以待斃。他號召大臣和北京城內的豪紳們募捐以資助抗敵,結果怎麼著?只募來20萬白銀,一國之君,何等寒酸?闖軍破城後,你猜又如何?李自成活生生搶來了4千萬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崇禎皇帝

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奇怪的循環,而且是真理一般的鐵。

即一個朝代開始之際,往往會罷免賦稅,農民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而後漸漸腐化,地主和豪紳們取得了權力,開始壓迫百姓,兼併土地,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個朝代結束。

而這一個週期往往是200年到300年之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西晉禮樂崩壞,東晉以降之際,朝中3/4的官員皆與琅邪王氏友好。琅琊王氏乃中國第一世家望族,江左夷吾。

東晉皇帝司馬睿初到江南,江南氏族無一擁戴,一國之君的晉朝皇帝如此受冷落?誰出的面?王氏!這些世族大戶在王導的統籌之下,團結了起來,擁戴晉元帝,東晉才站住了腳跟!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琅琊王氏

再比如隋唐皆為世族大家所扶持之王朝,封建王朝往往由幾大家族和皇室聯結而治,分享政治資源和共同操縱利益關係。

中國古代,兵源從何而來?廣大的鄉村!在古代,城市人口僅佔極小部分,即使是商貿萬里若宋明,城市人口也只佔人口百分10-13而已,絕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在農村,絕大部分的糧食和賦稅也在農村。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古代城市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一句老話:自古王權不下縣。

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央集權只能有效地管理到城市和指派官員的地區。始皇帝廢了分封,置了郡縣,看似把國家牢牢地攥在手裡,但其實,廣大的鄉野仍然”乃不知有漢,更不知魏晉“。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中國農村

而中國歷史最為厲害的一票人物出場了!

那就是縉紳,豪強,大戶,地主,以及鄉紳們。

他們不是諸如王氏一般叱詫風雲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諸如山西喬家一般富可敵國的商幫,但他們卻是兩千年封建歷史中打不死的”小強“,任你風雲變幻,我自巍然不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喬家大院

《讓子彈飛》說的好:拉攏豪紳,巧立名目。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讓子彈飛》

什麼是封建君王的統治基礎,不是黎民百姓,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員,是他們!

其實細細究來,皇帝正如鵝城縣長,奪了天下,看似共主,實則依舊和天下地主三七分成。

中國古代的統治本質,在我看來如此:

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從來都不在長安,不在北京,也不在那些君臨天下的皇帝手上。在哪?在那些窮鄉僻壤,在那些鄉鎮地頭,在那些掌握一方的地方豪強和鄉紳手裡。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長安城

他們掌握著絕對的資源和權力,他們有著土地,有著文化,有著權勢,他們可以給皇帝的部隊送去一擔又一擔的糧食,徵去一隊又一隊強壯的士兵。

在那個百姓如同草芥芻狗的年代,看似是他們為皇帝服務,其實是王朝為他們服務,他們才是真正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清朝鄉紳

為什麼中國古代永遠都是改朝換代?而走不出地主壓迫農民,農民起義,建立新的王朝,再到地主腐化兼併土地的死循環?

因為無論是秦皇漢武這樣的天朝上君,還是李自成或者朱元璋這樣仰仗民變起事的首領,他們最需要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武將,也不是忠君愛國仁義道德的儒官。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李自成

他們真正地需要的是縉紳和地主,需要這些為了共同利益連結起來的利益集團。

李自成沒有拉攏地主,他的闖軍殺伐不斷,無論地主抑或豪強皆為他的魚肉,所以他敗了。

而滿清雖為異族入主中原,雖然削髮易服,但有一點他們始終不敢觸碰:遍佈華夏的地主和他們的土地!

而對於這些作威作福,魚肉一方的鄉紳而言,改朝換代無謂,最重要的是自己仍然是地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康熙

到了民國時期依舊如此,大地主依舊作威作福,佃戶和貧農依舊青黃不接。

然而什麼時候這些地主和豪強真正地死了?什麼時候共和國真正地來了?

直到解放軍拿著槍走進一個又一個農村頂著那些鄉紳走出來,直到一個又一個的文盲變得識了字,直到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又回到了百姓手裡,他們這些人才真真正正地死了!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實,真正的統治者是人民大眾,地主一旦失卻了封建力量的庇護,就如紙老虎一般隨風而倒。人民站了起來,歷史都會抖三抖。

蔣委員長或許到現在還沒想明白,為什麼淮海戰役之中,自己的美式飛機快不過群眾的小推車?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別逗,皇帝沒你想得那麼厲害,真正管事的他們

終於跳出了歷史的死循環,土地就是土地,而人民就是根基!

真正的統治者是他們!不起眼的他們——致敬偉大的中國人民,偉大的中國!

毛主席詩云: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提起歷史,人物往往只記住那些談笑風雲,手握權杖的豪傑,只記住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帝王殊。不知,人民大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對,人民大眾,你我這般的販夫走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