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徐偃王是怎麼讓徐國滅亡的?

歷史 周穆王 洪洞 周成王 黃河 周孝王 科技生活快報 2019-04-04

當初,東方夷人之國——徐國的國君叛周作亂,率342 領東方夷人之族的軍隊來攻打宗周城洛邑,他們往西一直挺進到黃河岸邊。周穆王看到夷人氣勢很盛,害怕難以抵敵,就同徐子講和,把東部地區的諸侯國劃歸徐子管轄,任命他為這些諸侯國的首領,也就是所謂的牧伯。徐子姓贏,他在現在的江蘇省泗洪一帶建國,國土面積有方圓五百里之廣。由於他篤行仁義,施惠於民,所以深受百姓的擁戴,國勢也就變得越來越強大。於是,他徵調民夫,開溝掘河,使水道一直通到陳國和蔡國,想以此來同西方的一些等級和地位較高的諸侯國進行交往。也就在這時,徐子得到了一幅硃紅色的弓矢,這當然是一種很少見的稀罕物,他便認為這大概是上天賜予自己的一種祥瑞徵兆,於是就僭號為王,自稱徐偃王。一時間,東海沿岸一帶有三十六個諸侯國全都臣服於徐國,前來向徐子朝拜。

歷史上徐偃王是怎麼讓徐國滅亡的?

從前,蜚廉的兒子惡來有一個弟弟名叫季勝,季勝也生有一子叫孟增。這個孟增深得周成王的寵愛,據說成王把他封在個叫皋狼的地方,因此,後世之人便稱他為“宅皋狼”。宅皋狼生下衡父,衡父又生下造父。造父因為駕車技術高超,又善於馴養馬匹,也受到了周穆王的重用。後來,穆王得到了四匹千里馬,一個叫桃林,一個叫溫驪,一個叫驊騮,一個叫騄耳。並讓這四匹馬為自己駕車。於是,他就讓造父駕馭著這四匹駿馬,西行巡視各諸侯國。他們一直到了遙遠的崑崙山一帶。異地的風光人物新奇刺激,令人著迷,穆王竟然流連徘徊,樂而忘返。可就在這時,徐國國君徐子在東方僭稱王號,自稱徐偃王,要與周穆王分庭抗禮。周穆王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刻驅車駕馬,日夜兼程,長途跋涉,趕回周國,以平定叛亂。

歷史上徐偃王是怎麼讓徐國滅亡的?

回到鎬京後,他就令造父即刻前往楚國,讓楚國出兵攻打徐國。隨同前往的王孫厲對楚國國君說:“徐國國君,崇尚仁義,施行善政,很得民心。您如果不去討伐他,楚國將來一定會臣服於徐國的。”楚國國君說:“如果真像您說的這樣,我就更不能前往征討這樣的有道明君了。”王孫厲卻說:“大國攻打小國,強國討伐弱國,就好像拿石塊投向雞蛋,又好比猛虎捕食小豬,哪裡有什麼道理可講呢?”於是,楚國就大舉進兵攻討徐國。徐國國君徐子非常愛護徐國的百姓,又不會耍弄權術,更不忍心讓百姓們捨棄性命同楚國人進行拼爭。這樣一來,徐國就被楚國打敗,徐子只得往北逃命而去,一直逃到了彭城東邊的一座小山下,百姓們隨同他來到這裡的有好幾萬人。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徐山。徐子臨死的時候對人說:“我只是依靠仁義之道立國施政,卻對武力軍備的作用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仁義治國的不足之處又恰恰在於不知道玩弄權術,用詭計和詐術對付敵人。這也就是我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的原因啊!”

歷史上徐偃王是怎麼讓徐國滅亡的?

徐偃王以“仁義”興國,又以“仁義”亡國,在他身上既有可資借鑑的寶貴治國經驗,又有“有筋無骨”、乃至因行仁義而亡國的慘痛歷史教訓。民心是立國之本,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徐偃王深知民心向背的利害關係,因此,他行仁義,施惠政,衷心愛民,甚得民心,故而由一個邊遠的子爵小國一躍成為東方諸侯之長。然而,徐偃王身上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能達權知變,更沒有詐人之心。他只看到了以“文德”為教、廣行仁義在立國為政中的重要意義,卻沒有意識到軍備和武力在保家衛國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他只知道“行仁義之道”可以贏取民心,得到美譽,可不知道耍權弄詐,因時為變,卻能遠身避禍,求得自保。這就是所謂的“有筋無骨”,它正是導致徐偃王亡國敗身的根本原因。

由於造父在消滅徐國這一重大行動中建有大功,周穆王就把趙城封給了他,造父的後人便由此改姓趙氏,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就是造父的後人。而惡來革(就是惡來)的五世孫非子。也因為穆王對造父的寵愛而沾光受益,也遷到趙城,改姓趙氏。後來非子在周孝王時,因為養馬有功,被封在秦地,秦國也由此建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