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書生意氣,紙上風流

李商隱 令狐綯 令狐楚 朋友圈 美景的圖片 2017-04-30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和今天的標題黨們唱了一個反調,他的許多詩作連題目都懶得寫。再讀下去,你又覺得他當之無愧被奉為“朦朧派”的鼻祖——實在讓人費解啊。以《無題*錦瑟》為例:

李商隱:書生意氣,紙上風流

春風手跡

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有人說是悼亡詩,有人說是自傷詩,有人說是傷逝詩,還有人說是愛國詩……

詩人如同一個瘋子在喃喃自語,你不懂他在說什麼,但一下子又被這首詩擊中了。——像是黑暗裡的閃電把夜空劈得支離破碎。在碎片裡,你看到了青春、流年、淚水、歡笑,那些難言的悲憤,那些無處可訴的情感、那些見過的奇情異景、那些不可把握的縹緲的理想……一瞬間,你生命裡所有的美好和痛楚在閃電的撕裂中,清晰可見。

你突然覺得,你和詩人就是同類人:同樣的敏感、同樣的多情、同樣的不合時宜——這些,全融入了詩人李商隱46歲的短暫人生歲月裡。

敏感:貧寒草根一路走來的步步驚心

李商隱從少年起就過著浮萍一樣的漂泊生活。

三歲,隨父親遷徙江浙。”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九歲,父亡故。李商隱隨母”扶棺還鄉“,開始了艱辛寒苦的生活。

“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人生窮困,聞見所無。”在李商隱的筆下,生活的悲辛可見一斑。李商隱是家中長子,為了補貼家用,他不得不為別人抄書掙錢。

十歲左右,正是一個初諳人事的年齡段。家境的江河之下,對李商隱的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一方面,他渴望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其性格中的敏感多思也由此發端。在其後來坎坷曲折的仕途生涯和詩文中都有所顯現。

天才的光芒遮不住草根出身的貧寒。江湖有一傳聞,白居易初見李商隱之人,大愛之,忍不住擊掌長嘆,繼而放低文壇老大的身段幽幽飄出一句:“我死得為爾子足矣。”這種姿態背後掩藏著的是被深折服的憐惜。

更甚者,極欣賞李商隱才華的令狐楚招其入幕府,做公子令狐綯的伴讀。親自教其寫文章,視之若子。這令狐楚何許人也?做過宰相,時任節度使。其駢文和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時被公認三絕。也就是說,無論在政壇還是文壇令狐老兒都是響噹噹的一流人物。

人生在少年時,能有此平臺有此機遇,夫復何求?

然而,結合李商隱後半生並沒有對令狐家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表現來看,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在令狐家也並不一定就像外界傳說中的春風得意。想想看,獨自飄零在異鄉他地,面對一個陌生的江湖,面對一個和自己家庭有著天上人間差別的豪門,寄人籬下,多少會產生自卑、酸楚心理的,以及由此而來的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想那林黛玉進賈府之時,面對的還是自己的親外婆、親舅舅,亦知察言觀色,不敢多說一句話。那麼,和林妹妹一樣有著敏感特質的李商隱在令狐家未必就過得舒展,特別是他陪讀的令狐綯公子是一個剛性十足黑白分明的主子。

令狐綯後來官至宰相,不念少年讀書情誼,四處撒播李商隱的“無行”“不堪”,就是這種黑白分明性格的外露。

不合時宜:清高文人遭遇官場現實的尷尬

當敏感才子李商隱步入官場,一下子就遭遇了一場尷尬。

二十歲韶華,躊躇滿志的李商隱和令狐公子一起進京趕考,令狐綯高中,李商隱落榜。二人才華高低,文史可鑑。晚唐科舉要看背景,令狐楚時任吏部尚書。

再考,猶未中。第三次考,令狐綯在主考官高鍇面前極力推薦自己的發小,連聲說了三次“李商隱”!果然,這次李商隱中了進士。

恰逢此時,令狐楚去世。在參與處理令狐楚喪事過後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之邀,做了王的幕僚。王茂元愛其才,把小女兒嫁給了他。

矛盾由此產生。令狐家是牛黨的高層領袖,王茂元是李黨的人。晚唐“牛李之爭”如此厲害,你李商隱站的是哪邊的隊呢?以你和令狐家的情份而言,應該時牛黨的鐵桿粉絲。可做了李黨人士的女婿,這層關係就不好說了。

更何況,恩公屍骨未寒,你便投靠令狐家的政敵,你讓令狐家顏面何在?讓剛剛送你平步青雲的令狐公子情何以堪?

許多國人小時候都讀過一個寓言《蝙蝠的故事》:鳥獸之爭,蝙蝠盤弄著做鳥好還是做獸好呢?然後它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一會加入鳥的隊伍一會進入獸的行列。最後鳥獸都驅趕蝙蝠,蝙蝠只能在黑夜裡生存。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是“要站好隊,腳踏兩條船會翻的。”

唉!李商隱一定沒聽過這個故事,不然怎麼會有如此糟糕的選擇呢?導致了他一生仕途都是風也悽悽,雨也悽悽。

但仔細想想,以天才聞名的李商隱真的是不懂黨派之爭嗎?還是壓根就不以為意?從他那些鋒芒外露的政治詩來看,李商隱首先是以匡扶天下的儒士自詡的。

官場上的潛規則是:你是我的人,你要聽我的。

才子心中想的是:我是屬於我自己的,我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王茂元是李黨人是不錯,但彼此欣賞,惺惺相惜,何嘗不可呢?《笑傲江湖》中的向問天是魔教中人,但光明磊落,俠肝義膽,和令狐沖一見如故,二人成為刎頸之交。金庸老人家難道不是告訴我們要打破正邪之見?

李商隱和什麼人交往,看的是品性志趣,並非是因為對方屬於哪個黨派。換句話說,“和誰舒服就和誰交往”,才子是性情中人!

但是,令狐綯憤怒了。在他眼中,李商隱是典型的忘恩負義背信棄義之人。這個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塵的人如今已是牛黨的高層人物,他惡狠狠地告訴周邊人:此人不堪。從此斷絕了李商隱步入權力高層之路。李商隱雖然考取了進士,但在來年吏部考核中卻沒有通過,就相當於今天考公務員的複審沒有通過,也因此沒有被授予官職。此後半生潦倒,皆由此而來。若干年後,李商隱寫信求故交令狐綯幫助自己,令狐綯毅然拒絕,絕然不見。

對於令狐綯這種愛憎分明的性格,我少年時很是喜歡。和同桌鬧個小矛盾都會狠狠地甩出“絕交”二字,還勾勾大拇指來個形式化的告別。年歲漸長,覺得生活真不是由黑白兩色組成。光鮮亮麗的背後亦可藏著千瘡百孔,看似走到盡頭的感情可能還有著千絲萬縷的不捨。

我想李商隱對這位少年時的朋友應該是微帶歉意的。文人的敏感裡銘刻著昔日的情誼。那些年少時在一起讀書的時光總會不時地在心頭泛起,想起來嘴角都是笑意。如果有機會,他會在一杯酒後解釋清楚自己的尷尬,表明自己對那份情誼的牽掛。但是,機會不再了。人家是身居權重的高官,自己是落魄在野的文人。即使解釋,也總有點諂媚的味道。這,和才子的性格不相符。

多情:失意才子和薄命紅顏的彼此成全

中國古代在官場上失意的才子們總能在情場上找到慰藉。可謂:官場失意,情場得意。杜牧如是,柳永如是,李商隱也如是。

李商隱46歲的生涯裡經歷過不少女人。少了這些女人,後人也看不到那麼多精彩的“無題詩”。才子生命裡有跡可循的有宋氏姐妹,柳枝姑娘,還有明白標出“妓席”“飲席帶官妓”“贈歌妓”“官妓”等應酬之作背後的女郎們。像是最有名的那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作背後亦藏著一個歡場女子。

跌落在溫柔富貴鄉里可以逃避現實的風霜刀劍,失意的文人們在漂泊的紅顏這裡找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知音感。更重要是,這裡還殘存著官場之外的真性情。身處廟堂之高的權貴們可能骯髒齷齪,身陷枯井陰溝的女性或許有著一顆流光溢彩的靈魂。

縱然這一場貪歡最終會無奈地被“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的現實所擊碎,但是在像蓬草一樣飄零的人生裡,能感受這一刻的溫存、美好,寧願醉生夢死,甘心執迷依戀。

李商隱有一首傳世情詩《夜雨寄北》是寫給他妻子的,也就是王茂元的小女兒王氏。李商隱和王氏的感情一直很好,這在古代以踐踏女性為主流的男權社會裡是一個另類。我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李商隱也不會後悔娶了王氏,畢竟人生到了後來,在丟掉越來越多的身外物時留下來的還就是一個“情”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年少時讀這首詩感覺極淡,像喝白開水似的。今天讀來,就是我這一生的追求啊。

在巴山那場溼淋淋的雨裡面,有著溼淋淋的情緒。但是詩人想象著“共剪西窗燭”相逢後的溫馨場景,這一畫面瞬間讓所有愁緒飄然而散,千百年後,跨越時空長河,跨越萬水千山,讀者們跟著李商隱感受到了夫妻在西窗下剪窗燭、話夜雨的歲月靜好。

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雨落進了李商隱46年的短暫人生裡。偶一回首,我看到了雨中冷冷清清的孤影,看到了詩人才命兩相違的一生,看到了生命背後的敏感多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