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行諷喻之事。作者通過對西王母約會周穆王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虛構與想象,以幽默的口吻,諷刺唐朝統治者服藥求仙、祈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雖不著一字議論,諷意畢現,從而宣揚了生死乃人之常情的唯物思想,並隱晦地批評統治者一味求仙而荒於朝政的可笑做法。

整首詩作者採用的寫作手法是虛實結合,諷刺之深,力透紙背,下面咱就來看看吧!

詩歌前兩句寫西王母在瑤池打開綺窗等待周穆王重來相會,她思念周穆王,耳邊還悠揚著他所作的《黃竹歌》。這兩句字面上好像不過是敘述一個傳說,但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質疑的傾向。“動地哀”三字,是背景音樂,渲染佳期無約的悲情,也暗示周穆王不可能到來的事實,只能是一場虛空。作者發揮想象,在如此美好的良辰佳日,配之以悲痛的音樂,反諷意味甚為明顯,也體現出李商隱詩歌詼諧的特點。這兩句將西王母的殷切期待與周穆王早死不能赴約的現實進行對比,這讓一場約會顯得是如此滑稽,進一步強化了諷刺意味。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行諷喻之事。作者通過對西王母約會周穆王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虛構與想象,以幽默的口吻,諷刺唐朝統治者服藥求仙、祈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雖不著一字議論,諷意畢現,從而宣揚了生死乃人之常情的唯物思想,並隱晦地批評統治者一味求仙而荒於朝政的可笑做法。

整首詩作者採用的寫作手法是虛實結合,諷刺之深,力透紙背,下面咱就來看看吧!

詩歌前兩句寫西王母在瑤池打開綺窗等待周穆王重來相會,她思念周穆王,耳邊還悠揚著他所作的《黃竹歌》。這兩句字面上好像不過是敘述一個傳說,但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質疑的傾向。“動地哀”三字,是背景音樂,渲染佳期無約的悲情,也暗示周穆王不可能到來的事實,只能是一場虛空。作者發揮想象,在如此美好的良辰佳日,配之以悲痛的音樂,反諷意味甚為明顯,也體現出李商隱詩歌詼諧的特點。這兩句將西王母的殷切期待與周穆王早死不能赴約的現實進行對比,這讓一場約會顯得是如此滑稽,進一步強化了諷刺意味。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三、四句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作者的疑問:穆王有八駿,日行三萬裡,西行並不困難,為何不再來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給耽擱了?這個事情只能是死亡之事。說明周穆王早已化作塵土,求仙求到死,讓人家西王母白等一場。這兩句繼續採用對比寫法以突出諷刺意味,語調詼諧,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之後,就留下了深刻的思索:整日不理朝政,但做虛誕的求仙之事,這樣的君王死了也罷,西王母也不值得為他等待。這樣,全詩一、二句對比,三、四句對比,前兩句又與後兩句對比,通過反覆對比,以“何事不重來”重筆作結,諷刺周穆王自身難保,枉費了一場美好的約會,諷刺之深,力透紙背。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行諷喻之事。作者通過對西王母約會周穆王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虛構與想象,以幽默的口吻,諷刺唐朝統治者服藥求仙、祈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雖不著一字議論,諷意畢現,從而宣揚了生死乃人之常情的唯物思想,並隱晦地批評統治者一味求仙而荒於朝政的可笑做法。

整首詩作者採用的寫作手法是虛實結合,諷刺之深,力透紙背,下面咱就來看看吧!

詩歌前兩句寫西王母在瑤池打開綺窗等待周穆王重來相會,她思念周穆王,耳邊還悠揚著他所作的《黃竹歌》。這兩句字面上好像不過是敘述一個傳說,但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質疑的傾向。“動地哀”三字,是背景音樂,渲染佳期無約的悲情,也暗示周穆王不可能到來的事實,只能是一場虛空。作者發揮想象,在如此美好的良辰佳日,配之以悲痛的音樂,反諷意味甚為明顯,也體現出李商隱詩歌詼諧的特點。這兩句將西王母的殷切期待與周穆王早死不能赴約的現實進行對比,這讓一場約會顯得是如此滑稽,進一步強化了諷刺意味。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三、四句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作者的疑問:穆王有八駿,日行三萬裡,西行並不困難,為何不再來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給耽擱了?這個事情只能是死亡之事。說明周穆王早已化作塵土,求仙求到死,讓人家西王母白等一場。這兩句繼續採用對比寫法以突出諷刺意味,語調詼諧,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之後,就留下了深刻的思索:整日不理朝政,但做虛誕的求仙之事,這樣的君王死了也罷,西王母也不值得為他等待。這樣,全詩一、二句對比,三、四句對比,前兩句又與後兩句對比,通過反覆對比,以“何事不重來”重筆作結,諷刺周穆王自身難保,枉費了一場美好的約會,諷刺之深,力透紙背。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作者在藝術構思上大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將流傳的穆天子求長生之事運用想象加以虛構,演繹了傳說,挖掘傳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力求諷刺的最大化,體現了李商隱卓絕的藝術造詣。詩的首聯寫西王母心懷美好的約期卻獨聞遍地哀歌,但又不寫哀歌的緣由,讓讀者在想象中與西王母一起幻想、猜疑,引人入勝。“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雖沒有直接點明為誰而哀,但卻給人一種沉重之感。第三句“八駿日行三萬裡”,宕開一筆,彷彿是對西王母的一番自我安慰:既然他有八匹駿馬,道路、山川阻隔不了,應該會來赴約的。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行諷喻之事。作者通過對西王母約會周穆王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虛構與想象,以幽默的口吻,諷刺唐朝統治者服藥求仙、祈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雖不著一字議論,諷意畢現,從而宣揚了生死乃人之常情的唯物思想,並隱晦地批評統治者一味求仙而荒於朝政的可笑做法。

整首詩作者採用的寫作手法是虛實結合,諷刺之深,力透紙背,下面咱就來看看吧!

詩歌前兩句寫西王母在瑤池打開綺窗等待周穆王重來相會,她思念周穆王,耳邊還悠揚著他所作的《黃竹歌》。這兩句字面上好像不過是敘述一個傳說,但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質疑的傾向。“動地哀”三字,是背景音樂,渲染佳期無約的悲情,也暗示周穆王不可能到來的事實,只能是一場虛空。作者發揮想象,在如此美好的良辰佳日,配之以悲痛的音樂,反諷意味甚為明顯,也體現出李商隱詩歌詼諧的特點。這兩句將西王母的殷切期待與周穆王早死不能赴約的現實進行對比,這讓一場約會顯得是如此滑稽,進一步強化了諷刺意味。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三、四句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作者的疑問:穆王有八駿,日行三萬裡,西行並不困難,為何不再來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給耽擱了?這個事情只能是死亡之事。說明周穆王早已化作塵土,求仙求到死,讓人家西王母白等一場。這兩句繼續採用對比寫法以突出諷刺意味,語調詼諧,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之後,就留下了深刻的思索:整日不理朝政,但做虛誕的求仙之事,這樣的君王死了也罷,西王母也不值得為他等待。這樣,全詩一、二句對比,三、四句對比,前兩句又與後兩句對比,通過反覆對比,以“何事不重來”重筆作結,諷刺周穆王自身難保,枉費了一場美好的約會,諷刺之深,力透紙背。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作者在藝術構思上大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將流傳的穆天子求長生之事運用想象加以虛構,演繹了傳說,挖掘傳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力求諷刺的最大化,體現了李商隱卓絕的藝術造詣。詩的首聯寫西王母心懷美好的約期卻獨聞遍地哀歌,但又不寫哀歌的緣由,讓讀者在想象中與西王母一起幻想、猜疑,引人入勝。“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雖沒有直接點明為誰而哀,但卻給人一種沉重之感。第三句“八駿日行三萬裡”,宕開一筆,彷彿是對西王母的一番自我安慰:既然他有八匹駿馬,道路、山川阻隔不了,應該會來赴約的。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本想找個理由讓自己相信穆王“比及三年,將復而(汝)野”的承諾還會實現,可惜“穆王何事不重來”的疑惑卻又洩露了自己知道他永遠不能來了的事實。讀到這裡,我們似乎找到了本詩的關鍵字就是第二句中的“哀”字,而詩外的重要事件就是周穆王的死。這個“哀”也是作者之哀,哀君王不理朝政,哀君王日日求仙。唐朝的太宗、穆宗、文宗、武宗、憲宗等,都因服長生藥而死。因此,本詩第二句中的“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有兩種解釋:一是封建君王“不問蒼生問鬼神”,不顧天下百姓死活的悲哀;二是本欲求仙得道、長生不老,但卻還是要命歸黃泉的悲哀。饒是如周穆王這樣坐擁天下、享受無比尊榮的帝王,最後還是要化作荒冢,無法和情人相會。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行諷喻之事。作者通過對西王母約會周穆王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虛構與想象,以幽默的口吻,諷刺唐朝統治者服藥求仙、祈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雖不著一字議論,諷意畢現,從而宣揚了生死乃人之常情的唯物思想,並隱晦地批評統治者一味求仙而荒於朝政的可笑做法。

整首詩作者採用的寫作手法是虛實結合,諷刺之深,力透紙背,下面咱就來看看吧!

詩歌前兩句寫西王母在瑤池打開綺窗等待周穆王重來相會,她思念周穆王,耳邊還悠揚著他所作的《黃竹歌》。這兩句字面上好像不過是敘述一個傳說,但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質疑的傾向。“動地哀”三字,是背景音樂,渲染佳期無約的悲情,也暗示周穆王不可能到來的事實,只能是一場虛空。作者發揮想象,在如此美好的良辰佳日,配之以悲痛的音樂,反諷意味甚為明顯,也體現出李商隱詩歌詼諧的特點。這兩句將西王母的殷切期待與周穆王早死不能赴約的現實進行對比,這讓一場約會顯得是如此滑稽,進一步強化了諷刺意味。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三、四句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作者的疑問:穆王有八駿,日行三萬裡,西行並不困難,為何不再來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給耽擱了?這個事情只能是死亡之事。說明周穆王早已化作塵土,求仙求到死,讓人家西王母白等一場。這兩句繼續採用對比寫法以突出諷刺意味,語調詼諧,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之後,就留下了深刻的思索:整日不理朝政,但做虛誕的求仙之事,這樣的君王死了也罷,西王母也不值得為他等待。這樣,全詩一、二句對比,三、四句對比,前兩句又與後兩句對比,通過反覆對比,以“何事不重來”重筆作結,諷刺周穆王自身難保,枉費了一場美好的約會,諷刺之深,力透紙背。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作者在藝術構思上大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將流傳的穆天子求長生之事運用想象加以虛構,演繹了傳說,挖掘傳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力求諷刺的最大化,體現了李商隱卓絕的藝術造詣。詩的首聯寫西王母心懷美好的約期卻獨聞遍地哀歌,但又不寫哀歌的緣由,讓讀者在想象中與西王母一起幻想、猜疑,引人入勝。“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雖沒有直接點明為誰而哀,但卻給人一種沉重之感。第三句“八駿日行三萬裡”,宕開一筆,彷彿是對西王母的一番自我安慰:既然他有八匹駿馬,道路、山川阻隔不了,應該會來赴約的。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本想找個理由讓自己相信穆王“比及三年,將復而(汝)野”的承諾還會實現,可惜“穆王何事不重來”的疑惑卻又洩露了自己知道他永遠不能來了的事實。讀到這裡,我們似乎找到了本詩的關鍵字就是第二句中的“哀”字,而詩外的重要事件就是周穆王的死。這個“哀”也是作者之哀,哀君王不理朝政,哀君王日日求仙。唐朝的太宗、穆宗、文宗、武宗、憲宗等,都因服長生藥而死。因此,本詩第二句中的“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有兩種解釋:一是封建君王“不問蒼生問鬼神”,不顧天下百姓死活的悲哀;二是本欲求仙得道、長生不老,但卻還是要命歸黃泉的悲哀。饒是如周穆王這樣坐擁天下、享受無比尊榮的帝王,最後還是要化作荒冢,無法和情人相會。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總結:本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歷史傳說,作者卻用虛構的筆法借用它來諷喻現實中的帝王,這種借用本身就是藝術的再創造,也在構思上強化了諷刺的力度。

比如寫到西王母的苦苦等待,她是神仙,神仙不知凡人已死,還傻傻地坐等,說明哪裡又有神仙!神仙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不能保住周穆王的小命,這真是天大的諷刺。連神仙西王母都不能使穆王長生,何況是人世間的凡人呢,誰又能像西王母那樣有神力相助呢,連神仙都辦不到的事,凡人又怎能辦到呢?這樣寫就大大加重了本詩的說理力量:無論是誰要想長生不老都是不可能的。

"

大家好,小編今天帶著大家欣賞欣賞李商隱的詩歌。下面咱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歌是一首詠史詩,大家都知道李商隱不止是愛情詩、無題詩寫作高超,詠史詩的成就也是相當高。好,那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首詠史詩。《瑤池》這首詩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歌,實際上是藉此寄懷之作。詩歌藉助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想象,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統治者求仙不死的荒誕做法。詩歌以西王母的疑問作結,構思巧妙,諷刺辛辣。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行諷喻之事。作者通過對西王母約會周穆王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虛構與想象,以幽默的口吻,諷刺唐朝統治者服藥求仙、祈求長生不老的迷信思想,雖不著一字議論,諷意畢現,從而宣揚了生死乃人之常情的唯物思想,並隱晦地批評統治者一味求仙而荒於朝政的可笑做法。

整首詩作者採用的寫作手法是虛實結合,諷刺之深,力透紙背,下面咱就來看看吧!

詩歌前兩句寫西王母在瑤池打開綺窗等待周穆王重來相會,她思念周穆王,耳邊還悠揚著他所作的《黃竹歌》。這兩句字面上好像不過是敘述一個傳說,但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質疑的傾向。“動地哀”三字,是背景音樂,渲染佳期無約的悲情,也暗示周穆王不可能到來的事實,只能是一場虛空。作者發揮想象,在如此美好的良辰佳日,配之以悲痛的音樂,反諷意味甚為明顯,也體現出李商隱詩歌詼諧的特點。這兩句將西王母的殷切期待與周穆王早死不能赴約的現實進行對比,這讓一場約會顯得是如此滑稽,進一步強化了諷刺意味。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三、四句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進一步表達作者的疑問:穆王有八駿,日行三萬裡,西行並不困難,為何不再來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給耽擱了?這個事情只能是死亡之事。說明周穆王早已化作塵土,求仙求到死,讓人家西王母白等一場。這兩句繼續採用對比寫法以突出諷刺意味,語調詼諧,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之後,就留下了深刻的思索:整日不理朝政,但做虛誕的求仙之事,這樣的君王死了也罷,西王母也不值得為他等待。這樣,全詩一、二句對比,三、四句對比,前兩句又與後兩句對比,通過反覆對比,以“何事不重來”重筆作結,諷刺周穆王自身難保,枉費了一場美好的約會,諷刺之深,力透紙背。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作者在藝術構思上大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將流傳的穆天子求長生之事運用想象加以虛構,演繹了傳說,挖掘傳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力求諷刺的最大化,體現了李商隱卓絕的藝術造詣。詩的首聯寫西王母心懷美好的約期卻獨聞遍地哀歌,但又不寫哀歌的緣由,讓讀者在想象中與西王母一起幻想、猜疑,引人入勝。“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雖沒有直接點明為誰而哀,但卻給人一種沉重之感。第三句“八駿日行三萬裡”,宕開一筆,彷彿是對西王母的一番自我安慰:既然他有八匹駿馬,道路、山川阻隔不了,應該會來赴約的。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本想找個理由讓自己相信穆王“比及三年,將復而(汝)野”的承諾還會實現,可惜“穆王何事不重來”的疑惑卻又洩露了自己知道他永遠不能來了的事實。讀到這裡,我們似乎找到了本詩的關鍵字就是第二句中的“哀”字,而詩外的重要事件就是周穆王的死。這個“哀”也是作者之哀,哀君王不理朝政,哀君王日日求仙。唐朝的太宗、穆宗、文宗、武宗、憲宗等,都因服長生藥而死。因此,本詩第二句中的“黃竹歌聲動地哀”中的“哀”,有兩種解釋:一是封建君王“不問蒼生問鬼神”,不顧天下百姓死活的悲哀;二是本欲求仙得道、長生不老,但卻還是要命歸黃泉的悲哀。饒是如周穆王這樣坐擁天下、享受無比尊榮的帝王,最後還是要化作荒冢,無法和情人相會。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總結:本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歷史傳說,作者卻用虛構的筆法借用它來諷喻現實中的帝王,這種借用本身就是藝術的再創造,也在構思上強化了諷刺的力度。

比如寫到西王母的苦苦等待,她是神仙,神仙不知凡人已死,還傻傻地坐等,說明哪裡又有神仙!神仙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不能保住周穆王的小命,這真是天大的諷刺。連神仙西王母都不能使穆王長生,何況是人世間的凡人呢,誰又能像西王母那樣有神力相助呢,連神仙都辦不到的事,凡人又怎能辦到呢?這樣寫就大大加重了本詩的說理力量:無論是誰要想長生不老都是不可能的。

李商隱的《瑤池》,初看是一首有關神話傳說的詩,實際是寄懷之作

這首詩極盡諷刺之能事,借用傳說別出新意,深刻地諷刺了當政者的昏庸荒唐,筆鋒犀利尖銳。李商隱的很多諷喻詩,都不過是借用典故和神話傳說來說事,詩歌裡常常對現實隻字不提,卻能寫出強烈的現實感來。另外,李商隱的詩歌一般很少發議論,常常通過具體想象和史實的描寫敘述,為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和思考空間,這也是他詩歌最主要的藝術特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