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傷感詩,這首詩卻難得輕快,值得細細品味

傷心人作傷心語。我們熟悉的李商隱詩歌,總是瀰漫著一種無處不在的悲涼與憂傷,《錦瑟》如此,《天涯》如此,《夜雨寄北》更不必說。

關於李商隱詩歌的傷感傾向,在《唐代文學史》中董乃斌先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縱觀李商隱詩歌,抒發傷感情緒的詩句俯拾皆是,基調清新明快的卻少之又少。這與其所生活的時代,個體生命的遭遇,個人詩歌風格的統一都分不開。

這位際遇不平的詩人,有著一顆對事對物深情而專注的心靈,一生都在寫滿溢著朦朧悲傷的詩歌,他的詩,讀一讀,就能感受到悲傷逆流成河——

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傷感詩,這首詩卻難得輕快,值得細細品味

李商隱 留得枯荷聽雨聲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贈荷花》)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暮秋獨遊曲江》)

……

而今天這首小詩,卻是李商隱難得的一首清新明快、充滿積極意味的詩歌,其中的兩句我們都很熟悉: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晚晴·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傷感詩,這首詩卻難得輕快,值得細細品味

晚晴

背景:遠赴桂林 遠離權力鬥爭旋渦

李商隱有讀書人的抱負,但在京城時,卻一直遭到牛黨的排擠,鬱郁不得志。公元847年,“會給事中鄭亞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李商隱傳》)鄭亞邀請李商隱同去桂州任職,李商隱同去,離開京城這個權力鬥爭旋渦,來到相隔數千裡的南方。這裡的“桂州”,指如今的桂林。

這段時間僅持續不到一年時間,但也算是給了李商隱一段短暫的憩息時刻,《晚晴》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時期。從其中,大概能看出李商隱在這一時期的精神面貌。

釋義: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首聯“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點明時間地點,詩人處於深居簡出的狀態,於某一天俯瞰這曲城風光。此時正值春日剛剛過去,天氣清和的初夏。

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傷感詩,這首詩卻難得輕快,值得細細品味

幽草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上天憐愛這身居幽僻處的小草,而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分短暫的晴時。寫初夏,可取的景很多,李商隱只選取了眼前這一株值得憐惜的幽草。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詩人在樓閣之上向遠處眺望,夕陽的餘暉微微滲入小窗,為一室注入明淨。一個“注”字,用得分外傳神。

尾句“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更見輕快,南方鳥兒的巢穴在這晚晴中被晾乾,天晚歸巢時身體顯得更加輕盈。

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傷感詩,這首詩卻難得輕快,值得細細品味

歸鳥

寓意:如得天意愛憐的幽草 亦如輕快歸巢的小鳥

詩中有兩個形象很分明的意象,一是身在幽僻之處卻得到上天憐惜的小草,一是在晚晴映照下歸巢的身姿輕盈的越鳥。這兩個意象,實則都可看作傍晚晴空下詩人這一抒情主體的化身。

偏居南方一隅之地,詩人如同眼前這株小草,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堅信會得到天意的愛憐;也如傍晚欲歸的小鳥,在久雨初晴之後,去除雨意,能飛得更輕巧,更高遠。

回頭看看這首詩歌,每一聯的尾字為“清”“晴”“明”“輕”,都是很清新明快的字眼,不見詩人其他詩歌的迷茫的悵惘與朦朧的悲涼。

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傷感詩,這首詩卻難得輕快,值得細細品味

傍晚晴空

有人說,李商隱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其主觀生命體驗的書寫,此詩中呈現出的這種主觀積極傾向,是與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所擁有的心態分不開的。

李商隱一生坎坷,出於對時事與身世的深切體驗,在生命的大多數時光中都志不得舒,處於一種鬱郁之中。有人還挖掘出李商隱詩歌中飽含著的“隱傷”,而這正是其名字“商隱”的諧音倒置,這或許只是歷史的巧合,但卻也證明了人們對於李商隱詩歌的閱讀體驗。

​在常人看來,從京城遠調,還離家幾千裡,無論怎麼看都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開心的事情。而在李商隱那裡,在桂林做幕僚的這段時光算是比較難得的時光,儘管只是眼前的這一點點歡樂,都值得書寫,值得珍惜。從詩中,能感到詩人心中得到的平靜與安慰。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珍重眼前美好哪怕短暫的絢麗時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