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

立秋後一週,處暑之前一週,便是七月十五。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然而,鬼節並不是“鬼門大開”的日子,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將之看作“餓鬼解救行動”。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儒釋道三教,都與中元節有莫大的關聯。

"

立秋後一週,處暑之前一週,便是七月十五。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然而,鬼節並不是“鬼門大開”的日子,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將之看作“餓鬼解救行動”。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儒釋道三教,都與中元節有莫大的關聯。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起源:儒教起頭

古代在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祭祀先祖,就像現在我們拿到第一筆工資交給爸媽一樣,都被看作是孝的表現。況且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古代,秋收就意味著,忙碌了一個夏季的農人,有了一段短暫的休息時間。

在這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大家以宗族為單位,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追思一下共同的先祖,是再愜意不過的了。

早在商代,祭祀被稱為“嘗”,天子將收穫的穀物與獵得的野獸,讓祖先先“嘗”;到了漢代,秋祭便有了文化上的依託,漢代儒生為了豐富儒家的生命,實現儒家的理想,宣揚“祭祀不及時,就是天子失職”。

於是為了不失職,為了宣傳孝道,歷代天子只能認認真真舉行秋祭了。到後來,秋祭開始有了固定的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七月十五了。

"

立秋後一週,處暑之前一週,便是七月十五。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然而,鬼節並不是“鬼門大開”的日子,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將之看作“餓鬼解救行動”。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儒釋道三教,都與中元節有莫大的關聯。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起源:儒教起頭

古代在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祭祀先祖,就像現在我們拿到第一筆工資交給爸媽一樣,都被看作是孝的表現。況且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古代,秋收就意味著,忙碌了一個夏季的農人,有了一段短暫的休息時間。

在這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大家以宗族為單位,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追思一下共同的先祖,是再愜意不過的了。

早在商代,祭祀被稱為“嘗”,天子將收穫的穀物與獵得的野獸,讓祖先先“嘗”;到了漢代,秋祭便有了文化上的依託,漢代儒生為了豐富儒家的生命,實現儒家的理想,宣揚“祭祀不及時,就是天子失職”。

於是為了不失職,為了宣傳孝道,歷代天子只能認認真真舉行秋祭了。到後來,秋祭開始有了固定的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七月十五了。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興起:佛教傳入

從漢明帝開始,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故事廣為傳播,其中一則“目連救母”的故事,直接催生了“盂蘭盆節”。

目連的亡母去了餓鬼道,目連就準備了食物祭祀母親,然而食物還沒有到母親嘴裡,就化作了火炭,於是目連找佛祖請教。佛祖說,令堂的罪孽太重,要讓十方眾僧為她超度。到七月十五,你準備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養十方大德,這樣他們就會幫你七代祖宗脫離餓鬼道的一切磨難。

“盂蘭盆節”就此廣為流傳,於是在信佛的居士們看來,七月十五便是為祖先準備貢品為祖先超度的日子。這個故事記載在《佛說盂蘭盆經》中,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解救倒懸”之意,即“將靈魂從困厄中解脫”,但是在中國,盂蘭盆先是成為一種裝供品的盆,後來又成了可以燒掉的盆,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是專門為這個盆做的節日呢。

"

立秋後一週,處暑之前一週,便是七月十五。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然而,鬼節並不是“鬼門大開”的日子,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將之看作“餓鬼解救行動”。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儒釋道三教,都與中元節有莫大的關聯。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起源:儒教起頭

古代在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祭祀先祖,就像現在我們拿到第一筆工資交給爸媽一樣,都被看作是孝的表現。況且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古代,秋收就意味著,忙碌了一個夏季的農人,有了一段短暫的休息時間。

在這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大家以宗族為單位,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追思一下共同的先祖,是再愜意不過的了。

早在商代,祭祀被稱為“嘗”,天子將收穫的穀物與獵得的野獸,讓祖先先“嘗”;到了漢代,秋祭便有了文化上的依託,漢代儒生為了豐富儒家的生命,實現儒家的理想,宣揚“祭祀不及時,就是天子失職”。

於是為了不失職,為了宣傳孝道,歷代天子只能認認真真舉行秋祭了。到後來,秋祭開始有了固定的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七月十五了。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興起:佛教傳入

從漢明帝開始,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故事廣為傳播,其中一則“目連救母”的故事,直接催生了“盂蘭盆節”。

目連的亡母去了餓鬼道,目連就準備了食物祭祀母親,然而食物還沒有到母親嘴裡,就化作了火炭,於是目連找佛祖請教。佛祖說,令堂的罪孽太重,要讓十方眾僧為她超度。到七月十五,你準備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養十方大德,這樣他們就會幫你七代祖宗脫離餓鬼道的一切磨難。

“盂蘭盆節”就此廣為流傳,於是在信佛的居士們看來,七月十五便是為祖先準備貢品為祖先超度的日子。這個故事記載在《佛說盂蘭盆經》中,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解救倒懸”之意,即“將靈魂從困厄中解脫”,但是在中國,盂蘭盆先是成為一種裝供品的盆,後來又成了可以燒掉的盆,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是專門為這個盆做的節日呢。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延續:道教接力

如果說盂蘭盆節是源自外國文化的節日,那中元節就完全是中國自己的節日了。

中元來自於《道經》:“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餓鬼囚徒,一時皆集……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 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到了七月十五,神仙就會將餓鬼與囚徒聚集在一起,道士借神仙的力量講經說法,讓囚徒餓鬼免遭那些苦難,讓他們回到人間。

到唐朝時期,唐太宗的父親李淵,為了證明自己家族血脈高貴,與老子李耳攀上了親戚,自稱是李耳後人,於是道教一時興起。到了則天皇帝時期,忽然崇佛就是為了減弱李氏宗族的影響。

於是乘著唐朝的東風,道教迅速擴大,中元節也漸漸廣為人知。道教這樣的本土文化,讓中元節成了很熱鬧的節日,每年的中元節,無論是朝廷還是百姓,都舉行一些祭祀活動。

"

立秋後一週,處暑之前一週,便是七月十五。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然而,鬼節並不是“鬼門大開”的日子,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將之看作“餓鬼解救行動”。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儒釋道三教,都與中元節有莫大的關聯。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起源:儒教起頭

古代在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祭祀先祖,就像現在我們拿到第一筆工資交給爸媽一樣,都被看作是孝的表現。況且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古代,秋收就意味著,忙碌了一個夏季的農人,有了一段短暫的休息時間。

在這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大家以宗族為單位,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追思一下共同的先祖,是再愜意不過的了。

早在商代,祭祀被稱為“嘗”,天子將收穫的穀物與獵得的野獸,讓祖先先“嘗”;到了漢代,秋祭便有了文化上的依託,漢代儒生為了豐富儒家的生命,實現儒家的理想,宣揚“祭祀不及時,就是天子失職”。

於是為了不失職,為了宣傳孝道,歷代天子只能認認真真舉行秋祭了。到後來,秋祭開始有了固定的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七月十五了。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興起:佛教傳入

從漢明帝開始,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故事廣為傳播,其中一則“目連救母”的故事,直接催生了“盂蘭盆節”。

目連的亡母去了餓鬼道,目連就準備了食物祭祀母親,然而食物還沒有到母親嘴裡,就化作了火炭,於是目連找佛祖請教。佛祖說,令堂的罪孽太重,要讓十方眾僧為她超度。到七月十五,你準備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養十方大德,這樣他們就會幫你七代祖宗脫離餓鬼道的一切磨難。

“盂蘭盆節”就此廣為流傳,於是在信佛的居士們看來,七月十五便是為祖先準備貢品為祖先超度的日子。這個故事記載在《佛說盂蘭盆經》中,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解救倒懸”之意,即“將靈魂從困厄中解脫”,但是在中國,盂蘭盆先是成為一種裝供品的盆,後來又成了可以燒掉的盆,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是專門為這個盆做的節日呢。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延續:道教接力

如果說盂蘭盆節是源自外國文化的節日,那中元節就完全是中國自己的節日了。

中元來自於《道經》:“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餓鬼囚徒,一時皆集……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 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到了七月十五,神仙就會將餓鬼與囚徒聚集在一起,道士借神仙的力量講經說法,讓囚徒餓鬼免遭那些苦難,讓他們回到人間。

到唐朝時期,唐太宗的父親李淵,為了證明自己家族血脈高貴,與老子李耳攀上了親戚,自稱是李耳後人,於是道教一時興起。到了則天皇帝時期,忽然崇佛就是為了減弱李氏宗族的影響。

於是乘著唐朝的東風,道教迅速擴大,中元節也漸漸廣為人知。道教這樣的本土文化,讓中元節成了很熱鬧的節日,每年的中元節,無論是朝廷還是百姓,都舉行一些祭祀活動。

立秋之後,處暑之前,中元節與儒釋道都有莫大關聯?

總結:有了追憶過去的方式,才能展望未來

在古代,形形色色的祭祀,都展現了對過去的追憶,或對未來的期盼。中元節對於我們的意義,更多的是提醒我們的來路,讓我們實現自己的價值,恢復祖先榮光,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佛家,都希望你記得你的來路,都希望你因此參悟出你的去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