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富順鎮:發展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林業 三農 農業 白芨 熊貓新聞 2017-05-06

多渠道盤活山場和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現有資源,充分發揮村兩委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建檔立卡貧困黨員和困難群眾以資金入股、參與經營、年底分紅的方式,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茂縣富順鎮正實現著帶領群眾致富的“雙贏”目標。

茂縣富順鎮:發展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村民正給林果基地鋤草

白芨治“窮根” 脫貧路上奔小康

5月的茂縣富順鎮微風相伴氣候溫潤宜人,在該鎮魚聽村的白芨種植基地裡白芨花星星點點悄然綻放,微風拂過紫色的花朵迎風搖曳,煞是好看。“我們這氣候溼潤,海拔1400米。特別適合種植白芨。”富順鎮黨委副書記孔軍介紹說。

魚聽村位於茂縣富順鎮西南部,處於高坡和半高坡地帶,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734毫米,氣候溫和,山清水綠,環境優美,但村民多以傳統農業為生,經濟收入並不高。如今,這一現象有望得以改變。

“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家庭照顧不了,現在政府出臺了這麼好的扶貧政策讓我們發展白芨種植,在家門口就可以致富了。我們村的水好地好,所以白芨種起來,肯定能種的很好。”魚聽村村民孫運虎自信滿滿的說。

2016年在縣級幫扶部門和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的大力支持下,魚聽村劃撥村級產業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補助資金12萬元,用於扶持中藥材(白芨)種植項目,2016年種植白芨4畝,投資10萬元。在利益分配方面,魚聽村採取按比例分紅的辦法,所得利潤的40%劃歸全體村民所有,其餘56%利潤作為村集體經濟提存資金及中藥材種植的流動資金,4200元的黨員精準扶貧資金打捆入股中藥材種植項目,佔股4%,股權歸6戶貧困戶所有。

“魚聽村白芨種植基地2017年可分苗,出售種苗,按照目前種植規模4畝約10000苗,按照市場收購價每苗2元計算,可獲取利潤2萬元;4年後收根莖,平均畝產預計達200公斤乾貨,按平均200元/公斤的市場價格計算,每畝預計可實現產值4萬元,總計實現增收16萬元。”富順鎮魚聽村村主任何世兵給我們算了一筆帳。

在黨員精準扶貧示範項目推進過程中,富順鎮魚聽村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做文章,通過村集體+合作社 +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指定村兩委會成員為直接管理者,充分發揮村級幹部和村級組織在扶貧攻堅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不斷增強村級組織的造血功能。

茂縣富順鎮:發展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荒地種下“搖錢樹” 深山探出致富路

時值立夏,群山環抱的魚聽村大坪林果種植基地裡一株株向陽而生的李子樹長勢喜人,該村村民曾忠正在地裡鋤草以便果蔬能更好的生長。

“這些果樹都是2013年種下的,今年就可以掛果了。”看著長勢喜人的果樹曾忠欣慰的同時也給我們講述起了魚聽村過去的場景:“過去我們村全部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為主,村裡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土地沒人種就慢慢成了荒地村民的日子也過的緊巴巴的。”

如何支持和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如何讓外出務工的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致富;如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這些成為了擺在村兩委面前的現實問題。

茂縣富順鎮:發展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栽種白芨苗

“近年來我們經過考察發現隨著市場對核桃、紅脆李、青脆李的需求量增加,其市場價格也不斷攀升,種植核桃、紅脆李、青脆李的市場前景可觀。”魚聽村村主任何世兵說。

經過對市場的考察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魚聽村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管理、效益優先的原則在該村大坪發展起了特色水果種植基地。通過林地流轉2012至2013年魚聽村發展以紅脆李200畝、核桃550畝為主的經濟林果750畝,實現推動林果產業,帶動相關產業,提高經濟收入的目標。經過4年的建設,目前基礎設施基本構建成,果樹已達到初果期。

“經濟林果進入盛果期後,紅脆李產量2000公斤/畝,價格10元/公斤;每畝2萬元、共計200畝脆紅李產值400萬元。這條路即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又能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魚聽村村主任何世兵激動的說。

“村裡有了產業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到了豐產期一年算下來也有不菲的收入。”談到未來的致富前景魚聽村村民曾忠更加堅定了果樹種植的決心。

藉著扶貧攻堅的春風,富順鎮村集體經濟發展邁出堅實的步伐。近年來,富順鎮把發展村集體經濟與精準扶貧、基層組織建設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相結合,推進村集體經濟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切實增強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目前,富順鎮已形成以生豬、中藥材種植、果蔬種植為主的集體經濟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富順鎮脫貧168戶、612人,2016年脫貧1戶、3人。通過盤活集體資產資源、鼓勵創辦集體經濟實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等措施,富順鎮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帶動農民群眾共同脫貧致富。

熊貓新聞特約通訊員 張婭 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