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墨江

2018年9月8日,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發生5.9級地震,地震造成全縣10.48萬人受災、10977戶民房受損,交通、水利、市政、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重損毀,直接經濟損失12.075億元。地震讓墨江脫貧摘帽任務更加艱鉅。面對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墨江縣委、政府和37萬各族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全力加快民房、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恢復重建與脫貧攻堅戰同步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今年78歲的李照祥老人是墨江縣通關鎮牛庫村和平、九衝村民小組的村民。3個姑娘外嫁、4個兒子因患遺傳病相繼去世後,留下他和3個未成年的孫子相依為命。一年前的地震使他家的房子受到了嚴重的損毀,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墨江

2018年9月8日,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發生5.9級地震,地震造成全縣10.48萬人受災、10977戶民房受損,交通、水利、市政、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重損毀,直接經濟損失12.075億元。地震讓墨江脫貧摘帽任務更加艱鉅。面對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墨江縣委、政府和37萬各族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全力加快民房、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恢復重建與脫貧攻堅戰同步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今年78歲的李照祥老人是墨江縣通關鎮牛庫村和平、九衝村民小組的村民。3個姑娘外嫁、4個兒子因患遺傳病相繼去世後,留下他和3個未成年的孫子相依為命。一年前的地震使他家的房子受到了嚴重的損毀,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墨江

可讓老人家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一年的時間不到,一家4口人就住進了溫暖明亮的新房。同時,墨江縣委、政府還幫他家其中的兩個孫子辦理了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每人每月有1274元的救助金;他和另外一個孫子領取了B類低保,每人每月有257元的收入,再加上他每月108元的養老金,一家4口人一個月就有3170元的收入。

“地震後我們家沒有房子住,沒有水、沒有電,是黨委、政府給我們搭建了帳篷、發放食物。現在還幫我們蓋起了新房,給我爸爸、侄兒救助,都還每個月按時發放。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老人女兒說。

地震發生後,墨江縣委、政府為加快地震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進度,從全縣在職的財政供養人員中,按照70%的比例選派了2008名幹部駐村民小組開展脫貧攻堅和恢復重建工作。

來自縣紀委監察委第三紀檢監察室的51歲的楊家成,就是2008名駐村組攻堅隊員中的一員。楊家成自2019年2月28日進駐和平、九衝村民小組開展工作以來,便把鋪蓋行囊帶到了和平、九衝村民小組,與災區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爭分奪秒、鉚足勁參與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在楊家成和派出單位的努力下,和平、九衝村民小組38戶村民105人順利搬進了新房。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新家園的建設,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29歲的張忠波是通關鎮牛庫村的大學生村官,寧洱縣人。去年的9月8日,在接到地震消息的第一時間內,張忠波從寧洱老家趕回牛庫村進行搶險救災。就在震後的第二天,張忠波家裡遭遇大火,大火把房屋燒燬,父親受傷住院。家人為了不影響張忠波抗震救災,沒把家裡的情況告訴他。直到房屋燒燬後的第三天,張忠波才從報給家裡的平安電話裡得知家中房屋燒燬、父親受傷的事。

即便如此,張忠波仍然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談及此事,張忠波的眼圈紅了,聲音哽咽:“在爸爸、媽媽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在他們的身邊照顧他們,我真的是很對不起他們。但是我不後悔,在抗震救災的緊急時刻,我感覺和平、九衝的老百姓更需要我,我必須和他們在一起。”

讓受災群眾儘快入住新房、恢復生產生活是恢復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首要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墨江縣委、政府把地震災後重建規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圍繞災後恢復生產、生活所需與今後可持續發展目標,科學編制了恢復重建規劃。

規劃涵蓋民房恢復重建工程、民生改善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減災防災體系建設工程、農業生產發展工程五大類43項207件,項目總投資147786.74萬元。規劃明確2019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受損民房拆除重建和修繕加固,到2020年10月底全面完成恢復重建任務。

民房建設工作量大,時間緊迫,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硬傷”。為啃下這塊“硬骨頭”,墨江縣委、政府制定出臺了民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對零星重建戶按照“廚衛入戶、雨汙分流、人畜分居”的要求,緊密結合災區民族特點、文化特點,綜合考慮自然人文因素,提供60平方米、80平方米、120平方米、150平方米4種面積的民居風貌設計圖紙,供群眾選取。

建房工作中,嚴格控制建房面積,恢復重建人均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含廚房、衛生間)總面積最大不超過150平方米,新建房屋宅基地正房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與農村危房改造扶持標準相一致,恢復重建民房維修加固每戶補助1.5萬元,四類重點對象拆除重建每戶補助4萬元,非四類重點對象拆除重建每戶補助3.5萬元。

"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墨江

2018年9月8日,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發生5.9級地震,地震造成全縣10.48萬人受災、10977戶民房受損,交通、水利、市政、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重損毀,直接經濟損失12.075億元。地震讓墨江脫貧摘帽任務更加艱鉅。面對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墨江縣委、政府和37萬各族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全力加快民房、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恢復重建與脫貧攻堅戰同步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今年78歲的李照祥老人是墨江縣通關鎮牛庫村和平、九衝村民小組的村民。3個姑娘外嫁、4個兒子因患遺傳病相繼去世後,留下他和3個未成年的孫子相依為命。一年前的地震使他家的房子受到了嚴重的損毀,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墨江

可讓老人家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一年的時間不到,一家4口人就住進了溫暖明亮的新房。同時,墨江縣委、政府還幫他家其中的兩個孫子辦理了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每人每月有1274元的救助金;他和另外一個孫子領取了B類低保,每人每月有257元的收入,再加上他每月108元的養老金,一家4口人一個月就有3170元的收入。

“地震後我們家沒有房子住,沒有水、沒有電,是黨委、政府給我們搭建了帳篷、發放食物。現在還幫我們蓋起了新房,給我爸爸、侄兒救助,都還每個月按時發放。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老人女兒說。

地震發生後,墨江縣委、政府為加快地震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進度,從全縣在職的財政供養人員中,按照70%的比例選派了2008名幹部駐村民小組開展脫貧攻堅和恢復重建工作。

來自縣紀委監察委第三紀檢監察室的51歲的楊家成,就是2008名駐村組攻堅隊員中的一員。楊家成自2019年2月28日進駐和平、九衝村民小組開展工作以來,便把鋪蓋行囊帶到了和平、九衝村民小組,與災區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爭分奪秒、鉚足勁參與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在楊家成和派出單位的努力下,和平、九衝村民小組38戶村民105人順利搬進了新房。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新家園的建設,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29歲的張忠波是通關鎮牛庫村的大學生村官,寧洱縣人。去年的9月8日,在接到地震消息的第一時間內,張忠波從寧洱老家趕回牛庫村進行搶險救災。就在震後的第二天,張忠波家裡遭遇大火,大火把房屋燒燬,父親受傷住院。家人為了不影響張忠波抗震救災,沒把家裡的情況告訴他。直到房屋燒燬後的第三天,張忠波才從報給家裡的平安電話裡得知家中房屋燒燬、父親受傷的事。

即便如此,張忠波仍然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談及此事,張忠波的眼圈紅了,聲音哽咽:“在爸爸、媽媽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在他們的身邊照顧他們,我真的是很對不起他們。但是我不後悔,在抗震救災的緊急時刻,我感覺和平、九衝的老百姓更需要我,我必須和他們在一起。”

讓受災群眾儘快入住新房、恢復生產生活是恢復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首要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墨江縣委、政府把地震災後重建規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圍繞災後恢復生產、生活所需與今後可持續發展目標,科學編制了恢復重建規劃。

規劃涵蓋民房恢復重建工程、民生改善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減災防災體系建設工程、農業生產發展工程五大類43項207件,項目總投資147786.74萬元。規劃明確2019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受損民房拆除重建和修繕加固,到2020年10月底全面完成恢復重建任務。

民房建設工作量大,時間緊迫,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硬傷”。為啃下這塊“硬骨頭”,墨江縣委、政府制定出臺了民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對零星重建戶按照“廚衛入戶、雨汙分流、人畜分居”的要求,緊密結合災區民族特點、文化特點,綜合考慮自然人文因素,提供60平方米、80平方米、120平方米、150平方米4種面積的民居風貌設計圖紙,供群眾選取。

建房工作中,嚴格控制建房面積,恢復重建人均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含廚房、衛生間)總面積最大不超過150平方米,新建房屋宅基地正房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與農村危房改造扶持標準相一致,恢復重建民房維修加固每戶補助1.5萬元,四類重點對象拆除重建每戶補助4萬元,非四類重點對象拆除重建每戶補助3.5萬元。

雲南墨江:脫貧攻堅與恢復重建“雙推進”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個戰果一起創

工作

墨江還對地震受災較重、有地質災害隱患需搬遷的人口進行集中安置。截止目前,恢復重建民房開工建設20712戶,竣工15078戶;66個集中安置點主體完工2522戶,竣工入住167戶;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集中安置點民房建設工程。

在加快民房建設的同時,交通、水利、民生保障等工作也在加速推進,地震損毀的水利工程中水源工程、壩塘工程、水塘工程的修復已全部完成。

目前,墨江5.9級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正在順利推進中,脫貧攻堅工作也進入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 截止2018年底,全縣已有14765戶61767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2.11%。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墨江37萬各族兒女將聚焦脫貧攻堅、聚力恢復重建,緊抓恢復重建時間節點,緊盯2019年脫貧摘帽,有力推動脫貧政策落地生根、重建項目穩步實施,確保恢復重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幹部作風有大轉變、城鄉面貌有大變化、群眾生產生活有大提升。

雲南網通訊員 楊麗萍 攝影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