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孟門古鎮以前叫孟門縣

呂梁孟門古鎮位於晉陝大峽谷中部,山西省呂梁柳林縣城西北23公里處黃河東岸。北靠磧口,西有黃河渡口可達陝北吳堡縣寇家塬鎮,南靠晉西要塞軍渡,東接成家莊鎮,西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縣相望山西省沿黃公路縱側而過。孟門縣歷史被譽為“九曲黃河第二鎮”,今天被稱為“黃河第一鎮”的磧口鎮以及管轄她的柳林縣、隔河相望的陝北吳堡縣,卻在歷史上長期作為她的下轄地,甚至達千年之久,所以歷史上的孟門遠比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名得多,堪稱天下黃河第一。2009年,孟門鎮被省政府批准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

到如今,“你到哪兒去?”“我去孟門縣趕會”、“他是哪兒人?”“他是孟門縣家”、“你做甚去呀了?”“我去孟門縣趕集”……“孟門縣”,一個被“孟門鎮”代替已經一百多年之久的名字,卻代代相傳,一直叫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也是一種懷念和寄託。歷史上的孟門(所謂孟門之名,涵蓋今柳林孟門至河津之黃河段的河道兩側,柳林孟門乃其北起,河津龍門是其南止。而柳林縣的孟門又位於最上游,所以稱作黃河第一門——孟門)縣,所轄不僅僅是今天的孟門鎮的幾十個村莊,還地跨今柳林、離石、臨縣的部分村鎮以及陝西省吳堡縣全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今天臨縣的三交以南部分也屬於孟門。因此,今天的一些臨縣文化也是孟門文化的延續和傳承。一個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古郡縣城,一個曾經是重要的軍事渡口,又是連接東西南北商業大流通的水旱碼頭,是何等的繁華富貴。

《柳林縣誌》載,孟門栽桑養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有河灘地千餘畝,遍植桑棗。紡織品行銷黃河兩岸,西通“絲綢之路”,而今桑田也已毀於洪災。那個屬於歷史上的孟門縣已經安然長眠。

據介紹,孟門古鎮街上“七隻虎”或“七狼八虎”還有一個別稱,叫“半道街”,意即當時孟門鎮有一半的街道商鋪和民宅都屬於他們家族的家產,土改時期,家產被分配出去了。曾經的商鋪、當鋪、貨棧,精巧的屋簷、古樸的門樓、破舊的磚瓦、寂寞的拴馬石無不告訴我們,儘管這個古鎮的時間並不像古孟門縣城那樣歷史久遠,大多屬清朝後期建築,但依然造就了古鎮商貿的一度繁榮。黎雲說他小時候聽他爺爺陳愛林(字清智)說,古時曾有民間諺語,“拉不垮的孟門,擠不爛的柳林;馱不完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孟門磧口柳林子,家家戶戶有銀子,一家一戶沒銀子,旮旯掃出幾盆子”、“王坪焉家拉驢販馬,地龍堡家擺渡放筏”、“小垣則家沒慫的,後馮家溝沒窮的”,見證了當時以孟門、磧口、柳林為黃河商貿“金三角”的繁華程度。

柳林孟門古鎮以前叫孟門縣

孟門縣古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