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歷史上的大戰-宜安之戰

李牧 趙括 滹沱河 戰國時期 鑠鑠的夏天 鑠鑠的夏天 2017-10-30

我們村距離宜安有4公里的距離,之前從來沒有發現這個地方在戰國時代,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下面我給大家仔細講講。

秦軍出井陘之後,直接攻擊區域是在滹沱河之南。在這裡趙國布有一系列的城邑,在趙國失去了太原盆地之後,滹沱河下游,成為了溝通趙國南北的必經之路。由於趙國的防禦重點在南北兩線,即雲中、雁門的趙北長城,以及邯鄲一帶的趙南長城,秦軍主力在滹沱河南岸並沒有受到太大阻力,很快就攻克了宜安、赤麗兩座城邑(今天石家莊東,藁城市西南)。如果秦國願意的話,他們應該是採取穩紮穩大的方式,擴大戰果,以滹沱河為依託,將趙國一分為二。當年的中山國正是憑藉有小黃河之稱的滹沱河之險,和趙國進行了長達百年的對抗。問題是現在的秦軍,希望通過一場大決戰快速消耗掉趙國的有生力量,並不願意和趙國再耗下去了。因此秦軍並沒在試圖沿滹沱河一帶,據渡口以設防,而是放李牧大軍渡河,以圖在野戰中獲勝。如果秦軍一戰而勝的話,那麼無論是趙國的核心區,還是北三郡都不會再有象樣的抵抗了。從戰略上來看,這比將趙國的有生力量阻在滹沱河以北,逼迫趙國向北做戰略撤退,然後再發起新的攻擊要更更合算(取滹沱河以南的趙土算中策;一戰而盡滅趙軍主力算“上策”)。

藁城歷史上的大戰-宜安之戰

秦軍想到的誘敵出戰就是繼續攻擊趙國在滹沱河南岸的據點,也就是在已經攻取的宜安、赤麗兩邑之側的“肥累”邑。從秦軍的角度看,這依然是一個兩手準備的戰術,如果趙軍棄營而出救援肥累的話,那麼就正合了秦軍與趙軍決戰於野的打算。預先探查好趙軍的出擊路線,並選好合適的地形預留兵力,就很可能又是一次經典的圍點打援之戰;如果趙軍仍然堅守不出的話,那麼秦軍就會順勢攻取肥累,並在繼續在滹沱河以南地區攻城掠地,擴大戰果。

  從表面上看,李牧又一次選擇了保守戰術,在秦軍主力戰於肥累之下(肥下)時,依然堅守不出。這讓攻擊肥累的秦軍認定,趙軍這次是吸取和趙括輕敵冒進的教訓,決定把保守的“烏龜”戰術進行到底了。有鑑於此,秦軍主力開始加緊了對肥累城的攻擊,將佯攻變身成為了主攻。當然,即使秦軍已經認定趙軍準備打一場持久戰,他們也必然會由井陘方向增兵,並維繫好補給線。不過現在,秦國東征的主力部隊,完全可以乘勢擴大一下自己的防區,以讓自己在將要到來的持久戰中,擁有更大的縱深(現在的縱深太小,不利於長期對抗)。  

如果李牧真的準備象當日的廉頗那樣,將主要精力放在打造數條防線,並做好持久戰準備的話,那麼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另一場“長平之戰”,只是始終不敢主動出擊的趙軍,應該不會再給秦軍機會包餃子了,時間也肯定會拉得更長。不過李牧作為戰國最優秀的戰術家之一,保守並不是他的性格。如果秦軍仔細研究李牧大勝匈奴的戰例,就會發現這位軍事家的戰術性格就是“扮豬吃虎”。即一方面以保守的姿態麻痺對方,讓對手以為自己決沒有主動出擊的膽量和能力;另一方面卻在內部做好充足的準備,選擇適當的時機突然反擊,一戰而解決問題。

  當秦軍上下都相信李牧不可能主動出擊的時候,李牧所率領的趙軍終於出動了。不過他並沒有象秦軍預想的那樣,選擇去救援被圍的肥累,而是出其不意的攻擊了秦軍的大本營。鑑於秦軍主力早已運動到了肥累城下,蓄勢已久的趙軍很快就佔據了秦軍的大營,並俘獲了秦軍的全部輜重。可以想見,正在攻擊肥累的秦軍主力聽到大營被攻擊的消息,心情應該和當年在長平,被秦軍從中斷開的趙括有得一比。無論是在什麼時代,在戰爭中敵人攻取後勤基地,或者中斷補給線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對於李牧來說,預料到秦軍主力得知消息後會馬上回援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和趙失肥累不同(無損趙軍主力),秦軍如果失去了隨軍攜帶的輜重,很快就會陷入混亂,趙括在無糧補充的情況下能夠堅持四十六天,秦軍可不想去挑戰這個紀錄。況且秦軍即使是想就此放棄這次攻擊,回到太原盆地,也必須開始西撤了。既然這一次料敵在先的是趙軍,那麼趙軍反過來打一次圍點打援的經典之戰就不足為奇了。為了能夠有足夠的兵力與秦軍展開決戰,邯鄲城裡的趙軍也已經祕密向北移動。 

 最終,兩路出擊的南、北兩支趙軍,對秦軍主力所展開的鉗形攻勢取得了完美的戰術效果,除掉秦軍的主帥和部分親隨以外,餘者皆陷於趙軍之手。本來這種決戰正是秦軍所期待的,不過那是在秦軍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而現在,準備充分的顯然是趙軍。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無糧之後的長平趙軍,那麼“容易”就被秦軍所“坑殺”,就不難理解失去了後勤補給的秦軍,是怎麼由下山猛虎變成一隻紙老虎的。 不管戰略形勢如何,

李牧的這次勝利無疑都為積弱已久的趙國打了一針強心劑。趙國上下甚至將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這位軍事天才身上。而趙王所能夠給予李牧的最高榮譽,就是封李牧為趙國的“武安君”,最起碼在趙人心目中,李牧的戰績足以和秦國的戰神白起相媲美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