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
"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乳製品已經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數據預測,未來五年行業銷售規模有望超過五千億元。龐大的市場需求,自然讓伊利、蒙牛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家企業站在後面,每年悄悄賺走近百億元。它就是包裝巨頭利樂。

"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乳製品已經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數據預測,未來五年行業銷售規模有望超過五千億元。龐大的市場需求,自然讓伊利、蒙牛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家企業站在後面,每年悄悄賺走近百億元。它就是包裝巨頭利樂。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我們平時喝牛奶、果汁、各種飲料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包裝盒側面有一個小小的標誌Tetra Pak(利樂)。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包裝企業,利樂佔據著約77%的市場份額。換言之每10罐液態奶、軟飲料,至少就有7罐是由它提供的生產線和包裝材料生產。像伊利、蒙牛、王老吉、娃哈哈、旺旺等都是其客戶,它來華整整40年時間。

資料顯示:成立至今已有68年時間的瑞典利樂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產品銷往全球各地。去年銷售收入達11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857億元),擁有五千多項技術專利。全世界這一行業的相關企業總共四五十家,而利樂產品的質量代表了最高水準。

"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乳製品已經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數據預測,未來五年行業銷售規模有望超過五千億元。龐大的市場需求,自然讓伊利、蒙牛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家企業站在後面,每年悄悄賺走近百億元。它就是包裝巨頭利樂。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我們平時喝牛奶、果汁、各種飲料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包裝盒側面有一個小小的標誌Tetra Pak(利樂)。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包裝企業,利樂佔據著約77%的市場份額。換言之每10罐液態奶、軟飲料,至少就有7罐是由它提供的生產線和包裝材料生產。像伊利、蒙牛、王老吉、娃哈哈、旺旺等都是其客戶,它來華整整40年時間。

資料顯示:成立至今已有68年時間的瑞典利樂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產品銷往全球各地。去年銷售收入達11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857億元),擁有五千多項技術專利。全世界這一行業的相關企業總共四五十家,而利樂產品的質量代表了最高水準。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時間回到上世紀20年代末,瑞典人魯賓·勞辛和朋友阿克蘭德合作,共同創辦了一個以兩人名字命名的包裝廠,這也是利樂公司的前身。當時主要業務,是生產小販們用來裝麵粉、麥子和玉米粒等食品的紙袋子。後來隨著大量農民湧入城鎮,帶動了牛奶和果汁的需求。不過當時所使用的玻璃瓶,並不適合長距離運輸和保存。

勞辛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如果能製作出一次性包裝,一定能讓飲料銷量翻番,而自己也能從中獲利。他構想出一種有著內襯塑料薄膜、可以防水的包裝紙。在工程師瓦倫貝格的協助下,設想變成了現實。為此他還將設計申請了專利,並命名為“正四面體”,也是如今利樂包的原型。

專利是有了,但卻沒有迅速投入市場,因為勞辛有更長遠的打算。單純賣包裝可不行,他要設計出一條完美的灌裝線賣給飲料商,這樣既能更好地打動客戶,還可以賺取源源不斷的利潤。此後他又花了七年的時間,到了50年代初,終於成功研究出無菌加工、罐裝、包裝技術,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乳製品已經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數據預測,未來五年行業銷售規模有望超過五千億元。龐大的市場需求,自然讓伊利、蒙牛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家企業站在後面,每年悄悄賺走近百億元。它就是包裝巨頭利樂。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我們平時喝牛奶、果汁、各種飲料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包裝盒側面有一個小小的標誌Tetra Pak(利樂)。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包裝企業,利樂佔據著約77%的市場份額。換言之每10罐液態奶、軟飲料,至少就有7罐是由它提供的生產線和包裝材料生產。像伊利、蒙牛、王老吉、娃哈哈、旺旺等都是其客戶,它來華整整40年時間。

資料顯示:成立至今已有68年時間的瑞典利樂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產品銷往全球各地。去年銷售收入達11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857億元),擁有五千多項技術專利。全世界這一行業的相關企業總共四五十家,而利樂產品的質量代表了最高水準。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時間回到上世紀20年代末,瑞典人魯賓·勞辛和朋友阿克蘭德合作,共同創辦了一個以兩人名字命名的包裝廠,這也是利樂公司的前身。當時主要業務,是生產小販們用來裝麵粉、麥子和玉米粒等食品的紙袋子。後來隨著大量農民湧入城鎮,帶動了牛奶和果汁的需求。不過當時所使用的玻璃瓶,並不適合長距離運輸和保存。

勞辛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如果能製作出一次性包裝,一定能讓飲料銷量翻番,而自己也能從中獲利。他構想出一種有著內襯塑料薄膜、可以防水的包裝紙。在工程師瓦倫貝格的協助下,設想變成了現實。為此他還將設計申請了專利,並命名為“正四面體”,也是如今利樂包的原型。

專利是有了,但卻沒有迅速投入市場,因為勞辛有更長遠的打算。單純賣包裝可不行,他要設計出一條完美的灌裝線賣給飲料商,這樣既能更好地打動客戶,還可以賺取源源不斷的利潤。此後他又花了七年的時間,到了50年代初,終於成功研究出無菌加工、罐裝、包裝技術,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隱藏在中國40年,每年光靠專利能賺近百億

從研發到量產二十幾年,沒有白費。很快,利樂的機器就賣到歐洲多個地方。早在70年代就進入了大中華地區,不過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企業幾乎是默默無聞。直到90年代中期,情況才發生轉變。當時伊利的產品採用低溫殺菌技術,不易長期保存,只能在小範圍內銷售。恰好利樂有長時間保鮮的技術,於是雙方一拍即合達成合作。後來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另立門戶,他們又主動找上門,將價值千萬的設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蒙牛。

正是在利樂公司大力扶持下,乳業雙雄藉著常溫奶之力,開始在全國範圍擴張。而利樂也一度佔據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並從中默默賺錢。據悉,依靠專利技術每賣出一份利樂包裝的牛奶,他們就要從中攫取75%的利潤。因此有人開玩笑的說到:蒙牛和伊利其實都是為別人打工的。

在包裝技術上,為什麼大部分飲料廠還是得用利樂?因為它掌握了核心技術,這家企業目前擁有5000多項專利,已經稱霸行業60多年,不過並沒就此止步。2019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利樂又發明了一種新型紙吸管,以取代傳統塑料吸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