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請求外國提高關稅,外國回答後,李鴻章說:我會被國人罵死

不論在任何時代,一個國家的國力決定了這個國家在外交方面的底氣。我們也曾經國力強盛而四方來賀,但是也曾經跌入谷底被百般刁難羞辱。在近代歷史上,我國的外交像是一部屈辱史。

當時在清政府眼裡的彈丸小國日本通過改革,抓住機遇,搭上了資本主義的列車,快速發展,而清政府還沉浸在自己是大國的美夢裡不可自拔。由於本身的領土有限,所以日本對外發動了侵略,通過佔領殖民地來支持內部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盯上了距離較近又頗有些財富的中國。

雖然存了侵略中國的野心,但是畢竟當時清朝還勉強算是有點戰鬥力的,不敢貿然下手,於是他們先攻打朝鮮,當時朝鮮是中國庇護的地方,出了這樣的事情,朝鮮就向中國求助,日本也存了心想要挑起中日雙方的戰爭,之後雙方就打了起來,而落後時代潮流的中國海軍由於落後的裝備和輕敵的心思,即便最後每個海軍都存了拼死一戰的士氣,最終還是失敗了。

之後就是雙方簽訂了條約,而這次的條約內容對中國來講完全是喪權辱國。不僅使我國當時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還被要求賠償將近清政府三年財政收入的賠款。這些賠款最後落到了百姓的頭上,一下就加重了他們的負擔,搞得民不聊生。

李鴻章請求外國提高關稅,外國回答後,李鴻章說:我會被國人罵死

這筆鉅額款項清政府無力償還,而國內百姓對於這個條約也越發不滿,所以為了解決這次的財政危機,清政府就想著去找找看有沒有可以求助的友邦。

當時清政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俄國,因為之前清政府和俄國之間就有外交往來,而且還是鄰邦,而且當時日本勢力在我國東北越發膨脹,這使得俄國也有點坐立難安。

正好當時俄國尼古拉二世要加冕,清朝接到邀請,然後李鴻章受命前往。當時這個消息傳了出去,其他列強蠢蠢欲動,他們都清楚這次中堂大人出訪真正的原因,他們在這其中嗅到了利益的氣息,紛紛邀請李鴻章出訪,於是李鴻章開始了他的“環球之旅”。

當時的他已經七十多歲了,這樣的高齡要在兩百多天內出訪多國,對身體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這次的出行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心裡要承受很多的壓力,雖然這些國家每個都是熱烈歡迎,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大清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這些所謂的熱情招待也只不過是想要從大清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塊肉來。

李鴻章請求外國提高關稅,外國回答後,李鴻章說:我會被國人罵死

這次出訪心酸和崩潰都有,對於這個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來說,他不知道這次的出訪能不能順利完成他的願望。

當時的大清就像被丟進野獸場的毫無戰鬥力的雞,而他本人又對西方這些金融財政不甚瞭解,他收起自己的所有傲骨,卑微的乞求這些列強能夠對大清高抬貴手,幫忙渡過這次危機。

李鴻章請求外國提高關稅,外國回答後,李鴻章說:我會被國人罵死

他這次出訪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這些列強能夠同意大清提高海關關稅。當時大清正面臨著鉅額的賠款,甚至連未來二十載的海關稅都做了抵押,當時各國的關稅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只有清朝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五,相當於十倍之差,他這次希望可以把關稅給提高到百分之十,也不要求和其他國家持平,只要再提高一倍就好。

本來提高關稅這件事應該是中國自己決定的,但是由於之前的《南京條約》,中國被迫放棄了自主定稅的權利,如果想要變動關稅,就得和其他列強共同協商。

李鴻章請求外國提高關稅,外國回答後,李鴻章說:我會被國人罵死

當時和中國對外貿易聯繫緊密的只有英國,其他幾個國家的貿易額不大,所以都作壁上觀,等著英國表態,李鴻章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專門和英國的首相見了面,當時英國首相聽了李鴻章的請求,迴應道,要想提高關稅也可以,但是中國必須完全開放內地,而且還要保護英國人在華的一切利益。李鴻章聽到這樣不要臉的請求,雖然有點懵,但是也清楚這是萬萬不可答應的,而且當時朝廷也沒有這方面的命令,他如果答應了,回國之後肯定要被人唾棄至死。

即便再機智,再巧舌如簧,面對如此不要臉面,不講君子道義的外國人,李鴻章也無能為力,之好將這個目標暫時擱淺。當時他出訪的目標除了提高關稅之外,還希望可以辦法解決掉償還外債時由於英鎊上漲而造成的損失,但是李鴻章對於金融上面的問題並不精通,所以被英國人三言兩語的就給搪塞了回去。

最後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可以降低借款利息,這樣借款的成本就能低上一些,壓力也能減緩一點,當時他被兩家大銀行接連邀請,但是一家匯豐銀行儘管再三誇讚,仍然要堅持高息,而另外一家法國銀行,李鴻章希望可以以個人名義按低息借款。

李鴻章請求外國提高關稅,外國回答後,李鴻章說:我會被國人罵死

對方回答到要按程序來,要經過層層審批才能放款,而且還說因為中國沒什麼信用可言,所以需要抵押才能貸款。李鴻章也因此見識到銀行家的威力,那些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原來也都是狠角色。

雖然這次環球之旅在哪裡都被熱情招待,但是李鴻章內心的悲涼可以堪比多日陰雨的英國天氣。這次出行徹底讓李鴻章意識到金融財政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行辦銀行的迫切,他雖然一直主張興辦洋務,可是目光一直集聚在軍火和實業方面,完全忽視了銀行業的作用。

正好當時朝內有大臣主張興辦通商銀行而被各種阻撓,他就聯合了光緒一起力挺,使得這項提議通過。

雖然這次出訪沒有實現他的目標,但是徹底讓他見識到西方金融的威力,也推動了國內在這方面的發展。

參考資料:

【《李鴻章出訪歐美大事記》、《中日馬關條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