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惹藝術家!此人惹怒達·芬奇,猶大的樣子就成了他的樣子

1498年的一天,在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修道院,達·芬奇放下手中的畫筆,終於完成了那幅世紀名作——《最後的晚餐》。

在為這幅畫努力的四年中,達·芬奇的生活狀況不太樂觀,有時甚至需要借錢買穀物,但他從未耽誤工作,有時從早畫到晚,有時也會連續幾天不碰畫筆,佇立在這幅未完成的壁畫前,雙臂交叉在胸前,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著畫中的人物。

千萬別惹藝術家!此人惹怒達·芬奇,猶大的樣子就成了他的樣子

修道院院長似乎不太理解藝術家創作時的間歇性問題,總是催促達·芬奇儘快完成這項工作,還時常向公爵抱怨這個藝術家如何拖延時間。此時,正在為猶大形象苦惱的達·芬奇突然有了靈感——那個尖酸刻薄、缺乏耐心的修道院院長不就正合適嗎?所以,他的模樣便作為猶大原型永遠地保留了下來。

達·芬奇並不是唯一用作品進行“報復”的藝術家,比他稍晚一些的提香也幹過。

1546年,56歲的提香已是首屈一指的人氣藝術家,在權力階層中十分搶手,可他的兒子不僅沒有遺傳自己的繪畫天賦,還到處惹是生非。提香不得不盡力為他謀個好差事,比如在大修道院擔任神職—那個時代,教皇的權力至高無上,僅次於皇帝。機遇很快就來了。

保羅三世坐上教皇寶座後肆意擴張,並打算提前安排接班人。為此,他提出讓提香為自己的家族畫一幅畫,畫裡只有三個人:他和兩個孫子。保羅三世顯然是想借此向世人暗示最高宗教權力的交接問題。提香長期混跡於權貴階層,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何況精明的保羅三世已暗許他兒子修道院的神職職位。

千萬別惹藝術家!此人惹怒達·芬奇,猶大的樣子就成了他的樣子

保羅三世需要的這幅畫具有極強的政治色彩,所以對畫中人物位置及構圖祕密商討一個多月後,提香才開始動筆。半年後,這幅油畫完成了一半,雛形已現。而此時,保羅三世卻只含含糊糊地給了提香的兒子一個小教區神院的職位,與大修道院相去甚遠。提香這才知道被耍了,回到工作室,便將那幅畫作了一些修改後迅速離開羅馬,再也沒有回來。

那幅未完成的作品留在羅馬,誰都沒有料到它竟成了提香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教皇保羅三世和他的孫子們》。

提香給這位身處權力頂點的教皇畫了弧度很大的背脊,使他看起來像一隻從殼裡伸出頭的老烏龜。畫中的保羅三世臉頰消瘦、鼻子過長,還有那異於常人的濃密白鬚,無不在向觀者訴說:這是一位狡詐的權術家。事實也確實如此,保羅三世在位期間惡評如潮。

右側的次孫表面上謙恭有禮,正俯身親吻教皇的足部以示臣服。提香著意刻畫了保羅三世繡有金色十字架的鞋子,預示著次孫的下一個動作,但這位年輕人的臉上露出的卻是與身體語言相異的偽善神情。

千萬別惹藝術家!此人惹怒達·芬奇,猶大的樣子就成了他的樣子

左側的長孫一副人畜無害的表情,穿著正式,似乎自己就是下一任教皇。他的手搭在椅背上,這是提香特意修改過的,因為這位精通美術史的藝術家知道在之前的類似題材作品中,手扶教皇椅背的主教都不曾繼任教皇,有些甚至早亡。

《教皇保羅三世和他的孫子們》雖未完成,但提香帶著怨氣的修改,以一種不近人情的真實感呈現出了祖孫之間緊張複雜的關係。事實與畫中的氣氛相似,兩位孫輩的性格、為人與保羅三世相似,善用權術,好爭名利,當然也都不是虔誠的教徒。

史上像達·芬奇和提香這樣尖刻的藝術家不在少數,所以千萬別惹藝術家。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莫一奧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