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

現在為什麼出不了像李白與杜甫那樣的偉大詩人?

其實,李白和杜甫雖然名聲都挺大,但他們的一生還是很坎坷落魄的,仕途不順,遭遇戰亂,灰頭土臉的,完全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是閃著光的文豪偶像。

在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歷史進程後,我們將他們視為偉大的詩人,但在他們還活著時候,估計連他們也未必能想得到,自己死後會受到人們如此的追捧和喜愛。

換個角度想,李白和杜甫還活著的時候,是不是唐朝人也會問:現在為什麼出不了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偉大詩人?

"

現在為什麼出不了像李白與杜甫那樣的偉大詩人?

其實,李白和杜甫雖然名聲都挺大,但他們的一生還是很坎坷落魄的,仕途不順,遭遇戰亂,灰頭土臉的,完全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是閃著光的文豪偶像。

在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歷史進程後,我們將他們視為偉大的詩人,但在他們還活著時候,估計連他們也未必能想得到,自己死後會受到人們如此的追捧和喜愛。

換個角度想,李白和杜甫還活著的時候,是不是唐朝人也會問:現在為什麼出不了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偉大詩人?

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這是個很有厚古薄今意味的話題,當然,也是一個假設性的命題。

那麼,來分析一下,到底為什麼現在出不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

從作品本身來說,唐代的詩歌是在前面歷史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風格。

春秋時期,像民歌總集《詩經》,還有《國風》,以及戰國時期的楚國詩歌等等,按我們現在的總結,它們是開創了中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風格的詩歌傳統的先河。

加上後來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引進了聲韻調分析方法,還有南北朝詩人在聲韻格律上的講究和藝術經驗的積累之類,等等。

以上這些成熟的前提,都為李白和杜甫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有個堅實的基礎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李白和杜甫趕上了技術性的好時代。

"

現在為什麼出不了像李白與杜甫那樣的偉大詩人?

其實,李白和杜甫雖然名聲都挺大,但他們的一生還是很坎坷落魄的,仕途不順,遭遇戰亂,灰頭土臉的,完全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是閃著光的文豪偶像。

在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歷史進程後,我們將他們視為偉大的詩人,但在他們還活著時候,估計連他們也未必能想得到,自己死後會受到人們如此的追捧和喜愛。

換個角度想,李白和杜甫還活著的時候,是不是唐朝人也會問:現在為什麼出不了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偉大詩人?

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這是個很有厚古薄今意味的話題,當然,也是一個假設性的命題。

那麼,來分析一下,到底為什麼現在出不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

從作品本身來說,唐代的詩歌是在前面歷史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風格。

春秋時期,像民歌總集《詩經》,還有《國風》,以及戰國時期的楚國詩歌等等,按我們現在的總結,它們是開創了中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風格的詩歌傳統的先河。

加上後來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引進了聲韻調分析方法,還有南北朝詩人在聲韻格律上的講究和藝術經驗的積累之類,等等。

以上這些成熟的前提,都為李白和杜甫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有個堅實的基礎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李白和杜甫趕上了技術性的好時代。

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再說這個時代環境方面,唐代的情況是有目共睹的,前所未有的繁盛和寬鬆,不管是政治、文化、社會,還是物質方面,都十分出色,也就是說,當時的文藝創作是無比寬鬆的。

詩人們想寫什麼,想怎麼寫,朝廷不會管,也沒有什麼要求,就算你嘲諷皇家奢靡,批評朝政,揭露黑惡,鞭撻官吏貪婪等等,都不會惹禍上身。

唐朝時期,文藝創作者空前增多,也十分活躍,就連皇帝、妃子和將相等,都加入了作詩者行列。

所以這樣一個寬鬆的大好文化環境背景,註定了詩人能在唐朝一展其技能和魅力,所謂的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你寫得好,就有可能出名,獲得榮耀和名譽。

並且由於唐朝對外開放,風氣開明,外國商人云集長安,使得詩人們眼界開闊,心胸廣大,價值觀和審美觀多元化,這些特點,都會體現在詩人們的作品中,使其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像李白和杜甫他們的身世都不錯,雖然後期比較落魄,但前期還是有好好地接受良好的教育機會的,而且兩人又都是一路遊歷過名山大川,這經驗和大自然的薰陶,自然也能養成更開闊的視角啦!

"

現在為什麼出不了像李白與杜甫那樣的偉大詩人?

其實,李白和杜甫雖然名聲都挺大,但他們的一生還是很坎坷落魄的,仕途不順,遭遇戰亂,灰頭土臉的,完全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是閃著光的文豪偶像。

在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歷史進程後,我們將他們視為偉大的詩人,但在他們還活著時候,估計連他們也未必能想得到,自己死後會受到人們如此的追捧和喜愛。

換個角度想,李白和杜甫還活著的時候,是不是唐朝人也會問:現在為什麼出不了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偉大詩人?

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這是個很有厚古薄今意味的話題,當然,也是一個假設性的命題。

那麼,來分析一下,到底為什麼現在出不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

從作品本身來說,唐代的詩歌是在前面歷史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風格。

春秋時期,像民歌總集《詩經》,還有《國風》,以及戰國時期的楚國詩歌等等,按我們現在的總結,它們是開創了中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風格的詩歌傳統的先河。

加上後來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引進了聲韻調分析方法,還有南北朝詩人在聲韻格律上的講究和藝術經驗的積累之類,等等。

以上這些成熟的前提,都為李白和杜甫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有個堅實的基礎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李白和杜甫趕上了技術性的好時代。

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再說這個時代環境方面,唐代的情況是有目共睹的,前所未有的繁盛和寬鬆,不管是政治、文化、社會,還是物質方面,都十分出色,也就是說,當時的文藝創作是無比寬鬆的。

詩人們想寫什麼,想怎麼寫,朝廷不會管,也沒有什麼要求,就算你嘲諷皇家奢靡,批評朝政,揭露黑惡,鞭撻官吏貪婪等等,都不會惹禍上身。

唐朝時期,文藝創作者空前增多,也十分活躍,就連皇帝、妃子和將相等,都加入了作詩者行列。

所以這樣一個寬鬆的大好文化環境背景,註定了詩人能在唐朝一展其技能和魅力,所謂的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你寫得好,就有可能出名,獲得榮耀和名譽。

並且由於唐朝對外開放,風氣開明,外國商人云集長安,使得詩人們眼界開闊,心胸廣大,價值觀和審美觀多元化,這些特點,都會體現在詩人們的作品中,使其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像李白和杜甫他們的身世都不錯,雖然後期比較落魄,但前期還是有好好地接受良好的教育機會的,而且兩人又都是一路遊歷過名山大川,這經驗和大自然的薰陶,自然也能養成更開闊的視角啦!

中國人口十幾億,為什麼再也沒有出現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人?

​再說個人天賦和努力方面,杜甫學習詩歌的刻苦精神有目共睹,他曾經“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白雖是天賦型選手,但在詩歌上,也是有遠大志向,下過苦功夫的,他說“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總而言之,現在中國人口十幾億,雖不能一棍子打死,但誕生的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李白和杜甫永遠只有兩個。

雖然現在的種種因素都比唐朝來的強,但還是沒有產生像李白杜甫那樣,具有超一流的成就與影響力的詩人、文學家,也許也是因為文化在轉變的原因吧。

在唐朝,詩人等文藝創作者備受推崇,而現在的21世紀,詩歌這一文學形式已經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網絡文化,在這種時代下,估計就算詩寫得再好,也沒幾個人捧場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