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之定變:應對未來的變化

聯想 柳傳志 投資 財經 紐碧思樂 紐碧思樂 2017-10-12

文/臧其超 《股權激勵——讓員工像老闆一樣工作》一書節選

公司在不斷髮展過程中,需要對股權激勵政策進行不斷調整轉變,以下內容從股權激勵的標的數量、價格、工具的轉變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股權激勵標的數量的轉變

方法

計算公式

公司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股票拆細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數量=調整前的股權激勵標的數量×(1+每股的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股票拆細的比率)

公司進行縮股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數量=調整前的股權激勵標的數量×縮股比例(原1股公司股票縮為多少股公司股票)

公司進行配股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數量=調整前的股權激勵標的數量×配股股權登記日當日收盤價×(1+配股比例)÷(配股股權登記日當日收盤價+配股價格×配股比例)

表6-8 股權激勵標的數量的轉變方法

2、股權激勵標的價格的轉變

方法

計算公式

公司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股票拆細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行權價格=調整前的行權價格÷(1+每股的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股票拆細的比率)

公司進行縮股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行權價格=調整前的行權價格÷縮股比例

公司進行配股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行權價格=調整前的行權價格×(股權登記日當天收盤價+配股價格×配股比例)÷[(股權登記日當天收盤價×(1+配股比例)]

公司進行派息

調整後的股權激勵標的行權價格=調整前的行權價格÷縮股比例

表6-9 股權激勵標的價格的轉變方法

3、股權激勵標的工具的轉變

股權激勵方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以及員工在成長過程中,都涉及到股權工具的轉變。

【案例】

聯想幹股轉期權的演變

聯想的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由於產權屬於國有,股權激勵的方案一直未能實施。1993年,聯想迎來第一次瓶頸,第一次未能完成既定目標,產品庫存積壓嚴重。聯想的創業元老由於知識和精力有限,到了該退下來的時候,而一些年輕有為的同志卻不能很好的提拔。

柳傳志在這樣契機下,向中科院的領導提出了在聯想實施股權激勵的方案,在領導的支持下,聯想實施了乾股分紅激勵方案。在每年可分配的利潤中,中科院佔20%,計算所佔45%,聯想集團管理層和員工佔其餘35%。

為了將分紅權變成真正的股份,柳傳志又等了6年。

1997年,柳傳志將北京聯想的資產轉入上市公司香港聯想公司。1998年,聯想更名為聯想控股,併成為香港聯想(今天聯想集團)的最大股東。同時,關於聯想員工持股會擁有的分紅權轉變為股權的計劃也開始實施。

1999年,聯想的認購權計劃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對“金手銬”、“金臺階”和“金色降落傘”的安排。

35%的分紅權中的35%用於激勵老員工,總共有15人,35%中的20%用於激勵核心人員,約160人,35%中的45%用來激勵未來的骨幹員工。

在聯想的股權激勵的安排下,既包含著均衡原則,又有制約因素。從微觀角度來看,充分考慮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貢獻和價值回報之間的公正,兼顧了企業的過去、現在、未來。

臧其超簡介

股權激勵權威專家,天使投資人,民企股權投融資併購浪潮的推動者。中國最具權威的“企業轉型升級”專家之一,“狼企經營”理論的終身推動者。投資152家企業,輔導17家企業上市。一直致力於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和資本戰略,18年來走訪諮詢近萬家企業,幫助8000家企業成功地轉型或升級。

股權激勵之定變:應對未來的變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