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涼州段

明長城涼州段分佈於武威市涼州區東北部,整體呈東南 - 西北走向,全長63.2 千米。本段長城分兩段:上段地處騰格裡沙漠邊緣,下段地處平原綠洲地帶。本段長城主線為明長城“舊邊”,自民勤縣扎子溝林場東南民勤—武威公路紅水河大橋西側進入本區,沿紅水河東岸向東南延伸,經九墩灘,跨紅水河,至五墩村北,沿騰格裡沙漠西部邊緣、紅水河西岸向北延伸,依次經過長城村、高溝村、新莊村,至月城墩,再經過岸門村、高溝村、前營村、新地村、新東村、黃羊河農場一分場、廣場村、長豐村、鏵尖旮旯等地段,在土塔村東北黃羊河農場春風水渠牆體豁口處進入古浪縣境內。主線自鏵尖旮旯處向東北分出一條線路,經黃羊鎮土塔村東延伸至黃羊河農場二分場,至滿家豁口亦進入古浪縣境內,這條線路屬“松山新邊”長城體系。本段長城烽火臺主要分兩條線路: 第一路修築於紅水河兩岸,共有 14 座,其中長城牆體內側者 6 座,長城牆體外側者8 座,與牆體相距在2 千米以內,部分烽火臺為漢代所築,明代修補沿用。第二路烽燧線距牆體較遠,共 6 座烽火臺,呈南 - 北走向分佈於古代驛路上。在涼州區境內,明長城主要經過九墩、下雙、長城、清源、東河、河東、黃羊等 7 個鄉鎮。

本段長城由牆體、關堡和單體建築組成。牆體長 63.2 千米,均黃土夯築,夯層厚 0.15 ~ 0.25 米,部分牆體中夾有砂石,大部分地段為西側加幫築成,少部分地段牆體兩側加幫築成。牆體底寬 1.5 ~ 5.1 米,頂寬 0.3 ~ 8 米,高0.5 ~ 7 米。堡 7 座,黃土夯築,夯層厚 0.12 ~0.24 米,四周散存少量漢代灰陶片和明代瓷片以及磚瓦殘件等。單體建築 72 座,其中敵臺 52 座、烽火臺 20 座。敵臺依牆而建者 49 座,騎牆而建者 3 座。單體建築除 1 座烽火臺為圓柱形外,其餘平面均呈矩形或不規則形,剖面均呈梯形或不規則形,構築方式均黃土夯築,夯層厚 0.08 ~ 0.28 米。少數單體建築周圍有圍牆(墩院)。

本段長城沿線留存有少量漢代灰陶片和明代瓷片。

本段長城屬明代甘肅鎮涼州衛和大靖路,其中舊邊屬分守涼州副總兵防區,新邊屬大靖路參將所防區。

土塔長城

明長城涼州段

土塔長城長 2028 米。黃粘土夯築,土質較好,西側加幫,夯層厚0.18 ~ 0.3 米,其中西側(內)夯層厚 0.2 ~ 0.3 米,東側(外)夯層厚 0.18 ~ 0.3 米,夯窩深0.02 ~0.03 米,直徑0.17 ~ 0.25 米。 底寬 2.5 ~ 5.1 米, 頂 寬0.8 ~ 1.9 米,高 0.8 ~ 4.8 米。從斷面分析,東側先築,部分地段高於西側 0.8 米。沿線有敵臺 2 座、烽火臺 1 座。

黃羊河農場一分場長城

明長城涼州段


黃羊河農場一分場長城長 2293 米。黃土夯築,西側加幫,夯層厚0.15 ~ 0.2 米。底寬 2.6 ~ 4.2 米、頂寬 0.5 ~ 1.5米,局部牆體被沙埋壓,呈斜坡狀,高 1.9 ~ 4 米。沿線有堡 1 座、敵臺3 座、烽火臺 1 座。

黃羊河農場二分場長城

明長城涼州段


黃羊河農場二分場長城長 3333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 0.18 ~ 0.2 米。底寬 1.8 ~ 5.6 米,頂寬 0.5 ~ 2.8 米,高 0.8 ~ 1.7米。沿線有敵臺 1 座。厚0.18 ~ 0.2 米。

廣場敵臺

明長城涼州段

廣場敵臺位於黃羊鎮長豐村林場西。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長9.2 米,南北寬 8 米,底部東西長13.1 米, 南北寬 12 米, 高 14.2米。黃土夯築, 夯層厚 0.18~0.2 米。

地質六隊農場烽火臺

明長城涼州段


地質六隊農場烽火臺位於甘肅省地質六隊農場東南。平面呈圓形,剖面呈梯形,實心圓柱狀。頂部直徑4 米,底部直徑12 米,高 11.3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0.08~0.12 米。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

新地烽火臺

明長城涼州段

新地烽火臺位於清源鎮新地五組東南。平面略呈正方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長9.3 米,南北寬 6 米,底邊長11.7 米,高 9.5 米。黃土夯築,夯層厚 0.18~0.2 米。烽火臺周圍有圍牆(墩院),南、北兩牆與長城牆體相連。

(甘肅省文物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