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昨天是父親節,我們來聊聊父親。

中國是個普遍男主外女主內的國家,這使得父親在家庭這場大戲中常常充當配角。

孩子的成長需要“軟硬兼施”,一般母親是那個唱白臉的,父親自然就只能唱黑臉了,“嚴父慈母”幾乎是傳統中國家庭的標配。

久而久之,我們讚美母愛,歌頌母愛,自然就忽略了父愛。

對兒子來說,與父親相處更像是一出默劇,父愛如山,男孩曾經試圖走出這座山,到最後才發現他是我們一生走不出的風景。

比如電影《那山那人那狗》,片中兒子與父親一起走山路去送信,一路無言,但兒子卻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最終兒子接過父親的衣缽,選擇了默默奉獻的一生。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

而作為女兒,都說父親是她們的前世情人,年幼時親密無間,青春時期的刻意疏遠,成年後又重新迴歸甜蜜。

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就很好地詮釋了父女間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豆瓣評分9.1,在李安導演的電影中排名第一

李安當之無愧為“華人導演第一人”。他溫文爾雅,談吐時春風化雨。

許多人誤以為李安就是個老好人,誰都不得罪,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在他儒雅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窺探一切隱祕情感的野心。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提到《飲食男女》,就必然提到李安的“家庭三部曲”,該系列包括了他導演的第一部作品、1991年的《推手》,還有1993年的《喜宴》和1994年的《飲食男女》

三部片子只看名字都像極了溫吞的家庭倫理片,可其中涉及到的題材放在那個時代,卻是讓人瞠目結舌:異國戀、同性戀和老少戀。

要知道這可是李安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作品,他在選擇題材上的挑戰性和前瞻性已經領先了同期第五代導演一個身位了。

巧合的是,“家庭三部曲”的父親一角都由郎雄一個人飾演,三個父親都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他們情感內斂,身體硬朗,思維固執,都有些大男子主義,常常對子女的生活造成困擾。

《推手》裡父親和洋媳婦的矛盾讓兒子叫苦不迭;《喜宴》裡父親為同性戀兒子介紹對象,結婚時大排宴宴一度讓兒子陷入絕望;《飲食男女》裡父親長期壓抑的教育,讓三個女兒成年後的感情都歷經坎坷。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從左至右)《推手》《喜宴》《飲食男女》

同時三部曲中的父親也都有開明的一面。

《推手》裡的父親愛打太極拳,在與兒子兒媳的推拿切磋中領悟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

《喜宴》中的父親是個成功人士,雖然愛面子講排場,但得知兒子的取向後也給予了理解和支持;

《飲食男女》的父親是位廚師,他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和三個女兒的相處卻寡淡無味,使得他的味覺也逐漸退化。但朱家有女初長成後,他的愛情味蕾打開,重新收穫了幸福,自己的味覺也奇蹟恢復。

可以說李安通過三部曲,用太極拳、婚宴、烹飪等詮釋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三部曲層層遞進。

第一部《推手》如濃茶,講述了中外文化的衝突;第二部《喜宴》似烈酒,講述同性戀如何出櫃得到父母理解;等到了第三部,就變成了一杯白開水,講述了單親家庭中父親與三個女兒相處的點點滴滴。

濃茶解渴,烈酒壯懷,但“多喝熱水”卻能包治百病,我們就把《飲食男女》的細節好好說道說道。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朱家四口的故事。

父親朱師傅是個廚師,擅長烹調美味佳餚,他早年喪妻,獨自一人拉扯著三個女兒成人。

看似其樂融融的一家四口內部其實存在著嚴重的隔閡,母愛的缺失也讓幾個女兒在步入社會後面臨了各自的問題。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李安沒有明說老朱教育的問題,而是通過朱家的飲食來對比。

飲食與情感交流是兩條線,一條明線,一條暗線。

片中大量呈現了老朱做菜的鏡頭,煎炒烹炸,信手拈來,三個女兒吃得樂不可支,這是明線;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暗線則是朱家有些呆板僵化的交流方式。

看似和美的家庭下實則暗潮洶湧。老朱和女兒幾乎沒有多餘的交流,作為父親他刻意保持自己的威嚴,和女兒聊天的開場白也是“今天我有一件事情要宣佈”,然後簡單粗暴說完事情,雙方的溝通就戛然而止。

作為女兒當然不敢有絲毫怨言,但長期的溝通不暢已經對三個女兒造成了困擾。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朱家珍(楊貴媚 飾)

先說大女兒家珍,母親的離世讓她不得不在幼年就擔當起母親的職責照顧兩個妹妹。

早熟往往意味著早衰,她的愛情之花還沒開放就已經枯萎。

身為一名老師,她展示給別人的是一個處處保守的“老處女”形象。

她將自己與情愛隔絕,也見不得男女間秀恩愛,對學生間互遞情書嗤之以鼻。

她的逃避已經到了變態的地步,屋頂一隻貓的叫春聲都能惹得她煩躁不安,樓下青年男女唱情歌,她反脣相譏,甚至放革命歌曲來反擊。

為了扼制情感,她信奉基督教,每天戴著耳機,將自己與這個情慾世界隔絕,她外表寫著清心寡慾,內心的洪水卻已決堤,隨時氾濫。

為逃避愛情,家珍不惜編造出一個故事,說自己年輕時被初戀傷害走不出來,導致遲遲不願結婚。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朱家倩(吳倩蓮 飾)

二女兒家倩由吳倩蓮飾演,是三個女兒中最漂亮的一個,也是事業心最強的一個。

從小籠罩在大姐的陰影下養成了她好強的性格,在爭奪父親愛的鬥爭中她落後了一個身位,她便與姐姐反著來,姐姐溫柔賢惠,她則是個假小子;姐姐性觀念飽受壓抑,她則放浪形骸。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家倩在一家航空公司如魚得水,順便與和趙文瑄扮演的帥哥來了一段露水情緣,最後遭到渣男玩弄,兩人的情感也不了了之。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朱家寧(王渝文 飾)

三女兒家寧則是乖巧單純的學生妹,因為比兩個姐姐年幼很多,她是家中最沒存在感的,整個人看上去也很佛系。

但長期的耳濡目染讓她學會了心機,不費吹灰之力就率先嫁入了豪門,讓兩位老姐也著實汗顏。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而母親角色的缺失,也讓老朱和女兒的關係不得不蒙上了一層紗。

比如家倩與父親的相處就有一個細節,老朱叫家倩起床,在她幼時會粗魯地走到女兒床前,厲聲喊她起床;

等到二女兒成人懂得男女之事後,老朱叫女兒起床時,也變得拘謹許多,他剛準備揉家倩的肩喚醒她,不想被女兒發覺,他立馬像個做錯事的孩子,畏畏縮縮。

好在朱家的三姐妹最後都掙脫了家庭的桎梏,完成了自我蛻變。

家珍的學生出於惡作劇暗中給她寫了一封情書,在壓抑了數十年後,這封烏龍情書竟意外地打開了她的心結,她的愛情之花重新盛開。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還記得《奇葩說》裡馬東說過一句話:“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嚐到“甜頭”的家珍,勇敢追求了排球老師明道,在打扮上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原來樸素的禁慾系變成了烈焰紅脣的性感女郎,兩人也很快閃婚,收穫了遲來的甜蜜。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在從小與父親的博弈中,家倩也終於反客為主。父親老友的意外離世,父親身體的日漸衰弱都讓她摒棄了幼時失寵的憤懣,從內心真正理解父親,成了老人的貼心小棉襖。

按照傳統中國家庭的觀念,電影到了這裡或許已經接近尾聲。父親完成了妻子遺願,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長大;三個女兒各有歸宿,這也是大多數中式父母的最高理想,而對父母來說也終於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

李安電影常常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推手》也好,《喜宴》也罷,幹出荒唐之舉的都是子女,可在《飲食男女》裡,李安卻讓老父親完成了漂亮的反擊。

這邊三個女兒自個獨立了,那邊操勞了一生的父親也開始尋覓自己的幸福。

大女兒家珍有個同學叫錦榮,也是單親家庭出身,與母親相依為命,錦榮家和老朱家交情甚好,兩家一個喪妻,一個亡夫,按理說兩位老人配對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了,可李安卻和我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最終老朱當著兩家人的面宣佈了自己的戀情,與他相戀的不是錦榮的母親,而是錦榮自己!

這對老少戀讓所有人跌破眼鏡,老朱的女兒瞠目結舌,家珍不停說:“爸,你別喝了,你喝多了!”錦榮的母親惱羞成怒,電影在一出荒唐的鬧劇中結束。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李安的深意不說自明:每個人是家庭關係中的一份子,但更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我們這一代人,總是宣揚對自由生活的追求,但卻往往忽視了,父母是否也同樣需要自由?

但事實上,早在孩子出生以後,很多父母就已經把自己跟家庭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即使面對一段不幸的婚姻,也會選擇妥協,這在中國家庭中尤其普遍。

在電影中,李安選擇將目光投向家庭中相對寡言的父親,看似蜻蜓點水,實則發人深省。畢竟打破世俗藩籬的李安,當時已經40歲,是一個10歲孩子的父親。

30年了,這依然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不得不說,李安是華人裡最適合拍攝《紅樓夢》電影的導演。

他的感情充沛,細膩如絲,他講述的情感如潺潺流水,色而不淫;他不迴避人性的惡,將之闡述得淋漓盡致;他總是能敏銳發現人與人交往時的那些罅隙,滲透進去,從縫隙中開出最耀眼的花。

父親節剛過,這部看似傳統實則大膽的父愛電影,或許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思考。

希望全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快樂。

本文作者 | 忍者愛吃魚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

​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