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

昨晚,走路回來,我原本已經看了一部具有震撼力的影片《百鳥朝鳳》,夜已經深了,打算寫一寫看《百鳥朝鳳》的感觸,然而,鬼使神差,我隨手又點了評分篩選,《高山下的花環》赫然在列。

也是隨手打開了,一打開不打緊,我的眼球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這人看電影有點挑,一是挑內容,二是挑畫質,兩者兼而有之,才可能讓我花上一個半小時或者兩個小時看一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發黃的畫質被震撼的內容給抹掉了。

這《高山下的花環》我應該不是第一次看,因為有一個炮火連天的鏡頭喚醒了童年的記憶,其餘的鏡頭我早就記不得的,我甚至記不起是什麼時候看過這部電影了。

不過,隱隱約約記得應該是在老家的在寨子中間的晒場上看的,炮火幾乎是我兒時對戰火認知的定格。

昨晚,隔了多年,我又“複習”了一遍《高山下的花環》,今早,邊“精讀”邊行文。向謝晉導演致敬!

這部影片的切入點把握得那叫一個絕,現實與回憶並行不悖,現實與回憶穿插的藝術登峰造極。人物的個性突出,場景佈局自然平滑,是我看過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突出了家國情懷,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戰友情,平民子弟,高幹子弟。

交代一下幾個主要演員以及角色

呂曉禾——飾樑三喜(連長,貧窮子弟)

唐國強——飾趙蒙生(高幹子弟代表)

何偉——飾靳開來(戰前任班長,戰時提幹為副連長,一個耿直的軍人)

童超——飾雷震(一個脾氣火爆的軍長)

故事結構並不複雜,分為戰前、戰中、戰後三個階段。

連長樑三喜因為妻子即將臨盆得了一個月探親假,而指導員因為外出學習半年多,連裡缺少指導員,探親報告批下來之後,上級卻派來一個新指導員,是攝影幹事,為了迎接新指導員,把探親假往後拖了拖。

新指導員趙蒙生,一看就是一個高幹子女,報到的時候帶著一個高檔的外國進口相機。洗香皂,擦雪花膏,這架勢讓班長靳開來揶揄了一番。集合講話的時候,這個新來的指導員說話扭扭捏捏,讓戰士們感覺這個指導員是個紈絝子弟,養尊處優慣了,連話都說不利索。

戲劇化的衝突就從指導員的到來而展開,在連部宿舍,住在同一個宿舍的連長樑三喜和新來的指導員都無睡意。連長樑三喜想起了領證結婚的幸福往事,樑三喜家窮,買了頭小豬回家養起來。而從新來的指導員的回憶中才得知,妻子哭鬧著不讓趙蒙生會部隊,原來指導員下連隊只不過是因為他媽媽的一個策略,直接調動不行,下連隊過渡一下,曲線調動。

週六晚上,看完電影,大家聚在一起打撲克,大老粗靳開來拿連長開涮,連長生氣了。靳開來發飆了,不過連長樑三喜卻非常理解靳開來,大老粗一個,說話耿直,就因為如此,原本要提幹為副連長的,一直都不批。

指導員收到其母親的來信,說調動的事情得暫緩,至少得在連隊呆上半年。伙食堂裡的吃飯的時候,靳開來看著指導員吃饅頭就捻點皮,乾脆把饅頭讓給戰友。

回憶一般都是以書信來往為線索展開,其中照片也是回憶的重要載體。

連長探親臨近,靳開來又是借錢又是借鞋子又是買車票。指導員的母親也一陣緊似一陣的為兒子活動,正是如此,連長從指導員活動的跡象猜出了部隊將有大的行動。連長接到了調動指導員的電話,連長坐不住了,臨戰調走,能夠沉住氣的連長也大發雷霆,大罵神通廣大的高幹子弟們,指導員終於被說服,留在了連隊。集合號響了,指導員隨部隊開拔。

我從中讀出了那個時代的笑容是那麼幹淨,那麼純樸,那麼自然。這是一場發生在我們雲南邊界的戰爭,離我們這麼近。

學校被炸成一堆廢墟。

指導員家炸開了鍋,戰事已經非常吃緊了,指導員的媽媽竟然將電話打到雷軍長那裡,雷軍長是出了名的暴脾氣,雖然指導員的媽媽對雷軍長有救命之恩,這下可把雷軍長惹火了。

雷軍長馬上到指導員所在的師大發雷霆,嚇得指導員滿頭大汗。戰士們也開始攻擊這個臨戰想調到後方指導員。指導員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激發了鬥志,靳開來戰前提升為副連長,他拿出隨都貼身攜帶的全家福照片,回憶著照相時幸福時刻,大老粗的他滿眼蓄滿了未落的淚水,他剃了光頭言志:要死得其所。

調來一批新兵骨幹,據後來的情節發展,這批十五人的骨幹都是高幹子女。其中就有雷軍長的獨生子,這些自然是到後來隨著故事的展開而發現的,雷軍長的獨生子也犧牲在戰場上。

尖刀班的任務落到連隊裡,連長和副連長爭著當尖刀班的指揮員。連長給妻子寫信,內容中已經有抱定犧牲的決心,尖刀班,自然是九死一生的,這一點每一個指戰員都清楚。

什麼是家國情懷,只有經過戰火洗禮的人才能深切地體驗到。到了戰場上,戰士們披荊斬棘,戰鬥條件非常惡劣,輕裝前進,有一個新兵骨幹還在看《戰爭論》,和連長溝通過程中,連長接過戰士揹著火箭彈,連長問叫什麼名字,戰士不願意說,就說叫他小北京得了。其實這個小戰士就是雷軍長的兒子。

一個碉堡久攻不下,勤務兵被炸傷,後來截肢。佔領了碉堡之後發現,裡邊全是中國支援的物資,這讓戰士們七上八下。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戰鬥減員嚴重,陣地上又缺水,有人口渴得暈過去了。大家想到了山腳下的甘蔗,部隊戰鬥紀律嚴明,副連長不讓連長和指導員去,說自己是違反紀律出了明的了,副連長踩上地雷而犧牲了。大夥吃著冒死砍回來的甘蔗,體能得到了補充。

主峰上的火力猛烈,機槍壓制了戰士們,小北京(也就是雷軍長的兒子)自告奮勇,用肩扛式火箭筒攻擊暗堡,結果連連拿到的都是臭彈啞彈,小北京因此而犧牲。

連長挑出一顆有效的炮彈,暗堡被敲掉。

就在打掃戰場搜索殘敵的時候,連長因為保護戰鬥經驗不足的指導員而犧牲了。從連長的身上找到一張欠賬單。

連長的家人受到了連長光榮犧牲的信,妻子和母親沉默不語,孩子還小,哭鬧著。

表彰的時候,靳開來副連長因為違反紀律,沒有受到表彰,這讓家屬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指導員因為保密的需要,開始沒有向家屬說明白,實質上,副連長是為了補給而違反紀律的,雖然情有可原,但也有他平時說話不注意影響的原因。整個連隊,包括指導員都一直在為此而奔波。

戰後,召集家屬到前線接受表彰,查找犧牲戰士的家屬,但小北京家屬卻查不到,上級叫不要查了。

連長的妻子和母親為了給連長還賬,下了火車,走路到部隊。

終於查到了小北京的家屬,才知道是雷軍長的兒子,雷軍長給妻子寫信,老淚縱橫,再堅強的硬漢也有俠骨柔情。

指導員的母親來到連隊,雷軍長聽著指導員的母親發牢騷,直到雷軍長接受兒子一等功勳章的時候,指導員的母親才無地自容,因為雷軍長也只有一個兒子,並且犧牲了。

連長之前就寫信給家裡人,人死賬不能死。

這是一部值得關注的影片,裡邊的信息量極大,我受到極大的震動,那場戰爭不論時間還是空間,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戰爭是最考驗人性的方式之一。

好幾次,我的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下來,我認為,《高山下的花環》是我看過的最優秀的影片之一。

《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