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的一通石碑,見證了“凡人成仙”之路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神仙”是超脫輪迴、無所不能的人物,是得道之人,那是普通人一輩子也到達不了的境界。

1300多年前的一通石碑,見證了“凡人成仙”之路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昇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可是在古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對此深信不疑。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一個人的影響力上升到精神領域的時候,他就是人們心中的信仰,這個人就會成為人們心中的仙。

在春秋後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他還是道教的創始人,這個人就是老子。老子傳奇的一生充滿了神祕色彩,老子降生、孔子問禮、函谷著書等等,一直為世人津津樂道。他所著作的《道德經》流傳千古,至今仍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

1300多年前的一通石碑,見證了“凡人成仙”之路

在河南鹿邑老子故里,老子就誕生在鹿邑太清宮內,並在明道宮傳道講學,傳播他的偉大思想。明道宮內有一高臺名曰老君臺,相傳老子就是在這座高臺之上飛昇成仙的。

1300多年前的一通石碑,見證了“凡人成仙”之路

在老子“飛昇”之後,其實他的影響力並沒有達到如此的高度,直到1300多年前,才有了質的飛躍。

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42年),玄宗皇帝李隆基又親朝,為老子上尊號“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正式改廟名為太清宮並延續至今。

太清宮內有一通石碑,高3.70米,寬1.20米,厚0.36米,該碑全稱為“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注碑”,正是李隆基親自為《道德經》所作的釋文。

1300多年前的一通石碑,見證了“凡人成仙”之路

自此開始,這通石碑見證了上千年的時代變遷,也見證了無數皇帝、文人、百姓前來祭拜。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則天、宋真宗趙恆,以及文學大家蘇東坡、歐陽修等都曾來拜廟祭祀。至此老子才算真正在普羅大眾的心目中“神化”。

1300多年前的一通石碑,見證了“凡人成仙”之路

其實老子本身傳奇的一生本身就已經令人折服,而他所流傳後世的精神財富更是意義深遠,恐怕也只有所謂的神仙,才能做到他這樣的境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