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後來,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又增築承恩門外郭,並建外郭九門:東為迎恩(俗稱東稍門),東北為廣武(俗稱新關門),再東北為天塹(俗稱下水門,後改為慶安門),南為拱蘭(俗稱南稍門),東南為通遠(俗稱小稍門),西南為永康(後改為安定門),再西南為靖安(俗稱下溝門,後改為靜安門),西為袖川(後改宗棠門,俗稱西稍門),北為天水(後改為通濟門,俗稱橋門)。

至此,蘭州城郭建築始告固定。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1949年後,為適應城市建設,蘭州城牆、城樓逐漸被拆除。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後來,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又增築承恩門外郭,並建外郭九門:東為迎恩(俗稱東稍門),東北為廣武(俗稱新關門),再東北為天塹(俗稱下水門,後改為慶安門),南為拱蘭(俗稱南稍門),東南為通遠(俗稱小稍門),西南為永康(後改為安定門),再西南為靖安(俗稱下溝門,後改為靜安門),西為袖川(後改宗棠門,俗稱西稍門),北為天水(後改為通濟門,俗稱橋門)。

至此,蘭州城郭建築始告固定。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1949年後,為適應城市建設,蘭州城牆、城樓逐漸被拆除。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東門

約位於今靜寧路與張掖路交叉口

當時的東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靜寧北路與張掖路交叉口處,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秦安路方向,再向東北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廣武(俗稱新關門),也就是現在的廣武門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按照過去的要求,城門的設置,要以城牆的中心位置為主,或靠近城牆的中心位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蘭州城池的東門,是設在靠近東城牆中心略北的位置上。

以東城門為分界點,往北依次是當時的雷祖廟、痘母宮、山陝會館等地;往南依次是陝西會館、貢園巷、軍械局等地。從東城門口,沿著當時的東大街(現在秦安路西口到中央廣場段的張掖路),向西行,直到中央廣場。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後來,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又增築承恩門外郭,並建外郭九門:東為迎恩(俗稱東稍門),東北為廣武(俗稱新關門),再東北為天塹(俗稱下水門,後改為慶安門),南為拱蘭(俗稱南稍門),東南為通遠(俗稱小稍門),西南為永康(後改為安定門),再西南為靖安(俗稱下溝門,後改為靜安門),西為袖川(後改宗棠門,俗稱西稍門),北為天水(後改為通濟門,俗稱橋門)。

至此,蘭州城郭建築始告固定。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1949年後,為適應城市建設,蘭州城牆、城樓逐漸被拆除。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東門

約位於今靜寧路與張掖路交叉口

當時的東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靜寧北路與張掖路交叉口處,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秦安路方向,再向東北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廣武(俗稱新關門),也就是現在的廣武門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按照過去的要求,城門的設置,要以城牆的中心位置為主,或靠近城牆的中心位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蘭州城池的東門,是設在靠近東城牆中心略北的位置上。

以東城門為分界點,往北依次是當時的雷祖廟、痘母宮、山陝會館等地;往南依次是陝西會館、貢園巷、軍械局等地。從東城門口,沿著當時的東大街(現在秦安路西口到中央廣場段的張掖路),向西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西門

約位於今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口

當時的西門,大約位於今天的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處,大概就是現在的西關十字公交樞紐站前的中心花園附近,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文化宮方向,再向西面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西稍門,也就是現在的小西湖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當時的西城門,不像東城門設在稍微偏離城牆中心的位置上,而是設在整個西城牆的正中心位置,那種對等、均稱、中心權威的意義得到恰到好處的體現。

以西城門為中心點,往北依次分佈著五省會館、三晉會館、朱家巷、木塔巷、木塔寺等地;往南依次分佈著西城巷、百子樓、臭河沿等地。從西城門口,沿著當時的西大街(今張掖路步行街西段),途經鼓樓(今隍廟附近)、侯府街、西柵子,向東行,直到中央廣場。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後來,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又增築承恩門外郭,並建外郭九門:東為迎恩(俗稱東稍門),東北為廣武(俗稱新關門),再東北為天塹(俗稱下水門,後改為慶安門),南為拱蘭(俗稱南稍門),東南為通遠(俗稱小稍門),西南為永康(後改為安定門),再西南為靖安(俗稱下溝門,後改為靜安門),西為袖川(後改宗棠門,俗稱西稍門),北為天水(後改為通濟門,俗稱橋門)。

至此,蘭州城郭建築始告固定。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1949年後,為適應城市建設,蘭州城牆、城樓逐漸被拆除。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東門

約位於今靜寧路與張掖路交叉口

當時的東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靜寧北路與張掖路交叉口處,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秦安路方向,再向東北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廣武(俗稱新關門),也就是現在的廣武門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按照過去的要求,城門的設置,要以城牆的中心位置為主,或靠近城牆的中心位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蘭州城池的東門,是設在靠近東城牆中心略北的位置上。

以東城門為分界點,往北依次是當時的雷祖廟、痘母宮、山陝會館等地;往南依次是陝西會館、貢園巷、軍械局等地。從東城門口,沿著當時的東大街(現在秦安路西口到中央廣場段的張掖路),向西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西門

約位於今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口

當時的西門,大約位於今天的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處,大概就是現在的西關十字公交樞紐站前的中心花園附近,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文化宮方向,再向西面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西稍門,也就是現在的小西湖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當時的西城門,不像東城門設在稍微偏離城牆中心的位置上,而是設在整個西城牆的正中心位置,那種對等、均稱、中心權威的意義得到恰到好處的體現。

以西城門為中心點,往北依次分佈著五省會館、三晉會館、朱家巷、木塔巷、木塔寺等地;往南依次分佈著西城巷、百子樓、臭河沿等地。從西城門口,沿著當時的西大街(今張掖路步行街西段),途經鼓樓(今隍廟附近)、侯府街、西柵子,向東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南門

約位於今酒泉路與慶陽路交叉口

當時的南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酒泉路與慶陽路交叉口偏南的位置處,大概就是現在的南關十字略靠南處,城門的朝向,直對著今天的中山林略靠東的方向,沿著原來的孝友街(今酒泉路南段)向南,至現在的中山林處,就是歷史上的南稍門。當時的南城門,設在南城牆稍微偏東的位置上,像東門一樣,沒有設在城牆的絕對中心處。根據趙先生講述,蘭州著名的關城建築“萬里金湯”,就位於蘭州內城的南門附近。

以南城門為中心點,往東依次分佈著文廟巷、曹家廳等地;往西依次分佈著關帝廟、道門街、倉門巷、紅巷子、南府街、江南會館等地。從南城門口,沿著當時的南大街(今酒泉路中段附近),途經綢布街(今武都路與酒泉路交叉十字附近),向北行,直到中央廣場。

北門

約在今永昌路北口附近

當時的北門,大約位於今天的永昌路北口略偏北的附近處,城門的朝向,直對滔滔黃河。是當時城內的百姓從黃河取水的重要的通道,因此,當時的北門,也稱水北門。當時的北城門,設在北城牆最西端的位置處,是歷史上蘭州內城四大城門中,最沒有考慮設在城牆中心處的一個城門。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後來,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又增築承恩門外郭,並建外郭九門:東為迎恩(俗稱東稍門),東北為廣武(俗稱新關門),再東北為天塹(俗稱下水門,後改為慶安門),南為拱蘭(俗稱南稍門),東南為通遠(俗稱小稍門),西南為永康(後改為安定門),再西南為靖安(俗稱下溝門,後改為靜安門),西為袖川(後改宗棠門,俗稱西稍門),北為天水(後改為通濟門,俗稱橋門)。

至此,蘭州城郭建築始告固定。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1949年後,為適應城市建設,蘭州城牆、城樓逐漸被拆除。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東門

約位於今靜寧路與張掖路交叉口

當時的東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靜寧北路與張掖路交叉口處,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秦安路方向,再向東北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廣武(俗稱新關門),也就是現在的廣武門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按照過去的要求,城門的設置,要以城牆的中心位置為主,或靠近城牆的中心位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蘭州城池的東門,是設在靠近東城牆中心略北的位置上。

以東城門為分界點,往北依次是當時的雷祖廟、痘母宮、山陝會館等地;往南依次是陝西會館、貢園巷、軍械局等地。從東城門口,沿著當時的東大街(現在秦安路西口到中央廣場段的張掖路),向西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西門

約位於今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口

當時的西門,大約位於今天的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處,大概就是現在的西關十字公交樞紐站前的中心花園附近,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文化宮方向,再向西面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西稍門,也就是現在的小西湖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當時的西城門,不像東城門設在稍微偏離城牆中心的位置上,而是設在整個西城牆的正中心位置,那種對等、均稱、中心權威的意義得到恰到好處的體現。

以西城門為中心點,往北依次分佈著五省會館、三晉會館、朱家巷、木塔巷、木塔寺等地;往南依次分佈著西城巷、百子樓、臭河沿等地。從西城門口,沿著當時的西大街(今張掖路步行街西段),途經鼓樓(今隍廟附近)、侯府街、西柵子,向東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南門

約位於今酒泉路與慶陽路交叉口

當時的南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酒泉路與慶陽路交叉口偏南的位置處,大概就是現在的南關十字略靠南處,城門的朝向,直對著今天的中山林略靠東的方向,沿著原來的孝友街(今酒泉路南段)向南,至現在的中山林處,就是歷史上的南稍門。當時的南城門,設在南城牆稍微偏東的位置上,像東門一樣,沒有設在城牆的絕對中心處。根據趙先生講述,蘭州著名的關城建築“萬里金湯”,就位於蘭州內城的南門附近。

以南城門為中心點,往東依次分佈著文廟巷、曹家廳等地;往西依次分佈著關帝廟、道門街、倉門巷、紅巷子、南府街、江南會館等地。從南城門口,沿著當時的南大街(今酒泉路中段附近),途經綢布街(今武都路與酒泉路交叉十字附近),向北行,直到中央廣場。

北門

約在今永昌路北口附近

當時的北門,大約位於今天的永昌路北口略偏北的附近處,城門的朝向,直對滔滔黃河。是當時城內的百姓從黃河取水的重要的通道,因此,當時的北門,也稱水北門。當時的北城門,設在北城牆最西端的位置處,是歷史上蘭州內城四大城門中,最沒有考慮設在城牆中心處的一個城門。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趙先生說,這樣的設置,可能是當時為了城內取水方便的需要。同時,因為此地接近黃河浮橋,當時的北門,是城內乃至是中原內地,經過蘭州到達西北的重要通道,經過北門之後,渡過黃河浮橋,就可以走往河西走廊、蒙古等地了。

以北城門為中心點,往西依次分佈著橋門等地;往東依次分佈著火神廟、后街、兩湖會館、蘭山道、源源倉、三聖廟等地。從北城門口,沿著當時的北門正街向南(今永昌路北段),至馬王廟(現在永昌路與張掖路步行街交叉口),折而向東,經過鼓樓(現在的隍廟附近),繼續向東,到中央廣場。

"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史料記載,蘭州,在我國明代以前曾有多次築城,但因年代久遠,早已不見當時景象。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周圍六裡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

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後來,在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又增築承恩門外郭,並建外郭九門:東為迎恩(俗稱東稍門),東北為廣武(俗稱新關門),再東北為天塹(俗稱下水門,後改為慶安門),南為拱蘭(俗稱南稍門),東南為通遠(俗稱小稍門),西南為永康(後改為安定門),再西南為靖安(俗稱下溝門,後改為靜安門),西為袖川(後改宗棠門,俗稱西稍門),北為天水(後改為通濟門,俗稱橋門)。

至此,蘭州城郭建築始告固定。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1949年後,為適應城市建設,蘭州城牆、城樓逐漸被拆除。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東門

約位於今靜寧路與張掖路交叉口

當時的東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靜寧北路與張掖路交叉口處,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秦安路方向,再向東北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廣武(俗稱新關門),也就是現在的廣武門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按照過去的要求,城門的設置,要以城牆的中心位置為主,或靠近城牆的中心位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蘭州城池的東門,是設在靠近東城牆中心略北的位置上。

以東城門為分界點,往北依次是當時的雷祖廟、痘母宮、山陝會館等地;往南依次是陝西會館、貢園巷、軍械局等地。從東城門口,沿著當時的東大街(現在秦安路西口到中央廣場段的張掖路),向西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西門

約位於今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口

當時的西門,大約位於今天的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叉處,大概就是現在的西關十字公交樞紐站前的中心花園附近,城門的朝向,就直對著今天的文化宮方向,再向西面方向,就是當時的外郭西稍門,也就是現在的小西湖公交車站站臺的位置附近。當時的西城門,不像東城門設在稍微偏離城牆中心的位置上,而是設在整個西城牆的正中心位置,那種對等、均稱、中心權威的意義得到恰到好處的體現。

以西城門為中心點,往北依次分佈著五省會館、三晉會館、朱家巷、木塔巷、木塔寺等地;往南依次分佈著西城巷、百子樓、臭河沿等地。從西城門口,沿著當時的西大街(今張掖路步行街西段),途經鼓樓(今隍廟附近)、侯府街、西柵子,向東行,直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南門

約位於今酒泉路與慶陽路交叉口

當時的南門,大約位於今天的酒泉路與慶陽路交叉口偏南的位置處,大概就是現在的南關十字略靠南處,城門的朝向,直對著今天的中山林略靠東的方向,沿著原來的孝友街(今酒泉路南段)向南,至現在的中山林處,就是歷史上的南稍門。當時的南城門,設在南城牆稍微偏東的位置上,像東門一樣,沒有設在城牆的絕對中心處。根據趙先生講述,蘭州著名的關城建築“萬里金湯”,就位於蘭州內城的南門附近。

以南城門為中心點,往東依次分佈著文廟巷、曹家廳等地;往西依次分佈著關帝廟、道門街、倉門巷、紅巷子、南府街、江南會館等地。從南城門口,沿著當時的南大街(今酒泉路中段附近),途經綢布街(今武都路與酒泉路交叉十字附近),向北行,直到中央廣場。

北門

約在今永昌路北口附近

當時的北門,大約位於今天的永昌路北口略偏北的附近處,城門的朝向,直對滔滔黃河。是當時城內的百姓從黃河取水的重要的通道,因此,當時的北門,也稱水北門。當時的北城門,設在北城牆最西端的位置處,是歷史上蘭州內城四大城門中,最沒有考慮設在城牆中心處的一個城門。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據趙先生說,這樣的設置,可能是當時為了城內取水方便的需要。同時,因為此地接近黃河浮橋,當時的北門,是城內乃至是中原內地,經過蘭州到達西北的重要通道,經過北門之後,渡過黃河浮橋,就可以走往河西走廊、蒙古等地了。

以北城門為中心點,往西依次分佈著橋門等地;往東依次分佈著火神廟、后街、兩湖會館、蘭山道、源源倉、三聖廟等地。從北城門口,沿著當時的北門正街向南(今永昌路北段),至馬王廟(現在永昌路與張掖路步行街交叉口),折而向東,經過鼓樓(現在的隍廟附近),繼續向東,到中央廣場。

蘭州四大城門,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從蘭州內城的四面城牆和四大城門的建設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思想理念。在這四大城門前,均建有重樓飛簷,被稱為門樓,其中北門樓最古,南門樓最雄偉。有‘萬里金湯’四個大字的巨幅匾額就懸掛在壯觀的南門樓上。”蘭州老市民趙先生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