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如果昆蟲不辣麼大,其實還是挺可愛的

另一個個人認為是人們給自己一個“戰鬥”及“獲勝”的理由。歷史上曾無數次記載蝗災及其給人們造成的損失,也無數次記載由於昆蟲叮咬或攜帶病毒造成的人員重病和死亡。這樣我們就有了“必須戰鬥”的道德制高點。另外就是人類研究昆蟲良久,比較瞭解它們的族群構成、社會組織及社交形式、行動方式等等,在和蝗蟲、蟑螂、蒼蠅等昆蟲的鬥爭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所以更知道在影片中怎麼打敗它們。生活中的小昆蟲我們用殺蟲劑殺滅,電影中把它放大到和人相當或比人更大就用機槍掃,用手雷炸,用激光切,用火焰噴射器烤……直到打的體液四濺,斷肢橫飛,讓屏幕前的觀眾感覺又噁心又爽……如果對方又一個智慧過人的領導核心(類似於蜂王或蟻后)那就想方設法敲掉它,然後整個蟲群大軍立刻失能,一觸即潰……其實這種說法十分誇張,我們在現實中從蟻穴中把蟻后挖出來囚禁或滅掉也不一定延遲蟻群的進攻。人類自身也是一樣,雖說戰術中有“擒賊先擒王”的說法,但是即使王滅,大部隊潰散,也不會影響小股力量的反擊組織甚至重新點燃燎原之火。電影中的邏輯似乎是給入侵者安裝了一個“生物wi-fi”,主基站被毀,下面的傀儡全部癱瘓。現在看來這種設定已經顯得無比俗套,但是基於“外星生物在科技上遠超人類”這個設定,給自己留條“活路”似乎並不為過。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如果昆蟲不辣麼大,其實還是挺可愛的

另一個個人認為是人們給自己一個“戰鬥”及“獲勝”的理由。歷史上曾無數次記載蝗災及其給人們造成的損失,也無數次記載由於昆蟲叮咬或攜帶病毒造成的人員重病和死亡。這樣我們就有了“必須戰鬥”的道德制高點。另外就是人類研究昆蟲良久,比較瞭解它們的族群構成、社會組織及社交形式、行動方式等等,在和蝗蟲、蟑螂、蒼蠅等昆蟲的鬥爭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所以更知道在影片中怎麼打敗它們。生活中的小昆蟲我們用殺蟲劑殺滅,電影中把它放大到和人相當或比人更大就用機槍掃,用手雷炸,用激光切,用火焰噴射器烤……直到打的體液四濺,斷肢橫飛,讓屏幕前的觀眾感覺又噁心又爽……如果對方又一個智慧過人的領導核心(類似於蜂王或蟻后)那就想方設法敲掉它,然後整個蟲群大軍立刻失能,一觸即潰……其實這種說法十分誇張,我們在現實中從蟻穴中把蟻后挖出來囚禁或滅掉也不一定延遲蟻群的進攻。人類自身也是一樣,雖說戰術中有“擒賊先擒王”的說法,但是即使王滅,大部隊潰散,也不會影響小股力量的反擊組織甚至重新點燃燎原之火。電影中的邏輯似乎是給入侵者安裝了一個“生物wi-fi”,主基站被毀,下面的傀儡全部癱瘓。現在看來這種設定已經顯得無比俗套,但是基於“外星生物在科技上遠超人類”這個設定,給自己留條“活路”似乎並不為過。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安德的遊戲——蟲族母艦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如果昆蟲不辣麼大,其實還是挺可愛的

另一個個人認為是人們給自己一個“戰鬥”及“獲勝”的理由。歷史上曾無數次記載蝗災及其給人們造成的損失,也無數次記載由於昆蟲叮咬或攜帶病毒造成的人員重病和死亡。這樣我們就有了“必須戰鬥”的道德制高點。另外就是人類研究昆蟲良久,比較瞭解它們的族群構成、社會組織及社交形式、行動方式等等,在和蝗蟲、蟑螂、蒼蠅等昆蟲的鬥爭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所以更知道在影片中怎麼打敗它們。生活中的小昆蟲我們用殺蟲劑殺滅,電影中把它放大到和人相當或比人更大就用機槍掃,用手雷炸,用激光切,用火焰噴射器烤……直到打的體液四濺,斷肢橫飛,讓屏幕前的觀眾感覺又噁心又爽……如果對方又一個智慧過人的領導核心(類似於蜂王或蟻后)那就想方設法敲掉它,然後整個蟲群大軍立刻失能,一觸即潰……其實這種說法十分誇張,我們在現實中從蟻穴中把蟻后挖出來囚禁或滅掉也不一定延遲蟻群的進攻。人類自身也是一樣,雖說戰術中有“擒賊先擒王”的說法,但是即使王滅,大部隊潰散,也不會影響小股力量的反擊組織甚至重新點燃燎原之火。電影中的邏輯似乎是給入侵者安裝了一個“生物wi-fi”,主基站被毀,下面的傀儡全部癱瘓。現在看來這種設定已經顯得無比俗套,但是基於“外星生物在科技上遠超人類”這個設定,給自己留條“活路”似乎並不為過。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安德的遊戲——蟲族母艦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

電影中的惡意外星人往往是集最先進和最野蠻的因子為一身。歷史悠久,科技發達但是嗜血成性,貪婪無度……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人性弱點和人類劣根性的放大於誇張。但另一個現象就比較有趣了,那就是很多影片中的外星入侵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地球上昆蟲(或節肢綱動物)的特徵。無論是直觀上身體結構的類似,如《星河戰艦》、《安德的遊戲》、《愛.死亡.機器人第四部短片》,還是類似蜂群或蟻群的行動方式:無頭不動,無統一領導一觸即潰,比如《獨立日》,還有無論從外形還是行動方式都像昆蟲的《第九區》,都顯現出這種耐人尋味的痕跡。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獨立日中的“女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星河戰隊中的大boss,頭腦超發達的蠕蟲


由於大場面的異星入侵故事絕大多數是好萊塢拍的,所以人群中有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這種片子是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一個介質,反映了在美國比較“政治正確”的“民主制度戰勝獨裁統治”的觀點。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總給人一種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感覺,證據不足,根基不實,作為非政治學專業的普通人也不予置評。從個人觀點的角度,灑家覺得這種現象反映了人類以下的幾種心態。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第九區中的“大蝦”其實更像昆蟲

一個是人們對昆蟲(包括甲殼類、節肢類、爬行兩棲類動物)的複雜心態。我們知道昆蟲作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授粉、擴散播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它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這種生有外骨骼,身體關節明顯,帶甲殼或渾身長刺,口器複雜鋒利,體液粘稠並帶有異味,飛行中會發出令人渾身麻癢的高頻聲音,(某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攜帶致命性細菌/病毒的小生物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恐懼、膈應、噁心、反感、排斥以及其他各種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特別是像蟑螂、蒼蠅、蚊子這種既不衛生,又傳播疾病的昆蟲令人望而生厭,談之色變的昆蟲,人類的態度必是誅殺為主,掃除務盡的。當然這些傢伙也為小說家、概念原畫師、電影創作者等人帶來無盡的靈感。把普通的昆蟲放大幾十、幾百倍,誇張其口器、螯足等容易引起人不適和恐懼的部位,讓它以入侵者的形態出現,更加挑起人們的恐懼、反感等情感反映,為離奇的故事增加刺激的佐料。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如果昆蟲不辣麼大,其實還是挺可愛的

另一個個人認為是人們給自己一個“戰鬥”及“獲勝”的理由。歷史上曾無數次記載蝗災及其給人們造成的損失,也無數次記載由於昆蟲叮咬或攜帶病毒造成的人員重病和死亡。這樣我們就有了“必須戰鬥”的道德制高點。另外就是人類研究昆蟲良久,比較瞭解它們的族群構成、社會組織及社交形式、行動方式等等,在和蝗蟲、蟑螂、蒼蠅等昆蟲的鬥爭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所以更知道在影片中怎麼打敗它們。生活中的小昆蟲我們用殺蟲劑殺滅,電影中把它放大到和人相當或比人更大就用機槍掃,用手雷炸,用激光切,用火焰噴射器烤……直到打的體液四濺,斷肢橫飛,讓屏幕前的觀眾感覺又噁心又爽……如果對方又一個智慧過人的領導核心(類似於蜂王或蟻后)那就想方設法敲掉它,然後整個蟲群大軍立刻失能,一觸即潰……其實這種說法十分誇張,我們在現實中從蟻穴中把蟻后挖出來囚禁或滅掉也不一定延遲蟻群的進攻。人類自身也是一樣,雖說戰術中有“擒賊先擒王”的說法,但是即使王滅,大部隊潰散,也不會影響小股力量的反擊組織甚至重新點燃燎原之火。電影中的邏輯似乎是給入侵者安裝了一個“生物wi-fi”,主基站被毀,下面的傀儡全部癱瘓。現在看來這種設定已經顯得無比俗套,但是基於“外星生物在科技上遠超人類”這個設定,給自己留條“活路”似乎並不為過。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安德的遊戲——蟲族母艦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銀幕上的外星入侵者很多為昆蟲形態,為啥?

著名遊戲《星際爭霸》中的蟲族戰鬥單位

以上是個人的分析和感受,小夥伴們,你們對這個話題有什麼看法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