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口腔護理 文章 大學 腫瘤 果凍時間 2017-04-30

近日,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史無前例地決定撤稿107 篇造假論文,這些論文發表於 2012 年到 2016 年之間,來自524名中國學者之手。據瞭解,此次事件是2015年該集團撤稿事件的延續。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 2015年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銷10種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 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撤銷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

  • 2015年10月,愛思維爾公司撤銷5種期刊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茄子君查看了全部524名中國學者的名單,發現幾乎涉及了醫院的大部分科室,有神經外科、肺內科、普外科、婦產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消化內科、骨科、放療科……

然而,茄子君發現一個問題,竟然沒有口腔科醫生,也沒有涉及口腔類腫瘤的相關論文被撤編。

茄子君都震驚了

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這充分說明咱們口腔科醫生還是槓槓的,看病還是有保障的!

各位消費者放心吧!

醫生怎麼說

醫生的造假動機有如下幾種:

評職稱:濟南時報記者採訪了涉事醫生吳明(化名)。他坦言,為了評職稱,在國外核心期刊上發文章花了得有十幾萬元了。他正陷於對此次事件曝光的焦慮中。

“我工作12年,醫院要求晉副高得有國外核心期刊的論文。我也向國外期刊投過稿,但因為英文水平不好或缺乏專家評審推薦頻頻被退。”沒有辦法,只能花錢來找公司發論文了。論文發表成功後,去年他晉上了副高職稱。

求畢業:新快報記者採訪了廣州市某三甲醫院涉事醫生,他連呼“冤枉”,稱自己並不知道這篇論文曾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

“是之前我帶的一名博士生,寫了論文,因為畢業需要發表論文,帶了我的名字將文章發這刊物上了。我根本不知情。”這名醫生表示,自己不知道論文發表的事情,更不知道論文在發表過程中中介幫忙找人評審造假。

不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歸根到底,這背後既有學術品格的問題,更有體制機制的背景因素。

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在我國,部分單位把在國外期刊發表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作為升職、評職稱的主要衡量標準,致使醫生一味地追求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在臨床醫學上造成了很多扭曲的現象。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生向記者表示,按照相關主管部委的明文要求,醫生的級別晉升需要有相應的論文發表,或者作學術報告。“很多醫生工作都很忙,哪有那麼多時間寫論文,坦白說,不熟悉裡頭套路的,大多數人很難完成晉升的論文指標。”

論文需求旺盛

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就在此次事件曝光後,一些所謂“正規第三方機構”甚至藉機宣傳,有一家機構便向一名時常聯絡的醫生髮去信息稱,被撤銷的論文作者就是因為找了“非正規第三方機構”才出事,而他們可以保證“足夠權威”。

記者查詢到,發表在《醫藥衛生》《中國衛生產業》等國家級、省級期刊的價格從800元到5000多元不等。工作人員稱這是按期刊版面費定的價,而代寫費只需300元。

論文代寫機構的泛濫,直接暴露出人才評價體系中“唯論文定人才”的積弊。因此,解決之道離不開兩手抓:既要繼續提高失信違規成本,嚴肅查處“學術不端”的各類責任主體;更重要的則是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對專業人才評價不再抱持“唯論文定人才”的傾向。

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當個純粹的醫生有多難?

沒論文,人家成主任醫師

你還是“千年主治”

儘管大家都知道臨床教學是培養能看病的醫生,不是培養會寫文章的醫生。但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評職稱、晉升、加薪、評選各類稱號、得到科研獎勵,醫療系統的一切好事情都與論文掛鉤。

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近年來與中國有關的學術不端事件,幾乎全都集中在醫學等應用型學科領域,這次論文撤稿事件的涉事醫生,絕大多數來自臨床科室而非學術部門,這正折射出國內現行科研人員評價體系的不合理。

對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來說,在國際影響力期刊發表論文是決定能否畢業的重要一環。特別對博士生來說,在中文期刊發表的都不能算,沒有文章就畢業不了,這就意味著要多讀一年書,少賺一年錢。部分學生們求短平快、求見效的壓力在這裡,有了主觀造假的動機。

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對臨床醫生們來說,更甚。評職稱時,做一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SCI論文。有些醫生臨床能力雖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認可,但由於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夠的論文數量很難晉升。與此同時,一些不會做手術的主任醫師、醫術不精的內科專家,靠大量科研論文獲各種職務頭銜,但在實踐中卻不會處理病人和具體的臨床問題。

我是牙醫我驕傲!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沒有口腔科!

醫生們忙於搞臨床做手術,很難有精力寫論文。尤其是那些“會看病”的醫生,門診一天要看一百多個病號,一天要接連不斷地做五六臺手術,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他還有搞科研的時間?但這些臨床上的付出和積累卻比不上發一篇論文。

不會看病的醫生當上教授,是體制的誤導;

而會看病的醫生當不上教授,則是社會的悲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