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孔子 王陽明 論語 陽虎 好書天天伴 2019-08-21
"

《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意思是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

"

《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意思是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

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對這句話,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孔子你不是說“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嗎?怎麼又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呢?這不是歧視嗎?難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原來是老師覺得我太笨,不想關照我啊!

比如王陽明的學生,對此就問道:“給愚鈍的人講高深的學問,他們都不能進步,如果不給他們講豈不更糟?”

看看王陽明怎麼回答的。在《傳習錄》中,先生曰:

不是聖人終不與語,聖人的心憂不得人人都做聖人,只是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說命,他也不省得,也須慢慢琢磨他起來。

王陽明回答說:“不是聖人始終不肯給他講,聖人恨不得人人都成為聖人,只是由於人的資質不同,所以教育時就不能不因人而宜。中人以下的人,即使和他講性、命之理,他也不能明白,需要慢慢地啟發他才行。”

原來孔子的意思是: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智力或悟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容易接受,而避免出現“對牛彈琴”的現象。

人分九品,道也分九品,一種道就深淺不一,例如在一碗茶中都不平等,上與下的內容也不一樣。對此,筆者深有感觸。

一個小學生,你給他講高等數學,他肯定聽不懂;一個文盲,你給他欣賞貝多芬、畢加索,他肯定沒興趣。

"

《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意思是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

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對這句話,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孔子你不是說“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嗎?怎麼又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呢?這不是歧視嗎?難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原來是老師覺得我太笨,不想關照我啊!

比如王陽明的學生,對此就問道:“給愚鈍的人講高深的學問,他們都不能進步,如果不給他們講豈不更糟?”

看看王陽明怎麼回答的。在《傳習錄》中,先生曰:

不是聖人終不與語,聖人的心憂不得人人都做聖人,只是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說命,他也不省得,也須慢慢琢磨他起來。

王陽明回答說:“不是聖人始終不肯給他講,聖人恨不得人人都成為聖人,只是由於人的資質不同,所以教育時就不能不因人而宜。中人以下的人,即使和他講性、命之理,他也不能明白,需要慢慢地啟發他才行。”

原來孔子的意思是: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智力或悟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容易接受,而避免出現“對牛彈琴”的現象。

人分九品,道也分九品,一種道就深淺不一,例如在一碗茶中都不平等,上與下的內容也不一樣。對此,筆者深有感觸。

一個小學生,你給他講高等數學,他肯定聽不懂;一個文盲,你給他欣賞貝多芬、畢加索,他肯定沒興趣。

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在《論語·陽貨》中,孔子也曾提出“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的看法。在他看來,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上智、下愚與中人的區別。上智者,即使不經教育也能達到較高的水平;下愚者,就是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願意學習的人。然而,上智與下愚的人是極少的,我們大部分人都在中等水平上下浮動。中等慧根以上的人,可以給他講授較難理解的、比較深奧的問題;中等慧根以下的就只能先從比較淺顯的內容講起。

所以,孔子不是在搞歧視,並不是說學習好的人我就教,學習不好的人我就不教。他是說,對於慧根中下的人,需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慢慢地啟發他,讓他逐漸懂得層次較高的道理。

"

《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意思是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

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對這句話,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孔子你不是說“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嗎?怎麼又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呢?這不是歧視嗎?難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原來是老師覺得我太笨,不想關照我啊!

比如王陽明的學生,對此就問道:“給愚鈍的人講高深的學問,他們都不能進步,如果不給他們講豈不更糟?”

看看王陽明怎麼回答的。在《傳習錄》中,先生曰:

不是聖人終不與語,聖人的心憂不得人人都做聖人,只是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說命,他也不省得,也須慢慢琢磨他起來。

王陽明回答說:“不是聖人始終不肯給他講,聖人恨不得人人都成為聖人,只是由於人的資質不同,所以教育時就不能不因人而宜。中人以下的人,即使和他講性、命之理,他也不能明白,需要慢慢地啟發他才行。”

原來孔子的意思是: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智力或悟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容易接受,而避免出現“對牛彈琴”的現象。

人分九品,道也分九品,一種道就深淺不一,例如在一碗茶中都不平等,上與下的內容也不一樣。對此,筆者深有感觸。

一個小學生,你給他講高等數學,他肯定聽不懂;一個文盲,你給他欣賞貝多芬、畢加索,他肯定沒興趣。

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在《論語·陽貨》中,孔子也曾提出“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的看法。在他看來,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上智、下愚與中人的區別。上智者,即使不經教育也能達到較高的水平;下愚者,就是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願意學習的人。然而,上智與下愚的人是極少的,我們大部分人都在中等水平上下浮動。中等慧根以上的人,可以給他講授較難理解的、比較深奧的問題;中等慧根以下的就只能先從比較淺顯的內容講起。

所以,孔子不是在搞歧視,並不是說學習好的人我就教,學習不好的人我就不教。他是說,對於慧根中下的人,需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慢慢地啟發他,讓他逐漸懂得層次較高的道理。

為什麼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王陽明講出了原因

如果你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相信對你一定會有所啟發。

如果你準備當老師,你首先就要了解不同學生的水平,然後根據他們的能力,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你準備做銷售,你首先就要揣摩不同客戶的心理,然後依照他們的心理特點,準備不同的話術。

這才是真正理解了孔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