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空軍是20世紀的產物。飛機在戰場上的出現使傳統的平面戰爭向立體戰爭轉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空軍已成為獨立的軍種,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中國空軍已經成為一支由多兵機種組成的現代化戰略性軍種,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發揮重要作用。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新中國成立後,退居臺灣的國民黨不甘心失敗,利用空中優勢頻繁對上海等大城市及華東沿海地區進行轟炸、封鎖,實施各種破壞活動。為加強華東地區的防空力量,抗擊國民黨空軍,併為解放臺灣作準備,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組織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四混成旅。這支部隊在誕生及發展過程中,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驕人的戰績。

然而,組建航空兵部隊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要有空、地勤人員;二要有相應的領導機構;三要有飛機等裝備。為解決這些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做了一系列艱苦紮實的準備。毛主席、周總理親自與蘇聯商議購買飛機等裝備,僅空軍組建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向蘇聯領導人發的相關電報、信件就多達32次。為籌措經費,毛主席親自與蕭勁光等海軍領導人商量,把準備購買艦艇的外匯轉買飛機。為儘快培養人才,空軍創辦了第一批7所航校,並以速成訓練的方式培訓了一批空、地勤人員。與此同時,選拔師、團領導機構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1950年4月1日空軍向中央軍委提出報告,建議師、團兩級領導機構最好以較健全的、經過實戰鍛鍊的陸軍師、團領導機構為基礎來組建。中央軍委採納了這一建議,從1950年至1951年,先後從陸軍部隊成建制地選調了12個師部和49個團部。這些師、團領導機構,大都經過實戰鍛鍊,有的還是屢建戰功、作風過硬的英雄部隊,為空軍航空兵部隊迅速組建創造了條件。

第四混成旅的由來

1950年4月11日和5月3日,空軍向中央軍委報告,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5月9日,中央軍委批覆同意,並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混成旅”。作為空軍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番號順理成章應該為“一”旅,為什麼不稱“一”旅,也不稱“二”旅、“三”旅,偏偏稱為“四”旅呢?

據混成四旅第一任政委李世安回憶,在創立這支部隊之前,空軍司令劉亞樓與他談話說:“軍委決定調你去華東地區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你當政治委員。”李世安當即表示服從組織決定。劉司令員緊接著說:“新組建的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你看是叫第一旅好?還是第四旅好?”李世安說:“數一個數,編一個序列,都是從一開始,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當然叫第一旅好。”劉司令員卻笑了笑說:“我已考慮很久了,還是叫四旅好”。叫第一容易產生‘老子天下第一’,驕傲自滿的情緒。我們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岡山創建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部隊時,開始就叫紅四軍,沒有叫第一軍嘛!我看就叫空軍第四旅,這裡有一個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的問題,有利於這支部隊建設。”李世安深受啟發,回答說:“司令員講得好,我沒有考慮這麼多,沒有想到還有個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的問題,看來叫作‘四旅’意義就更大了。”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由此,人民空軍的第一航空兵部隊的番號就定了下來。

1950年6月19日,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該旅當時對外代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平洋部隊”)。旅部機關由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第三十軍第九十師師部改編組成,下設司令部、政治部、航空工程處和供應處,共308人。8月8日移駐上海,空軍決定配備較強的幹部來擔任旅的主要領導。經中央軍委批准,任命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兼任旅長,調第二航校政治委員李世安任旅政治委員,王志增、劉善本任副旅長,王香雄任參謀長,謝錫玉任政治部主任,朱火華任航空工程處處長,潘康任後勤供應處處長。司令部由作戰、偵察、通信、管理、機要5個科組成,政治部由組織、宣傳、保衛3個科和1個翻譯室組成。該旅下轄4個團,即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團。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空軍第四混成旅這一名稱,只沿用了半年多。1950年10月31日,經毛主席批准,空軍部隊的番號名稱由旅改為師,這時空軍還沒有空一師。劉亞樓司令員仍指示,旅改師後混四旅改稱空軍第四師。

混成編隊的原因

眾所周知,空軍部隊的殲擊隊、轟炸機、強擊機在作戰中遂行的任務各不相同。然而,人民空軍成立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為什麼把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混合編成一個旅呢?這裡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字生效。當時,國民黨空軍多次對上海等大城市和江浙沿海進行轟炸,人民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雖然人民空軍已成立,但僅僅創建7所航校,沒有組建航空兵部隊。為迅速扭轉華東及東南沿海有空無防的現狀,中國政府商請蘇聯政府派空軍部隊協助保衛上海地區的安全。2月26日,蘇聯派出空軍巴基斯基混成集團軍來上海協助防空。這支防空混合集團軍共計有兩個殲擊機團(其中一個米格-15團、一個拉-11團)、1個混合轟炸衝擊機團、1個探照燈團和1個對空情報雷達營,裝備各型飛機115架,其中有當時最先進的噴氣式飛機米格-15型40架,分別駐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區。蘇聯空軍混成集團軍到駐地後立即就擔負起防空作戰任務,不到3個月,先後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5架,迫使國民黨空軍停止了對上海地區的空襲活動,華東地區的防空狀況有了根本改變。

對蘇聯空軍的作戰能力,劉亞樓司令員由衷地敬佩。他迫切地感到要加快人民空軍建設步伐,只有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兵部隊,抓緊一切機會向蘇聯空軍學習,儘快形成戰鬥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中國有空無防的情況。關於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成立後如何設置的問題,劉亞樓與總政主任羅榮桓一起進行了研究。人員配備仿照蘇軍空軍巴基斯基混合集團軍編制,由2個殲擊機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4個機種混合組編而成,名稱叫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混成旅。這樣編組也便於蘇聯空軍一對一地指導幫帶,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蘇聯空軍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部隊分別直接指導混成四旅的各團學習掌握飛行作戰技能和武器裝備的使用,在最短的時間裡取得組織各類航空兵部隊訓練和作戰指揮的經驗,為之後部隊的擴編和發展創造條件。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為了建設好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劉亞樓司令員在第四混成旅成立之初,對該旅政治委員李世安說:“一定要把部隊建設好,帶出好的作風,要抓緊訓練,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過好‘打仗’這一關。”第四混成旅的全體指戰員按照空軍的要求,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經過3個月的努力,完成了換裝訓練。參加訓練的飛行員,除因病或因技術不好被淘汰外,有98人按計劃完成了訓練任務,平均每個飛行員飛行16小時25分。

各團的人員來源和飛機裝備

組建航空兵部隊所需的飛機裝備,同組建航校時一樣,只能向蘇聯購買。當時蘇聯是唯一能夠為新中國提供作戰飛機的盟友。1950年1月,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參加中國黨政代表團在莫斯科同蘇聯政府談判時,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擬製組建航空兵部隊的初步計劃,向蘇聯政府訂購各型飛機586架,其中拉-9殲擊機280架,圖-2轟炸機198架,教練機和通信機108架。當初配備給混成四旅的裝備主要是此次向蘇聯定購的。第十、十一團分別裝備烏拉-9式逐驅機30架,烏拉-9式教練機3架;第十二團,裝備杜-2型轟炸機20架;第十三團,裝備伊爾-10強擊機25架。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1950年10月,蘇聯巴基斯基空軍的混合集團軍完成任務後奉命回國,經中蘇兩國政府商定將其裝備作價賣給中國。中國空軍遂於10月中旬,接收駐上海、南京等地蘇聯空軍部隊的武器裝備,共計有各型飛機119架,其中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38架、拉-11活塞式殲擊機39架、圖-2轟炸機9架、伊爾-10強擊機25架、教練機8架,第四混成旅所屬部隊從7月份開始進行改裝訓練。

混四旅所屬的第十團,於1950年6月9日在徐州成立,團長夏伯勳,政治委員王學武,其團部以步兵長一一六師三四八團團部為基礎組成,下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大隊和1個直屬中隊。該團七月初接收第三、五、六航校速成班畢業學員30名。7月25日,由徐州轉到上海龍華機場,後又移駐上海大場、虹橋機場,在蘇聯顧問幫助下進行改裝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的訓練。米格-15殲擊機具有較好的飛行性能,最大時速105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1.52萬米,機上裝有1門37毫米、2門23毫米機關炮,備有200發炮彈,是當時比較先進的噴氣式殲擊機。這個團的飛行員們,經過近一個月的理論教育,於8月中旬開始帶飛。當時沒有同型的教練機,只能用雅克-17噴氣式教練機代替,且這種教練機的數量也很少。於是他們加強座艙實習,在地面反覆練習開車、關車和空中飛行的動作,以熟記操縱程序。經過帶飛幾個起落後,基本完成改裝訓練課目,掌握了噴氣式飛機的駕駛技術,陸續放了單飛。10月17日,由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主持,空軍副司令員常乾坤、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等人蔘加接裝儀式,正式接收蘇軍裝備。陳毅在觀看這個團的飛行表演之後接見了飛行員,讚揚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噴氣式飛機飛行技術,第四混成旅十團成為人民空軍第一個裝備噴氣式殲擊機的戰鬥團。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混成四旅十一團於1950年6月23日在南京成立,團長方子翼,政治委員張百春。其團部以華東軍區南京警備第一○二師第三○六團團部和第三○四團部分人員為基礎組成,下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大隊和1個直屬中隊。該團7月初接收第三、四航校速成班畢業學員30名,7月29日移駐上海江灣機場,接收蘇聯空軍部隊的拉-11活塞式殲擊機。

混成四旅第十二團於1950年6月23日在南京成立,團長由劉善本副旅長兼任,不久改為副團長劉忠惠代理,黃文擔任政治委員。團部以華東軍區上海警備第一○○師第二九九團團部為基礎組成,下轄第三十四、三十五大隊和1個直屬中隊,10月6日又增編第三十六大隊。該團於7月接收第一、二航校速成班畢業學員20個機組,裝備圖-2轟炸機,7月中旬開始飛行訓練。這個團是人民空軍的第一支轟炸機部隊。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混成四旅第十三團於1950年8月1日在徐州成立,團長暫缺,政治委員葛振嶽。其團部以華北軍區步兵獨立第二○六師第六一六團團部為基礎組成,下轄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大隊。該團於8月初接收第一、三航校一期甲班提前畢業的學員35個機組,裝備伊爾-10強擊機。8月16日開始飛行訓練。這個團是人民空軍的第一支強擊機部隊。

由於全旅飛機的機型多,人員新,許多人來自陸軍部隊,對航空業務非常陌生,給訓練帶來了很大困難。加之蘇聯巴基斯基的空軍部隊著急回國,軍委指示“華東空司應用一切方法保證這一接收和教育之任務圓滿完成,利用3個月時間把蘇軍同志的技術本領學到手”。劉亞樓明確要求:一定要把部隊建設好,帶出好作風,要抓緊訓練,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於是四旅在成立之初,就掀起了突出訓練的高潮。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從旅領導到每個指戰員,都積極發揚“東北老航校”刻苦學習精神,白天學習訓練後,幾乎所有人到晚上十一二點鐘還在背術語、記數據、練動作。蘇軍要求嚴格,教得認真,基本是手把手地教指揮、教動作、教維修保障業務。通過3個月的緊張訓練,自1950年10月19日零時起,四旅擔負的保衛上海的防空任務,終於邁出了從陸軍到空軍的決定性的一步。裝備殲擊機的十團、十一團擔負了戰鬥值班任務。裝備轟炸機的十二團參加了南京軍事學院組織的抗登陸演習,這是我空軍第一次協同配合陸軍部隊進行的實戰性演習,取得圓滿成功。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在講評中讚揚“空軍能準時到達,隊形嚴整”。1950年10月1日,十二團參加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國慶節的空中受閱。在劉善本的指揮下,19架杜-2飛機和空軍獨立第一驅逐大隊的9架拉-9飛機,以9機編隊和3機編隊的隊形,兩次通過天安門上空,空中受閱獲得了圓滿成功。

由第四混成旅“裂變”的部隊

朝鮮戰爭爆發後,空軍採取一切有效措施,以最大努力加速組建新部隊的步伐。混成第四旅作為空軍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理所當然成為空軍部隊發展和建設的骨幹力量來源。該旅許多領導幹部和十一團、十二團、十三團的官兵被先後抽調出去,組建起五個航空兵部隊,其中包括殲擊機、轟炸機部隊和強擊機部隊。

橫空出世震長天,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老四” 揭祕

混成第四旅旅部機關和第十團,於1950年10月從上海轉抵遼寧遼陽,準備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0月28日,混成第四旅番號改為空軍第四驅逐旅,成為一支裝備殲擊機的部隊。31日,經毛主席批准,空軍部隊的番號名稱由旅改為師,並規定在部隊番號前不冠以殲擊、轟炸等機種名稱。不久,旅整編為師,番號改為空四師,師長方子翼,政委仍為李世安。1956年3月30日,全軍統一編制系列,空軍黨委研究決定,將空四師改為空軍第一師。

11月25日,空軍第二師以華東軍區抽調的幹部為基礎在上海成立,原屬第四混成旅的第十一團劃歸第二師建制,改番號為第四團,繼續擔負著保衛上海等地區的防空作戰任務。

12月5日,根據軍委命令,在第四混成旅第十三團和第十五供應大隊的基礎上,在遼寧省開原縣組建空軍第五師,十三團下轄的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大隊由徐州移駐開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