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傳承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風傳承差:上樑不正下樑歪

孔伋 王立群 論語 老子 國學家風 2017-06-16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但一般都來形容父子二人的成功與厲害之處。而“上樑不正下樑歪”便是對父子二人行為不正、處事不端的描述。總的來說,這便是家風的傳承。

家風的形成

魯迅說過:“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一個完全的人。”所以從古至今,凡是頭腦清醒點的父母,都特別注重教育孩子。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通過教育與被教育的替換方式,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一代代地傳承,成為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我們往往就將之稱為“家風”。因為這是在家庭、家族內部傳承的,一個家族往往聚居在一起,在一門之內, 所以古代也形象地稱之為“門風”。

家風的形成一般是這樣的:一個家族某個時期出現了某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在家族內部享有崇高的聲譽和權威,是這個家族的典範與榜樣,他的言行往往就成為家風之源,再經過子孫後代一代代地遵循或者補充,就形成了一個家族明顯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一般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觀;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觀,就能塑造出什麼樣的人。

傳承與影響

從一個人的一舉手、一投足的細微之處,直到他所有的行為處事,處處都能折射出家風對他的影響,會讓人看到父母長輩在他成長中撫育的印記。這個印記,就是家風的體現;這個印記,也是家風的傳承。

在良好的家風中養成的良好的品性,成為一個人一生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它讓一個人一生平安、健康成長,它使一個人一生幸福。良好的家風,並非家家都有,而家風不正,定然會養成壞的品性,它異化、扭曲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帶來危險和災難。

漢語中有不少成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風的傳承與深遠影響。比如書香門第、耕讀傳家、忠厚傳家、將門虎子、積善餘慶、積惡餘殃、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樑不正下樑歪,等等。家風傳承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風傳承差:上樑不正下樑歪

圖片實攝,源於《家風家訓:王立群智解成語.6》

“有其父必有其子”來源

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很簡單,有什麼樣的父親,就會有什麼樣的兒子。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孔叢子》。《孔叢子》是古代諸子文獻中繼《論語》之後一部重要的儒學著作,主要記錄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等人的言行,在思想內容上具有孔氏家學的特點。

《孔叢子》中記載了子思在齊國時候碰到的一件事。齊國尹文子的孩子長得不像他,尹文子非常惱怒,便用棍子打這個孩子。他對子思說:這不是我的孩子,一定是我的妻子不守婦道,我要把她休了。子思說:如果像你所說,堯舜的妃子更為可疑啊。堯舜二帝都是聖人,但他們的兒子丹朱、商鈞連普通人的德行都不如。以此推斷,怎麼可能一定相似呢?大多數情況下,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是正常的人倫之道(然舉其多者,有此父,斯有此子,道之常也。《孔叢子》卷二《居衛》)。不過,賢能的父親有愚笨的孩子,這也是天道自然的原因,不是你妻子的罪過。

尹文子聽完之後說:先生別說了,我懂了,不休妻子就是了。子思說的“有此父,斯有此子”,就是成語“有其父必有其子” 的來源。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認識是對的,俗語常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混蛋”,其實都是這個意思。有其父必有其子,從感情色彩上看是個中性詞,至於上樑不正下樑歪,則顯然屬於貶義了。

上樑不正下樑歪

上樑不正下樑歪,這也是從百姓生活中凝練出來的一個成語。

古代土木結構的房子,一般兩間房就需要三樑六柱,一旦上樑不正,就會影響整個房屋的結構,下樑自然也就不正了。後來就以它來比喻,上樑多用來指長輩或者上級,下樑多用來指晚輩或者下級,比喻在上面的人行為不正、處事不端,下面的人也跟著這麼做。

其實,這個成語還有個稍微文雅點的表達:上不正,下參差,出自魏晉時期楊泉的《物理論》。《物理論》是有關宇宙發生理論的著作,原書十六卷,已經亡佚,清代的孫星衍有輯佚本一卷。其中有言: “語曰:‘上不正,下參差。’古者所以不欺其民也。”楊泉用這句話,也是引用的俗語,說明這句話流傳已久,在當時也是通俗易懂的。

摘自:《家風家訓:王立群智解成語.6》(王立群著,鄭州:大象出版社,2016.12)有刪減

本文編輯:小魏

關鍵詞:王立群 家風 傳承

家風家訓,潤物無聲;國學家風,帶你領略古人的智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