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祕:蒙古族科爾沁部的前世今生(一)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胡日查對科爾沁部歷來素有研究,他說,科爾沁部來源於大蒙古國和元朝時期的“東道諸王”之一合撒兒及其後王所屬“齊王”部,系蒙古歷史上分佈地於廣闊、人口與部族結構眾多、歷史地位舉足輕重的蒙古部落集團。清代哲裡木盟嫩科爾沁及其所部扎賚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昭烏達盟阿魯科爾沁部以及烏蘭察布盟茂明安、四子部落、烏喇特等部原住民均來自科爾沁部。

“科爾沁”一名,明譯好兒趁、火耳趁、火兒慎、爾填,清又譯科爾沁、郭爾沁。“科爾沁”一名來源於蒙元時期的“火兒赤”或“豁爾臣”(箭筒士),是汗廷衛士的一種職務名稱。蒙古語“火兒赤”的詞根為“火兒”,後加名詞後綴“赤”或“臣”成為“火兒赤”或“豁爾臣”,系特指佩帶弓箭者的職業名稱。《蒙古祕史》將“火兒”通常解釋為弓箭,“火兒赤”為弓箭手。《元史》將“火兒赤”一詞解釋為佩弓矢的侍衛。弓箭是蒙古民族及北方遊牧民族常用的狩獵工具,並且用於戰爭的重要武器,因此弓箭在某種程度上是蒙古人不可離身的重要用具。從廣義上講,將草原牧民、士兵都可以稱之為“箭筒士”或“火兒赤”。當鐵木真攻打乃蠻部時,別裡古臺那顏曾經說道:“身為七尺男子,視弓箭如生命,如讓他人奪去弓箭,活在人世有何用?雙手緊握弓和箭,頭下枕著弓箭包,身尺傲骨拋原野,熱血男兒何所懼!”這段話就說明了這一點。

1189年鐵木真稱汗之後,即選孛斡兒出之弟斡歌來和合只溫脫忽剌溫、哲臺、多豁勒忽四人為近衛,讓其帶上了弓箭。並將弓箭手“火兒赤”擴為四百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後,將來自各千戶的眾勇士整編成八千侍衛,與一千名宿衛、一千名弓箭手一起組成了一萬人的怯薛軍(近衛軍)。至此,由原來的四百名弓箭手“火兒赤”擴展到一千名。這樣,“火兒赤”一詞在狹義上成為守護蒙古大汗斡耳朵(宮廷)的怯薛軍中攜帶弓箭的侍衛軍專用名稱。

到了15世紀中葉,“科爾沁”一名之所以成為成吉思汗長弟合撒兒後裔統治為核心的東蒙古強大部落集團的代名稱,是與合撒兒超人的射箭技能在蒙古各部當中聲名遠揚的歷史息息相關。

拙赤-合撒兒為蒙古部也速該巴阿禿兒次子,系成吉思汗長弟,甲申猴(1164)出生於斡難河畔的迭裡溫孛勒答黑,比其兄長鐵木真小兩歲。14世紀初波斯史家拉施特解釋說:“拙赤是其名字,合撒兒是猛獸的意思。由於他是個十分勇猛的人,故用這樣的稱呼來形容他。他的肩與胸很寬,而腰很細,故他側臥著時,能讓一條狗從他肋下穿過;他力氣很大,能用雙手抓起一個人,將他像支木箭般地折成兩半,將他的脊椎骨折斷。”這與《蒙古祕史》所載札木合對乃蠻部塔陽汗稱讚合撒兒時所說的“用人肉養來,身有三度長,吃個三歲頭口,披三層鐵甲,三個強牛拽著來也,他將帶弓箭的人全嚥呵,不礙著喉嚨,吞一個全人呵,不勾點心。怒時將昂忽阿的箭隔山射呵,十人二十人穿透。人若與他相鬥時,隔著空野,用客亦不兒名的箭射呵,將人連穿透。大拽弓,射九百步;小拽,射五百步”之形容基本相似。埃爾德曼在其著《不可動搖的鐵木真》裡,把“合撒兒”一詞考證為梵文kesarin獅子,認為其本意為“長毛的動物”;貝勒津則認為“哈薩爾”一名是格斯爾汗的另一種寫法,也就是在神話傳說中非常著名的那位蒙古格斯爾汗;伯希和認為這兩種觀點中都有一部分道理,並提出kesara一詞在梵語詞彙中中具有“黃金”之意,這是由於它是指羅馬帝國“凱撒”王朝的錢幣;或者是如同一篇粟特文文獻所指出的那樣,原文應作kesarak。

藏傳佛教傳入蒙古以前的《成吉思汗祭祀讚詞》裡,把拙赤-合撒兒稱呼為“哈布圖哈薩爾”或“科爾沁哈薩爾”之後,16—19世紀成書的蒙古文文獻及《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等清代典籍裡則以“哈布圖哈薩爾”來稱呼或書寫拙赤-合撒兒。後世史家之所以稱拙赤-合撒兒為“哈布圖哈薩爾”是因為根據《蒙古祕史》記載的拙赤-合撒兒善於射箭的相關信息來命名的,即“哈布圖”含有善射之意。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後所說的“有別裡古臺之力,合撒兒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這句話也側面反映了合撒兒的善射技能。尤其是17世紀以來的蒙古史家們在編纂蒙古歷史時,多以“哈布圖哈薩爾”來凸顯合撒兒,實際上這一稱呼也是依據合撒兒善於射箭的相關信息來命名的。如1722年抄寫的《成吉思汗大祭祀經》中以“火兒赤合撒兒”或“科爾沁合撒兒”來稱呼合撒兒。另外,由於合撒兒善於射箭,科爾沁蒙古人在舉行合撒兒的宮廷祭祀時也有著祭祀他的弓箭、箭筒的習俗。可以說 “科爾沁”這一部名來源於科爾沁諸部貴族的共同先祖合撒兒的稱號“科爾沁”。即在後人的眼裡,科爾沁是合撒兒之號,合撒兒為其名,如同“哈布圖”是號,“合撒兒”是名。合撒兒之子移相哥如同其父,亦善射著稱。1225年,蒙古眾貴族及諾顏於布哈速吉蓋之地(今俄羅斯所屬布里亞特境內)設置大金帳,舉行大忽裡勒臺,並在聚會期間進行射箭比賽時,移相哥從335步(一步約1.5m)之遠射中靶。為了紀念這一罕見的射程,成吉思汗降旨刻碑,以示紀念。此碑便是舉世聞名的“成吉思汗碑”(又稱“移相哥石碑”)。所以,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之後,在蒙古高原上新興的政治力量“萬戶”與“兀魯思”形成之際,科爾沁部統治者們的共同先祖—合撒兒的“科爾沁”這一尊稱便成為其後裔所屬部落共同的稱號而盛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