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昨晚下班路過超市,準備買點菜回家做飯,結果走著走著,就走到了速食品區,而且在這裡看到了一位久違的老朋友——方便麵。

曾經兒時的夢想,就是盼望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過上天天吃方便麵的生活,結果還沒踏入社會展開奮鬥的時候,就已經在校園裡完成了這個夢想,仔細想想還真是有點好笑。

可是就在我準備伸手拿起一桶時,卻突然發現,除了康師傅之外,幾乎很難找到低於5元的桶面了,是誰天天喊著方便麵是夕陽產業的?各種“高端品牌”和“高端產品”明晃晃的擺在這裡,怎麼都看不出有“日落”的勢頭啊!

然而有些唏噓的是,我在貨架上找了一圈,最終都沒有看到那個曾經輝煌的國貨品牌——五穀道場。

我估計提起這個名字,很多年輕的、甚至是常吃泡麵的看官老爺都未必知道,當然了,若不是我經常研究營銷案例,可能也真的不會再想起“五穀道場”這個品牌了。

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這個曾經讓康師傅差點坐不住、險些顛覆方便麵行業的國產品牌,是如何從先驅成為先烈的,順便探究一下,防止品牌崩盤,要注意提防哪些因素。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成功的品類創新,搶灘大“面”市場


十幾年前的國內方便麵市場,幾乎是康師傅一家獨大,像福滿多、白象等品牌,只能屈居縣級市和農村地區,是地地道道的“村霸”,從大環境來看,想要在這個領域打造新品牌,並且成功的殺出重圍,是一件難度堪比“登天”的事。

但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再加上各種新聞媒體的報道,方便麵的處境開始變得很尷尬,人們對於它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產生了巨大的疑問。

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轉機之下,2005年,在硝煙四起的方便麵戰場,突然出現了一個標新立異的品牌,它的廣告沒有那些花花綠綠的口味宣傳,直接把訴求鎖定在健康上,而這個品牌,就是“五穀道場”。

在眾多方便麵品牌中,五穀道場率先提出了“拒絕油炸,留住健康”的該你那,並且圍繞這個差異化迅速的佈置營銷戰略,這在國內盛行了20多年的油炸方便麵市場,可是一個不小的顛覆,而且從現今的視角來看,五穀道場當年的面對市場,正是一片“超級藍海”,在這個領域裡,它幾乎不存在對手。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同年11月,五穀道場在央視開始做廣告進行集中轟炸,並請來了《大宅門》的主演陳寶國,我現在還記得那個廣告的畫面,一個僕人端上來一碗麵,陳寶國聞了聞,直接一巴掌甩開,並非常嚴肅的說:“我不吃油炸方便麵!”隨後畫面轉場,陳寶國拿起五穀道場,說出了“拒絕油炸,留住健康”的臺詞。

正是憑藉“非油炸”的品類創新,五穀道場抓住了消費者對於食品健康的訴求,成功的佔據了消費者心智,指出油炸方便麵對身體有害,只有非油炸才是健康的,進而在眾多方便麵品牌中脫穎而出,2006年,知名度大增的五穀道場,實現了15億元的營銷收入,用極短的時間就做到了全國第六的位置,據說同行業的品牌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內心都在顫抖。


從品牌到生活理念,彰顯深刻內涵


除了產品本身的定位之外,五穀道場的品牌戰略,也是讓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當時的五穀道場,打出了“五穀為養,修身之道,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核心價值主張,在那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年代,高喊“慢生活膳食”的理念,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且他們團隊還把這個理念做的更加可視化,特殊的包裝設計象徵天圓地方,色彩的選擇以黑白為主,代表了陰陽調和,甚至包括記錄中華傳統麵食文化的秀珍宣傳頁,全都是有形產品。

消費者能夠非常清晰的看出自然、和諧、健康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除了對品牌觀念的認同,消費者對於它的口味也是非常喜歡,可以說,從品牌到產品,我們在五穀道場的身上幾乎看不到明顯的短板。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樣一個即將崛起的民族品牌,居然在隨後的一年時間裡,從盛世直接走入了頹局,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兩次致命斷貨,葬送一片好局


前些陣子小米9手機再次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就連老總雷軍都發微博表示,如果產能再跟不上,自己就親自去工廠擰螺絲,這說明了什麼?

對於任何一家正在崛起中的企業而言,產能問題得不到解決,這一點足以致命。五穀道場在2006年這一個自然年裡,竟然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斷貨:

第一次是3--4月份,由於前期廣告反應非常火爆,很多經銷商紛紛上門,要求代理五穀道場,而當時僅僅是在北京地區,五穀道場就已經難以全面供應;

第二次是9--10月份,五穀道場出現第二次大規模斷貨,原因是之前的一次斷貨,膨脹了他們的雄心,然而在急速的擴張過程中,最終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北京的房山基地甚至出現了停產兩週的情況。

這兩次斷貨直接影響了五穀道場的市場前景,同時期的競爭對手們抓住了這一空檔期,迅速調整了產品策略,奪走了本應屬於五穀道場的顧客。

還不算完,因為後續的急速擴張,資金方面捉襟見肘,曾揚言要拿下方便麵市場份額60%的五穀道場,迎來了命運的轉折,拖欠經銷商貸款、離職員工討薪、資金鍊斷裂......直到2008年11月19日,五穀道場徹底宣佈破產。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一手好牌為何打的稀爛?


我們不禁要問,明明是一手好牌在手,為何最後卻落得一個這樣的結局?實際上透過五穀道場的例子,我們能夠從中的看出三點致命因素,而這三點在今天,同樣值得企業引以為戒:

01.看似新賣點,實則無壁壘。


五穀道場作為一個“小老弟”,確實在初期階段打了漂亮的一仗,它把矛頭指向了油炸方便麵的健康問題上,而自己則以非油炸的概念建立起了市場。

但是,也正是這一點,五穀道場革了行業的命,同時也革了自己的命,在非油炸概念的衝擊下,2008年上半年,方便麵市場銷售已經下挫了60億元,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都為之一變。

五穀道場最大的失誤在於,進入品牌導入期後,沒有去提升品牌的美譽度,給接下來的成長做好準備,反而仍舊是在“油炸”和“非油炸”的概念上下功夫,沒能把結合文化的品牌優勢繼續放大,而對於康師傅這樣的巨頭而言,研究一款非油炸的方便麵是輕而易舉的事,五穀道場誤把產品當做壁壘,失去了最重要的文化優勢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02.只計成功、不計成本


冒進擴張,是導致五穀道場資金鍊斷裂的重要原因,創始人王中旺曾說:“我們的錯誤在於,明明是中型企業,卻在做大型企業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方便麵故鄉”——日本,就會發現,非油炸方便麵所佔的市場份額也只有20%左右,五穀道場初來乍到就想要拿下60%的市場,顯然是有些想當然了,他們高估了非油炸方便麵市場的潛力,把寶全都壓在了“五穀道場”這個品牌上。

更讓人費解的是,出現資金危機時,他們並沒有及時的做出調整,反而是繼續擴建工廠,加大了廣告投入,雖然之前的廣告的確讓五穀道場成功過,但這種“只計成功,不計成本”的做法,卻進一步導致了入不敷出,銷量雖然提升了,但是各種費用的增長卻遠高於銷量,最後收到的只能是法院的傳票。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03.管理無方,散沙團隊撐不起“明日之星”


五穀道場創始人王中旺,在業界內素有“挖人高手”的“美譽”,但是隻挖人卻不信任人的做法,最終葬送了一盤好局。

在挖來很多職業經理人之後,王中旺自己作為投資者的身份,偏偏要干預公司的運營和管理,多次介入經理人之間的討論,甚至與他們發生摩擦,最後直接將其邊緣化,這樣的做法迫使很多人才離去。

要知道,早期的五穀道場能夠從戰略定位、產品規劃到廣告投放上都有這麼好的成效,可都是這些職業經理人的功勞啊,王中旺只是坐收漁翁之利,何不擺正自己的位置呢?到後來各種營銷策略都被攔腰斬斷,公司內部的管理動盪可想而知。

這一點我的感受非常深刻,因為我的上一家公司也花高價請過一位職業經理人,然而老闆卻想要立刻賺錢,實際上這根本做不到,他自己都想不明白、甚至找不到問題的原因,你讓一位職業經理人來做,他除了背鍋,還能做什麼呢?

無論是研究廣告案例還是營銷案例,其實我個人更喜歡找一些失敗的例子來看,因為成功的原因大多很相似,都是因為你做對了什麼事而成功,但是失敗的原因則很多,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小失誤,都有可能葬送全盤的努力,對於企業和品牌而言如何應對發展風險,探討五穀道場的短暫興衰,不失為生動的一顆。

曾和康師傅、統一分庭抗禮,如今,常吃泡麵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參考資料:《奧運之年十二大品牌之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