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總理,“老裁縫”阿登納

軍事歷史 康拉德·阿登納 歐洲 二戰 你真的知道嗎 2017-05-01

文/泊風

二戰後被佔領的德國不過是一片廢墟,焦土之上的人們不知道犯下滔天罪行的國家會何去何從。

廢墟之上,七十多歲的阿登納沉默地佇立在那裡,一個垂暮之人可以在此時做什麼呢?這是他拋給自己的問題,他像《聖經》中要求的那樣祈禱著,祈禱著上帝能給這個問題些許線索。沉默等待時,昔日科隆在自己治下繁榮的時刻逐漸在眼前清晰起來。

德國的總理,“老裁縫”阿登納

科隆

41歲時擔任科隆市長的阿登納的心中有過一個宏大的希望——要讓科隆重新繁榮起來,樹立起人們對這座城市和德意志文化的信心。

一戰後的失敗曾讓這座城市上空充滿陰霾,阿登納也沒有停止追求他內心中的目標。他主持了在萊茵河畔建立起大噸位的碼頭;他否決了城鄉分離的議案,堅持城鄉合併,以利於經濟的共同發展與繁榮;他興辦了大學,源源不斷的工程建設人才被輸入了德國的社會。在他治下的16年中,科隆成為了德國西部最富饒美麗的城市。政客們在談起科隆的興盛時,總不忘那個勤勉躊躇的科隆市長,人們默默地將他稱為“科隆王”。

一個人權力的範圍終歸有限,阿登納能保住一座城市的穩定和安全,卻無法預測世界格局的詭譎和變換。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開始讓德國走向深淵之中。阿登納看著那個狂熱的瘋子登上了政治舞臺,他厭惡他宣揚的一切。那些以自大和仇恨為信條政治理念正在損害德國剛剛建立起來的包容民主和自由的政治基石。

1933年,希特勒當選總理候來到科隆時,阿登納拒絕迎接他,因此他被免去了科隆市長的身份,並被短暫拘捕。1944年,阿登納被質疑參與到了刺殺希特勒的活動之中,遭遇了兩個月的牢獄之災。

1945年,戰爭結束了,剛出獄的阿登納已經69歲。

萊茵河畔的鴿子飛了起來,曾經科隆繁榮的畫面漸漸模糊了過去,他聽見遠方人群的掌聲與歡呼。阿登納咳嗽了一聲,這些年的肺部不適提醒他自己已經不是個年輕人了,但隨之而來的疼痛告訴他,他還活著,還得往前走,正像之前不久自己還打算重振科隆的榮光那樣。

戰後,科隆

由於在二戰中阿登納對納粹完全不合作的態度,戰後他贏得了同盟國和國內民眾的鼎力支持。1945年,他再度成為了科隆市長。

佔領區的英國人卻並不相信他,這個受過良好教育,表面彬彬有禮的政客讓這些英國人觸及不到他內心世界的深處,人們不知道阿登納有著怎樣的念頭。一個意志有多麼堅定的政客,才敢於在戰爭中反對自己強權的領袖呢?他疑慮重重和目光堅定的時刻,讓同盟國的佔領者彷彿又看到了在世的查理大帝和俾斯麥。不久他們便解除了阿登納的職務。

他們是有遠見的。不過也沒有那麼遠,因為他們差點拋棄了一個重建歐洲和平秩序的領袖。由於同盟國的拋棄,阿登納自己行動了,他組建了自己的政黨,重新在政治界樹立自己的地位。

德國的總理,“老裁縫”阿登納

焦躁不安的人群漸漸安靜了下來,人們將目光投射到這個古稀老人充滿皺紋的臉上,與目光一同投射去的還有人們對於這位老人的信任,人們相信這位在風口浪尖做對選擇的人能夠挽救這個國家。

阿登納在開口前重新的將空氣和自信吸到自己肺裡,情況不會更糟了不是麼?這個破碎的世界在等著自己,他捋了捋自己西服的領子,再一次用手指整理了自己的頭髮,挺直了腰板,開始陳述在成為聯邦德國總理後的政治目標。

這一年是1949年,阿登納73歲,一個四分五裂破碎的德國迎來一個拿著針線的裁縫。

總理任期內

阿登納在登上總理職位之後,推動著聯邦德國加入西方陣營,他從同盟國的佔領者那裡重新得到德國的資源和土地,並說服戰勝國不要大規模拆除德國原有的工業設施,這一點保住了戰後30年德國工業高速發展的潛力;他重新組建了聯邦德國的軍隊,讓國家機器的職能迅速恢復過來,並加入了北約組織,為聯邦德國爭取到了國家的合法性,聯邦德國再一次成為了一個在法理上獨立自主的國家;他主動去尋求了以色列的諒解。1951年9月27日,阿登納發表了一項政府聲明,在聲明中他表示:“新的德意志國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對猶太民族犯下了罪行,並且有義務作出物質賠償時,我們才算令人信服地與納粹的罪惡一刀兩斷了。”

他從美國那裡申請援助,從蘇聯那裡要回戰俘,謹慎地部署德國在冷戰背景下的每一步道路。

德國的總理,“老裁縫”阿登納

【一位戰俘的母親在親吻阿登納】

此時破碎的歐洲也在蘇美兩國的冷戰背景下顯得形單影隻。除了瑞士和歐洲外,歐洲大陸上所有的國家都有了被外國軍隊佔領的經歷,各國經濟凋敝,已經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決定本國的未來。

如何讓破碎的歐洲凝聚起來,避免悲劇重演?

阿登納曾經說過,法、德的恩怨是“一個魔鬼的圓箍,一個邪惡的圈套,非破除不可!”在與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的煤炭連營的設想下,阿登納立即響應,聯邦德國於1951年加入《歐洲煤鋼聯營條約》。 之後,阿登納與法國總統戴高樂一起推動了歐洲煤炭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一個嶄新團結的歐洲在那個沒有希望的時代,緩緩地被建立了起來。

德國的總理,“老裁縫”阿登納

權力揭示人的真實性格,它不再禁錮人的內在自我。如果一個人是混蛋,當他得到了權力只會變本加厲。反之亦然,利他主義者是不會在權勢者的宮廷中迷路的。

蘇聯曾向阿登納暗示,如果聯邦德國放棄西方聯盟,或許有希望實現德國的統一。如果阿登納在面對選擇時面對著這樣的局面:完成德國統一,自己也可能成為和俾斯麥一樣量級的歷史人物;或者拒絕蘇聯的提議,堅定不移的促進歐洲的穩定和統一。

在維護新的國際秩序與允許自己祖國分裂的二難選擇中,阿登納選擇了維護新產生的歐洲秩序,這個選擇也維護了日後歐洲半個世紀的穩定。

終於,一個帶著初生粘液的歐洲以聚合的方式重新睜開了雙眼凝望這個世界,她希望這個團結的秩序能帶給這片歷來分裂衝突不斷的土地以繁榮。塑造她的孵化她的傳奇者的名字已經被世界記住:舒曼、加斯佩裡,以及阿登納。

未來,何去何從

1963年的阿登納87歲,他在德國掌舵人的位置上待了14年。在這14年裡,他讓戰敗的德國恢復了元氣,終結了法德之間百年間的仇恨,維護了歐洲的共同體的穩定,為歐盟的出現立下了汗馬功勞。有評論這樣寫道:“以他的鐵肩支撐危局,使一個戰敗的、幾乎氣息奄奄的民族經受住了考驗”。

新時代的危機漸漸地剝離了人們對於一個團結歐洲的信任,分裂的勢頭再一次衝擊歐洲大陸,這一次新的問題比之前更加嚴峻。英國剛剛脫離歐盟,法國大選結果未定,德國等待著法國新的領導者對於前輩們留下的遺產進行宣判。

阿登納的銅像注視著這個時代的決策者們。

德國的總理,“老裁縫”阿登納

【德法關係修復紀念碑,戴高樂與阿登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