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漢口則轉型成功,成為大都市

同時,九江的港口經濟還受到強鄰的排擠,本來在上海、漢口東西兩大強鄰的掣肘下,九江搶肉吃已經很艱難了,而隨後蕪湖、宜昌、沙市、長沙等口岸也開始開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經濟腹地。

九江不僅僅經濟地位喪失了,就連地盤都縮小了,1930年,民國政府對贛鄂皖三省重新劃界並決定以長江為界,1936年九江在長江以北的屬地正式被全部劃給了湖北和安徽,由於產業不興,九江市人口也有8萬到減少到7萬多。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漢口則轉型成功,成為大都市

同時,九江的港口經濟還受到強鄰的排擠,本來在上海、漢口東西兩大強鄰的掣肘下,九江搶肉吃已經很艱難了,而隨後蕪湖、宜昌、沙市、長沙等口岸也開始開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經濟腹地。

九江不僅僅經濟地位喪失了,就連地盤都縮小了,1930年,民國政府對贛鄂皖三省重新劃界並決定以長江為界,1936年九江在長江以北的屬地正式被全部劃給了湖北和安徽,由於產業不興,九江市人口也有8萬到減少到7萬多。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民國時,九江城市人口最多也才只有8萬多,這其實也反映了九江產業不足的問題,其實一直到現在,中心城區人口聚集都是九江很重視的一個工作。

1927年,由於民眾衝擊,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使得九江政治地位下降, 1930年,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頒定的《市組織法》規定,九江被撤市,併入九江縣,九江城市經濟功能大為減弱。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漢口則轉型成功,成為大都市

同時,九江的港口經濟還受到強鄰的排擠,本來在上海、漢口東西兩大強鄰的掣肘下,九江搶肉吃已經很艱難了,而隨後蕪湖、宜昌、沙市、長沙等口岸也開始開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經濟腹地。

九江不僅僅經濟地位喪失了,就連地盤都縮小了,1930年,民國政府對贛鄂皖三省重新劃界並決定以長江為界,1936年九江在長江以北的屬地正式被全部劃給了湖北和安徽,由於產業不興,九江市人口也有8萬到減少到7萬多。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民國時,九江城市人口最多也才只有8萬多,這其實也反映了九江產業不足的問題,其實一直到現在,中心城區人口聚集都是九江很重視的一個工作。

1927年,由於民眾衝擊,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使得九江政治地位下降, 1930年,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頒定的《市組織法》規定,九江被撤市,併入九江縣,九江城市經濟功能大為減弱。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關於德化縣,德化縣是明清九江府附郭縣,其縣城即九江城,1914年,因與福建省的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1927年,將九江縣城劃出設立九江市,九江縣縣治便遷往沙河鎮,現在是九江柴桑區,目前九江市區內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德化字眼,比如德化路,德化小區等,這不僅僅是一種地名沿革,也是對之前失去的江北屬地(多屬德化)的一種懷念。圖為九江南山公園裡的德化樓。

20世紀20年代,南昌取代九江成為了江西省的交通中心,1936年浙贛鐵路的開通更是加強了南昌的地位,而且由於“剿共”需要,國民政府在江西修了很多公路,30年代江西的交通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九江就連命脈港口經濟都保不住。

更糟糕的是,由於九江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仍在,所以其還屢受兵災,1922年,九江發生兵變,城內一片狼藉,損失慘重,抗戰時期,九江深受日寇荼毒,成為江西省內受創最慘的地方之一,元氣大傷。

一直到現在,九江都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的經濟地位。

四, 結語

九江是一座很奇特的城市。

九江是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但是,九江卻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目前有景德鎮市、南昌市、贛州市、瑞金市四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便是戰爭的破壞,由於九江地處要塞,歷史上屢遭兵禍,最後一次大浩劫是在1858年5月19日,湘軍攻破九江城並屠了城內2萬軍民,城市幾乎全城被毀,現在的九江老城(潯陽區)的風貌基本是這之後才形成的,九江城內的名勝古蹟也幾乎全毀,僅剩下鎖江樓塔和能仁寺中的一座明代大勝塔為古代建築(潯陽樓、煙水亭等古蹟全為建國後重建的),現在九江市的文化古蹟幾乎都是民國時期的(不過也有相當多保存不善,或被拆除)。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漢口則轉型成功,成為大都市

同時,九江的港口經濟還受到強鄰的排擠,本來在上海、漢口東西兩大強鄰的掣肘下,九江搶肉吃已經很艱難了,而隨後蕪湖、宜昌、沙市、長沙等口岸也開始開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經濟腹地。

九江不僅僅經濟地位喪失了,就連地盤都縮小了,1930年,民國政府對贛鄂皖三省重新劃界並決定以長江為界,1936年九江在長江以北的屬地正式被全部劃給了湖北和安徽,由於產業不興,九江市人口也有8萬到減少到7萬多。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民國時,九江城市人口最多也才只有8萬多,這其實也反映了九江產業不足的問題,其實一直到現在,中心城區人口聚集都是九江很重視的一個工作。

1927年,由於民眾衝擊,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使得九江政治地位下降, 1930年,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頒定的《市組織法》規定,九江被撤市,併入九江縣,九江城市經濟功能大為減弱。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關於德化縣,德化縣是明清九江府附郭縣,其縣城即九江城,1914年,因與福建省的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1927年,將九江縣城劃出設立九江市,九江縣縣治便遷往沙河鎮,現在是九江柴桑區,目前九江市區內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德化字眼,比如德化路,德化小區等,這不僅僅是一種地名沿革,也是對之前失去的江北屬地(多屬德化)的一種懷念。圖為九江南山公園裡的德化樓。

20世紀20年代,南昌取代九江成為了江西省的交通中心,1936年浙贛鐵路的開通更是加強了南昌的地位,而且由於“剿共”需要,國民政府在江西修了很多公路,30年代江西的交通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九江就連命脈港口經濟都保不住。

更糟糕的是,由於九江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仍在,所以其還屢受兵災,1922年,九江發生兵變,城內一片狼藉,損失慘重,抗戰時期,九江深受日寇荼毒,成為江西省內受創最慘的地方之一,元氣大傷。

一直到現在,九江都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的經濟地位。

四, 結語

九江是一座很奇特的城市。

九江是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但是,九江卻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目前有景德鎮市、南昌市、贛州市、瑞金市四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便是戰爭的破壞,由於九江地處要塞,歷史上屢遭兵禍,最後一次大浩劫是在1858年5月19日,湘軍攻破九江城並屠了城內2萬軍民,城市幾乎全城被毀,現在的九江老城(潯陽區)的風貌基本是這之後才形成的,九江城內的名勝古蹟也幾乎全毀,僅剩下鎖江樓塔和能仁寺中的一座明代大勝塔為古代建築(潯陽樓、煙水亭等古蹟全為建國後重建的),現在九江市的文化古蹟幾乎都是民國時期的(不過也有相當多保存不善,或被拆除)。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這令九江市民相當不滿,市政府也很重視,九江的目標是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九江千百年來都屬於江西,但九江城區和鄰郊卻並不說江西話(贛語),而是使用江淮官話,這主要原因便是上文所說的:九江在古代和江西腹地經濟聯繫不緊密,其經濟活動主要和長江有關。加之由於戰爭原因,九江城本土居民多被屠戮,現在的九江城居民多是清末一直到民國時從湖北黃梅,安徽皖南乃至河南信陽一帶的移民後裔,所以方言與江西大部分地區有所不同。現在在九江城中轉一轉,你聽到的不是爽朗的贛語,而是更加柔合的淮韻。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漢口則轉型成功,成為大都市

同時,九江的港口經濟還受到強鄰的排擠,本來在上海、漢口東西兩大強鄰的掣肘下,九江搶肉吃已經很艱難了,而隨後蕪湖、宜昌、沙市、長沙等口岸也開始開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經濟腹地。

九江不僅僅經濟地位喪失了,就連地盤都縮小了,1930年,民國政府對贛鄂皖三省重新劃界並決定以長江為界,1936年九江在長江以北的屬地正式被全部劃給了湖北和安徽,由於產業不興,九江市人口也有8萬到減少到7萬多。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民國時,九江城市人口最多也才只有8萬多,這其實也反映了九江產業不足的問題,其實一直到現在,中心城區人口聚集都是九江很重視的一個工作。

1927年,由於民眾衝擊,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使得九江政治地位下降, 1930年,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頒定的《市組織法》規定,九江被撤市,併入九江縣,九江城市經濟功能大為減弱。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關於德化縣,德化縣是明清九江府附郭縣,其縣城即九江城,1914年,因與福建省的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1927年,將九江縣城劃出設立九江市,九江縣縣治便遷往沙河鎮,現在是九江柴桑區,目前九江市區內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德化字眼,比如德化路,德化小區等,這不僅僅是一種地名沿革,也是對之前失去的江北屬地(多屬德化)的一種懷念。圖為九江南山公園裡的德化樓。

20世紀20年代,南昌取代九江成為了江西省的交通中心,1936年浙贛鐵路的開通更是加強了南昌的地位,而且由於“剿共”需要,國民政府在江西修了很多公路,30年代江西的交通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九江就連命脈港口經濟都保不住。

更糟糕的是,由於九江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仍在,所以其還屢受兵災,1922年,九江發生兵變,城內一片狼藉,損失慘重,抗戰時期,九江深受日寇荼毒,成為江西省內受創最慘的地方之一,元氣大傷。

一直到現在,九江都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的經濟地位。

四, 結語

九江是一座很奇特的城市。

九江是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但是,九江卻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目前有景德鎮市、南昌市、贛州市、瑞金市四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便是戰爭的破壞,由於九江地處要塞,歷史上屢遭兵禍,最後一次大浩劫是在1858年5月19日,湘軍攻破九江城並屠了城內2萬軍民,城市幾乎全城被毀,現在的九江老城(潯陽區)的風貌基本是這之後才形成的,九江城內的名勝古蹟也幾乎全毀,僅剩下鎖江樓塔和能仁寺中的一座明代大勝塔為古代建築(潯陽樓、煙水亭等古蹟全為建國後重建的),現在九江市的文化古蹟幾乎都是民國時期的(不過也有相當多保存不善,或被拆除)。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這令九江市民相當不滿,市政府也很重視,九江的目標是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九江千百年來都屬於江西,但九江城區和鄰郊卻並不說江西話(贛語),而是使用江淮官話,這主要原因便是上文所說的:九江在古代和江西腹地經濟聯繫不緊密,其經濟活動主要和長江有關。加之由於戰爭原因,九江城本土居民多被屠戮,現在的九江城居民多是清末一直到民國時從湖北黃梅,安徽皖南乃至河南信陽一帶的移民後裔,所以方言與江西大部分地區有所不同。現在在九江城中轉一轉,你聽到的不是爽朗的贛語,而是更加柔合的淮韻。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九江方言在江西是很獨特的

得益於廬山等的加成,九江在三線城市中有著較高的知名度,但其經濟實力和知名度卻並不匹配,九江已經不是清末民初時期稱雄一時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它不僅完全無法和漢口,長沙等地相比,就連岳陽、蕪湖都勝其一籌,九江的人均GDP並沒有到全國平均水平。

不過,九江的進步也很快,1978年,九江的經濟產值在江西省內排南昌、贛州、上饒、宜春、吉安之後;位列第6;而現在已經位居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

2007年,全國330多個地級行政單位中,九江的GDP位列117位;但到了2018年,已經上升到93位,且九江發展速度很快,未來將會有進一步增長。

九江城市實力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於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和“昌九一體化”建設,這其實可以看成是近代的延續,近代九江開埠和南潯鐵路通車後,江西就逐級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南昌、門戶城市九江及昌九沿線市鎮所組成的雙核型空間結構模式;而長江沿線商路格局則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九江在其中還是有一環的。

"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對全省都極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雖然由於整體實力不強,江西省在國內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戲稱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國的知名度卻不低,這很大程度是沾了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山水的光。

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欣慕廬山名勝,江湖雄奇,但是對於這山水滋養出的九江城,還是缺乏認識,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樣,這是因為九江這座城市,在近代的變化確實特別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先問一個問題:九江重要嗎?

當然重要,江西三面環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塊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這出口上,九江是長江黃金港口,也是江西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坐擁天時地利。目前,九江的經濟總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且發展勢頭迅猛,乃江西經濟重鎮。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不過,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經濟上的地位並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政治中心,經濟邊緣。

1361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佔領九江,改江州路為九江府,下轄德化、湖口、彭澤、德安、瑞昌等五縣,明清兩代,九江便一直穩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個贛北的中心,九江至遲在隋大業初年即己成為郡級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後政區雖常變,但其作為郡(府、州)級治所的地位是沒有改變。

還不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劃為南瑞、九江、湖東、湖西、嶺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轄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縣(九江府附郭縣),而清代廣饒南九道(即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樣駐九江。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毫無疑問,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當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長江中下游交接之處,是重要的軍事力量集結中心,還是南中國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輔

不過在經濟上,九江的地位則遠不如今,省城南昌當然比不了,和贛州,鄱陽,景德鎮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樣在於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運是經濟命脈,隋朝開了大運河後,江西內部形成了一條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京廣大水道,即運河一長江一~鄱陽湖一贛江一大庚嶺一北江一廣州,這是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造就了樟樹鎮,吳城鎮,贛州等古代江西經濟重鎮。

此外,江西東北地區,閩、浙、皖、贛重要水運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來,河口鎮,饒州府城鄱陽等地也日漸繁華。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那九江不是也有長江水道嗎?

但當時江西經濟並不依靠長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經濟聯繫很少,九江府五縣被鄱陽湖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湖口、彭澤與省內水運商業、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往來相對密切,但由於湖口地勢不好,風力強勁,難以設關,所以也沒得到發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縣境內無贛江支流,亦無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無法和省內的水運商業網充分聯繫,只能靠長江。

加之九江地區農業發展條件並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無多,物產非饒”,所以九江既不能靠農業,也不能靠商業成為繁華市鎮。

不過九江也不是一點經濟地位也沒有,畢竟長江也有水運商業價值,但當時江西除少數幾種商品外,大部分商品並不從長江轉運發銷。所以,九江在明清時只是一個商品週轉城市,發揮著全國貨物的調劑和轉輸功能,其經濟聯繫主要和長江一帶有關,和江西內陸聯繫不緊,明天啟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古代九江只是一個長江上普通的商業稅關和軍事要塞,經濟地位並不顯赫。

二, 九江開埠!

但是到了近代,風雲突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國駐華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親王奕欣提出了將漢口和九江作為第一批長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關正式開始開關征稅,九江開埠,這給這座城市的命運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英租界

英國人為什麼想要九江呢?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中心,傳統的京廣水道被長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長江,南屏廬阜,上控武漢,下扼皖吳,截天塹之中流,據溢口為門戶”的九江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江中下游主要物資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廣闊,可以輻射到整個江西省甚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條件又優良,航道順直,江面寬闊,水深適宜,終年不凍。港內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軍用艦艇,是英國人理想的殖民據點。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開埠以後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對外開放口岸,貿易發展極為迅速,傳統京廣水道上的吳城,樟樹等鎮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陽,河口等鎮衰落;而九江則開始崛起,成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規模也得到擴大,開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後2萬多,而開埠後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達到4萬,1928年,九江城人口達到8萬多人!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茶市米市廣場雕塑群

民國初,九江“扼滬漢交通之咽喉,輪船接跡,鐵軌交馳,贛省商業集中於此。森林礦產,靡不以此埠為轉運夏積製造之所氣”,“本省一切輸出物產,莫不以此為輸運樞紐”(《工商通訊》),成為江西省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20世紀20年代,九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米穀、瓷器、 茶葉、夏布、紙、竹木、鎢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動輒百萬,悉皆由此轉入長江各口,行掉銷國內外。九江各大碼頭及貨棧,悉皆堆貨累累,轉運棧、報關行、押款錢莊, 以及各種行棧莊客, 林立櫛比, 較之南昌, 有過之而無不及”(《申報》)

1927年,九江設市。

不過,九江的繁華有些“曇花一現”,它沒有像上海、武漢一樣發展成一個大都市,而是盛極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九江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報如此報道九江:“各業在五年中, 新增者僅六七十家, 而歇業者總數達562家, 而相比較實減495家, 商業之衰弱, 實是驚人。” “即以商業的賴以為活動之錢莊而言, 於5年內歇業者18家, 20年僅增加1家, 現碩果僅存者14家而已”“百業蕭條, 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個衰落是長期的,一直到建國後,九江都沒有恢復在江西省內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九江為何會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經濟結構不合理,九江的經濟中商貿佔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並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基地,這使得九江經濟極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範圍內都爆發了經濟危機,這使得九江進出口貿易銳減,大批商店關門。

此外,九江的經濟水平也不高,漢口等地有張之洞等重臣發展工業,但九江卻沒有,九江的近代工業底子非常薄弱,雖興辦了一些新工業, 但數量不多, 都是輕工業或公用事業, 缺乏相當規模的重工業,周邊農村地區更是幾乎沒有得到發展,所以九江的發展缺乏底氣。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漢口則轉型成功,成為大都市

同時,九江的港口經濟還受到強鄰的排擠,本來在上海、漢口東西兩大強鄰的掣肘下,九江搶肉吃已經很艱難了,而隨後蕪湖、宜昌、沙市、長沙等口岸也開始開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經濟腹地。

九江不僅僅經濟地位喪失了,就連地盤都縮小了,1930年,民國政府對贛鄂皖三省重新劃界並決定以長江為界,1936年九江在長江以北的屬地正式被全部劃給了湖北和安徽,由於產業不興,九江市人口也有8萬到減少到7萬多。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民國時,九江城市人口最多也才只有8萬多,這其實也反映了九江產業不足的問題,其實一直到現在,中心城區人口聚集都是九江很重視的一個工作。

1927年,由於民眾衝擊,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使得九江政治地位下降, 1930年,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頒定的《市組織法》規定,九江被撤市,併入九江縣,九江城市經濟功能大為減弱。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關於德化縣,德化縣是明清九江府附郭縣,其縣城即九江城,1914年,因與福建省的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1927年,將九江縣城劃出設立九江市,九江縣縣治便遷往沙河鎮,現在是九江柴桑區,目前九江市區內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德化字眼,比如德化路,德化小區等,這不僅僅是一種地名沿革,也是對之前失去的江北屬地(多屬德化)的一種懷念。圖為九江南山公園裡的德化樓。

20世紀20年代,南昌取代九江成為了江西省的交通中心,1936年浙贛鐵路的開通更是加強了南昌的地位,而且由於“剿共”需要,國民政府在江西修了很多公路,30年代江西的交通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九江就連命脈港口經濟都保不住。

更糟糕的是,由於九江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仍在,所以其還屢受兵災,1922年,九江發生兵變,城內一片狼藉,損失慘重,抗戰時期,九江深受日寇荼毒,成為江西省內受創最慘的地方之一,元氣大傷。

一直到現在,九江都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的經濟地位。

四, 結語

九江是一座很奇特的城市。

九江是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但是,九江卻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目前有景德鎮市、南昌市、贛州市、瑞金市四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便是戰爭的破壞,由於九江地處要塞,歷史上屢遭兵禍,最後一次大浩劫是在1858年5月19日,湘軍攻破九江城並屠了城內2萬軍民,城市幾乎全城被毀,現在的九江老城(潯陽區)的風貌基本是這之後才形成的,九江城內的名勝古蹟也幾乎全毀,僅剩下鎖江樓塔和能仁寺中的一座明代大勝塔為古代建築(潯陽樓、煙水亭等古蹟全為建國後重建的),現在九江市的文化古蹟幾乎都是民國時期的(不過也有相當多保存不善,或被拆除)。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這令九江市民相當不滿,市政府也很重視,九江的目標是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九江千百年來都屬於江西,但九江城區和鄰郊卻並不說江西話(贛語),而是使用江淮官話,這主要原因便是上文所說的:九江在古代和江西腹地經濟聯繫不緊密,其經濟活動主要和長江有關。加之由於戰爭原因,九江城本土居民多被屠戮,現在的九江城居民多是清末一直到民國時從湖北黃梅,安徽皖南乃至河南信陽一帶的移民後裔,所以方言與江西大部分地區有所不同。現在在九江城中轉一轉,你聽到的不是爽朗的贛語,而是更加柔合的淮韻。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注:九江方言在江西是很獨特的

得益於廬山等的加成,九江在三線城市中有著較高的知名度,但其經濟實力和知名度卻並不匹配,九江已經不是清末民初時期稱雄一時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它不僅完全無法和漢口,長沙等地相比,就連岳陽、蕪湖都勝其一籌,九江的人均GDP並沒有到全國平均水平。

不過,九江的進步也很快,1978年,九江的經濟產值在江西省內排南昌、贛州、上饒、宜春、吉安之後;位列第6;而現在已經位居第三,且和第二的贛州極為接近。

2007年,全國330多個地級行政單位中,九江的GDP位列117位;但到了2018年,已經上升到93位,且九江發展速度很快,未來將會有進一步增長。

九江城市實力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於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和“昌九一體化”建設,這其實可以看成是近代的延續,近代九江開埠和南潯鐵路通車後,江西就逐級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南昌、門戶城市九江及昌九沿線市鎮所組成的雙核型空間結構模式;而長江沿線商路格局則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九江在其中還是有一環的。

江西九江曾經繁盛一時,為何卻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沒落?

九江小壩(李公堤)

九江曾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要塞,也曾成為繁盛的商埠,它蟄伏過,興起過,也沒落過,然而,就贛西北而言,九江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中心,是周邊人民心中的“府城”;現在在九江城中轉一轉,八里湖的新城有著現代化氣息,然而潯陽仍保留著很多老城風貌,四碼頭商圈繁盛依舊,鎖江樓塔也仍舊庇佑著這座城市,傍晚小壩的法國梧桐下,青年男女依伴而行,也多了一絲浪漫色彩;其實,褪去軍事色彩、也不復往日地位的九江,也是一座很閒適的城市,畢竟,能被廬山、長江、鄱陽湖滋養出靈氣的城市,也只有它了,潯城山水風月,溫柔依舊。

作者:雲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