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成愁《小山詞》

雞湯 文化 讀寫人生 2017-07-30

落筆成愁《小山詞》

唐寶民

他生於豪門,本是人間富貴花;父親是太平宰相,他是鮮衣怒馬的相府公子。曾有過多少盛宴歌舞、豪飲千盅的歲月啊!“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然而,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他父親去世,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歲月到此為止,此後的歲月,他不得不面對外部世界的人情冷暖、雨雪風霜。他把愁苦凝結成文字,為世人留下一部充滿著美麗與哀愁的《小山詞》,是的,他就是才華橫溢而又命運多舛的晏幾道。

多情是一把鋒利的劍,每一次對準的,卻是自己的心。小山就是一個多情之人,也因而,在生命中,他註定要比那些薄情寡義之流承受更多的苦痛,當這些苦痛被訴諸筆端的時候,《小山詞》帶給我們的,就是落筆成愁的哀婉,誠如學者楊海明先生在《唐宋詞史》中所說:“《小山詞》的成功,首先就根植於它極為真摯困悃的愛情意識上。”相思說不盡,還要寫相思,《小山詞》中,就描述了很多相思之苦,“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自羅衣。琵琶弦上訴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真個別離難,不是相逢好。”……這些傷感的詩句,寫盡了人生的相思之苦,也構成了《小山詞》憂婉的底色,令人不忍卒讀,就像作者在《小山詞自序》裡所說的那樣:“追惟往昔過從飲酒之人,或壟木已長,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記悲歡合離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憮然,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也。”

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使小山開始移情於酒,想用酩酊大醉來一醉解千愁,在《小山詞》中,因此便出現了多次醉酒的描述,“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蝶去鶯飛無處問”;“縹緲歌聲,記得江南弄。醉舞春風誰可共。”……是啊,面對著萬念俱灰的殘破人生,他只能借酒消愁,酒的確能澆愁,但只是在醉酒過程中,愁苦暫時離開,醒來之後,愁苦依舊沒有離開!但面對無奈的現實,不借酒澆愁又有什麼辦法呢?“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勸君頻入醉鄉來,此是無愁無恨處。”只有在醉意朦朧中,他才能達到一種無慾無求、無愁無恨、物我兩忘的狀態,求得暫時的快樂。

秋天是個惹人相思的季節,一花一草一木都能牽動人的愁腸。在晚秋的天氣裡,作者懷念一位遠行的友人,他想把自己的思念告訴這位友人,可思念卻無法寄出:“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秋風吹打著殘花,滿目荒涼中的蕭瑟景象,化為無盡的愁思: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

小山的父親晏殊也寫愁,但作為太平宰相的他,所寫的愁只是一種閒愁:“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而小山筆下的愁苦,卻是用血淚凝成的,因為他經歷了太多的人生失意,心早就冷了:“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許多時候,離別意味著永別;再見,意味著永不再相見!“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現實的無奈,無以排遣,就只好寄託到夢中:“長亭晚送。都似綠窗前日夢。小字還家。恰應紅燈昨夜花。”送走友人後,涼月滿天,如水的月華又牽動了無盡的思念:“涼月送歸思往事,落英飄去起新愁。可堪題葉寄東樓。”

他是個千古痴情人,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稱他為四痴詞人:“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負之而不恨,已信之終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他在窮貧中離世,卻給我們留下一部《小山詞》,吳世昌說:“以言明白自然,清麗宛轉,千古無如小山。”斯人已去,《小山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卻大放異彩,被千古傳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