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產業挑大樑 北京經濟怦然“新”動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高精尖產業挑大樑 北京經濟怦然“新”動

新華社記者任峰

今年以來,以硬科技為支撐的新經濟在北京活力迸發,涵蓋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大數據、雲計算、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1至5月,北京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95.5%。通過持續激發新活力、營造新環境、擴展新空間,北京經濟怦然“新”動。

激發新活力

手術機器人、人工智能虛擬主播、虛擬現實演播廳……在不久前舉行的2019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北京會場主題展上,300餘件科技展品、130餘家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匯聚成一場科技創新“嘉年華”。

在北京致遠慧圖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前,不少觀眾排隊進行眼底檢查。拍完眼底照片後,只需等待片刻,就可以通過手機收到檢查報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機器能夠自動識別近20種常見眼底病變。”公司醫學總監李唯說,目前該款智能設備已在國內上百家醫療機構使用,每日協助醫生完成上千人次篩查。

近年來,北京高科技企業紛紛佈局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高精尖領域。“信息+服務業”“工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保持旺盛發展態勢,持續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北京每日新設科技型企業從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018年的223家。

創新要素的加速聚集不斷引領產業升級。據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綜合處副處長楊麗介紹,以人工智能、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為代表的新經濟逐步壯大,已佔北京經濟總量的三成左右,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1至5月,北京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95.5%,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9%。

營造新環境

立足於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不斷想新招、出實招,努力為硬科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創造優良外部環境。

急救如何實現5G遠程協作,怎樣運用大數據支持地區發展……今年6月,來自北京市市級部門、基層單位、市屬國企的18家單位,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29項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

“對符合條件的優秀方案,不但將給予推薦申報新技術新產品認定等政策支持,還將加強資金和服務保障,推動其落地應用。”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王英建說。

通過“用民眾智慧解決民生問題”這種新方式,首都豐富的科技資源進一步被激活。過去兩年,北京市已徵集到55個民生問題的226個解決方案,一批優秀方案啟動試點、推動應用。

為進一步念好服務“這本經”,給新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北京各區推出了對重點企業的“服務包”制度。凡進入“服務包”的事項,都要說到做到。

在大興生物醫藥基地,針對高科技人才引進後遇到子女入學、醫療等困難,大興區發展改革委作為“總管家”,會同有關部門逐項研究、逐一解決。

發揮國際化特色優勢,朝陽區制定樓宇品質分級評價標準,創新樓宇服務體系,CBD“橋頭堡”作用日益凸顯。目前,CBD擁有服務業40個領域前十強的代表性企業238家,稅收過億的樓宇達到147座。

騰出新空間

牢牢把握創新發展這條唯一出路,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北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鏈與產業鏈佈局,通過持續減重、減負、減量,不斷為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

京東很早就在“無人科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但苦於沒有合適的研發場所。為滿足企業需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騰籠換鳥”,拿出一塊騰退出來的場地給京東專心做研發。

梧桐成林,引來鳳凰棲居。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匯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千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生物技術和大健康、高端汽車及新能源智能汽車四大主導產業產值一季度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功能謀發展,從“聚”到“疏”,一字之變,擺脫的是傳統路徑依賴,迎來的是經濟發展的華麗轉身。

目前,北京正在深入落實“10+3”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政策,建立市區兩級產業項目落地專班,引導各區、各園區做精做優做強主業,推進192個高精尖產業項目儘快落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