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監管陽光下 構建“現金貸”健康信用生態的五大暢想

金融 黃震 分析師 法律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 2017-05-14

當監管的陽光照進來的那一刻,“現金貸”從業者早已做好了接受洗禮、沐浴重生的準備。

進入4月以來,隨著監管層對“現金貸”行業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其實,對於“現金貸”來說,消費金融領域的旺盛需求,以及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監管關注,也令這個行業站在了向好發展的“最好時代”。

監管,恰恰也是不少現金貸平臺期盼已久的“甘霖”。對他們來說,淨化行業向好發展的土壤以及構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信用生態,不僅是監管目的,也是行業願景。

監管與機遇並行

事實上,“現金貸”業務之所以引發監管關注,主要由於該行業在快速成長的2年內,頻頻曝出的風險事件令其從新生事物走到了如今的風口浪尖,成為民眾及媒體的關注焦點。

但面對我國目前大量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數億人群,現金貸仍有很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間。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信用卡累計髮卡量僅為4.96億張,人均信用卡持卡量更是隻有少得可憐的0.33張,相較於中國13億的人口基數而言,上述數據顯得 “微乎其微”。

另有統計數據,在目前我國8億適齡勞動人口中除去約2億銀行服務人群,除去2億徵信成本過高的低質量人群,中國未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人群保守估計約4億人。

而在目前我國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現金貸”等新興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在彌補金融服務供給端的缺口的同時,也為金融供給體系的創新、完善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中國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毛宛苑就指出,2015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緊抓國內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發展機遇,正是互聯網+思維變革和技術創新帶來的挑戰,內生實力不斷增強,行業發展呈現新的活力。

數據也充分證明了旺盛的市場需求帶動了整個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據網貸之家統計,過去一年網貸平臺短期現金業務增幅約為12倍。其估測,目前整個現金貸行業的規模約在6000億到10000億元間。

構建行業健康信用生態

“現金貸”的當務之急是規範發展。包括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劉新宇在內的多位業界權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他們對這個行業的幾點期許:

第一, 界定“現金貸”定義,確立資質。盈燦諮詢分析師徐陽洋認為,關於“現金貸”目前還沒有最標準的定義,因此監管層首先要對現金貸的概念進行界定,然後對現金貸平臺實行統一集中管理。

“未來,合規的現金貸產品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平臺具有監管認可的資質。”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黃震也建議,“現金貸”平臺應進行民間借貸登記備案,進一步規範行業登記備案制度。

第二, 明確中間費用屬性,不留灰色地帶。目前,收取利息以外的服務費等中間費用,成為現金貸行業的普遍現狀。“但是,這部分中間費用的屬性是不清晰的。”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新宇表示,不能混淆法律、法規、司法判例與監管口徑,立法者、裁判者與監管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其所實施的規範性舉措的內涵也略有差異。他認為中間費用到底屬於何種性質,是否應該與借款利息合併算作借款人的總融資成本,並受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24%、36%的借貸利率所限制,還需要進一步界定和明確。

第三, 差異化監管貸款額度,建立合理的利息模式。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保護低於24%的借貸利率,不支持超過36%的借貸利率。但實際上,從業者普遍認為,雖然借款利息水平較高,但“現金貸”小額、超短期的放款特點,造成的“瘋狂年化利率”只是一種假象。因此,盈燦諮詢研報建議,可以對貸款利息進行差異化監管,當借款低於某一額度時,名義借款利息加上服務費,手續費等居間費用不能超過多少;當貸款高於某一額度時,貸款年化利率不能超過36%,這樣既保障了現金貸平臺的盈利,也防止借款人由於貸款信息不透明而遭騙。

第四,有效的信用風險管控。風控本應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環節,但這在魚龍混雜的“現金貸”行業,卻是不少平臺的“奢望”。薛洪言直言,對信用風險管控的漠視帶來了諸多問題,如整個行業的不良風險大增,還有非法催收等問題。

第五, 透明的信息披露規範。由於缺乏信息披露標準,從業機構和消費者之間仍存在不少信息盲點,以致於多頭借貸、過度授信、隱形息費等行業亂象頻出。

黃震建議,“現金貸”行業使用標準合同增強法律效力,對其中利息、逾期罰則等關鍵信息應予以充分披露。”劉新宇也表示,應對出借人資金來源相關的信息披露加以規範,儘可能地從信息透明這個層面避免高息壓力傳導鏈條的風險;另一方面,在產品宣傳中採取規範用語,避免帶有誤導性、欺瞞性的廣告宣傳,同時,對借款人需支付的利息、服務費等應進行明確的說明和區分。

行業升級及業界呼聲

面對日漸趨嚴的監管,以及旺盛的市場需求,一場自我整肅、風控提升的行業升級戰也在悄然進行。

“在我國,大量的普通民眾往往是沒有信用記錄的,如果不為這類人群構建信用歷史,也就相當於將其推向高利貸的懸崖邊緣。”在業界人士看來,建立無樣本人群的信貸記錄是意義深遠的。

一家在業界頗有口碑的現金貸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近幾年平臺的運營經驗來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白領以及藍領、灰領這一類有相對穩定但收入並不高的人群是平臺的主要客戶。

“通過我們的監測發現,以年輕新白領為例,大城市高額的租房、交通成本,突發人情往來及部分產品消費等,這些急需短期資金週轉的情況其實很普遍。”上述現金貸平臺負責人坦言,瞭解現金貸服務群體的真正狀態,為其提供便利、公開、透明的金融服務,正是現金貸行業當下在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

正因為此,也有不少業界專家呼籲應為現金貸行業留存一定的生存空間。“不要‘一棒子打死’,在監管政策不斷完善的同時,應進一步明確准入門檻、業務紅線等,將行業引向健康發展軌道。”一位權威觀察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這位觀察人士的觀點直戳現金貸從業者心坎。行業清理是及時的,給予發展空間也是必要的。然而,現金貸利率紅線要不要劃?怎麼劃?卻一直備受爭議。

在從業者看來,將通常的年化利率計算方法直接應用在現金貸產品,似乎並不具備參考性。“畢竟現金貸的一大特徵就是短期,一般借款期限在一個月、15天甚至更短的時間。短期、小額,微額的特點,讓現金貸的本息兌付相對能夠承受。”上海一家現金貸平臺高管直言,在這個行業,低於100%的年化利率根本玩不下去。所以,不少從業者認為,為現金貸行業劃利率紅線似乎是個偽命題。

在利率紅線還未落定的當下,給借款金額以及還款上限設定用戶的“保護線”就顯得尤為關鍵。

“小額貸款平臺運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貸款逾期問題。無抵押、低手續費的現金貸要想控制風險、降低逾期率,保障資產端(銀行和金融結構)的利益,風控是第一要義。”不少行業風控負責人表示。

對於“現金貸”行業飽受詬病的“高額逾期費”,以及個別線下小貸平臺違背道德倫理底線、刻意製造“逾期套利”現象,部分合規的現金貸公司率先在業內實行“對借款用戶實施逾期封頂”的做法。

“現金貸業務存在的基礎是為用戶解決金融需求,倘若單純地把線下的交易搬到線上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幫助用戶創造價值,那麼平臺就不具有存在的意義。”在業內知名現金貸團隊眼中,“惠及所需,為用戶創造價值”才是其真正價值所在。

同時,業界也普遍認為,當下的監管是具有重要價值和必要意義的,它將結束行業亂象,推動技術升級,助推行業向上向好發展。

淨化行業向好發展的土壤以及構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信用生態,不僅是監管目的,也是行業願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