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2018年過去大半,諸多關鍵詞進入眼簾:

5G,消費降級,數據裸奔,新零售,AI,物聯網,雲計算,合規監管,風控,割韭菜,區塊鏈,生物識別,國民空閒時間以及金融科技

這些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和時間,而這些從整體的關係來看,衍生出一個核心變化,就是融合。

你會發現大部分的詞彙都離不開貨幣數據和科技。而這些都和金融科技掛著鉤。從多個方面幫助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更懂用戶,讓我們更方便的享受科技和金融帶來的福利。

瞭解金融瞭解互聯網金融瞭解一些信貸理財投資的風向都對我們十分有益。在各個行業各個業態努力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擁抱變化,對知識進行融合和歸集,讓自己的知識體系豐饒和健全。

在這場融合中,互金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趨勢十分明顯,更多開始互相賦能和互相利用優勢合作。Alternative Lending這類平行於牌照方的機會在整個行業都會越來越少,而用技術提升牌照方效率、做深做透某個產業鏈環節、讓牌照的歸牌照技術的歸技術將會是新的方向。但也會面臨新的挑戰——天花板是否夠高?產業鏈議價能力是否夠強?牌照方是否夠市場化?

而最重要的將是互金行業的合縱連橫,這將是下一個時代的最大主題。一方面,更多的金融業務將會從第二/第三梯隊的互聯網巨頭、或者市場化程度高的金融持牌機構中分拆出來獨立發展,無論出於業務或資本市場的考量;

另一方面,互金公司之間也將進行垂直以及橫向整合,單一類型資產會遇到瓶頸,不同信貸資產之間的融合、信貸與其他類型資產例如保險的融合、資產與資金的融合等都會發生。打造綜合資產管理平臺將成為趨勢,而這一趨勢背後的推手將包括規模成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佈局領先的PE/VC機構、具有金融野心的傳統上市公司等。

最終上述兩種尋找最佳企業邊界的趨勢將會在同一個閾值範圍內相遇和碰撞,多個百億甚至千億市值的金融巨頭將在此孕育。

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如何快速進入互金領域,入行金融產品經理,風控決策師,信貸流程設計師,金融業務數據分析師,金融科技產品設計師等角色。我們先要了解一些術語和基本概念。

金融科技,風控,業務牌照,大數據,人工智能,銀行合作,高質量獲客。

本文章整合了一些核心觀點和公開材料,降峰老師希望通過此文方便大家對知識進行檢索,給大家一些幫助。具體的產品設計和項目執行策略另文闡述。本文重點讓大家瞭解金融科技的價值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發展之路。瞭解關於Fintech金融科技必懂的知識點和核心名詞。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金融科技的概念

Fintech(金融科技)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縮寫,可以簡單理解成為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但是又不是兩者的簡單組合,指通過利用各類科技手段創新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效率並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等。

FinTech(金融科技)初創類公司和金融行業新入者依託各類金融創新技術對傳統金融行業的產品及服務進行變革,拓寬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渠道,提高金融服務提供商的運作效率,並提高其風險管理能力。金融和科技都具有較強的迭代性,即通過大量細微技術的發展,在眾多積累的基礎之上完成跨越式發展。而金融科技的迭代週期更快,其以金融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作為支撐,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巨大而深遠的變革。

金融科技的發展歷程

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起步相對較晚,並且主要為互聯網金融相關。互聯網金融是科技金融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來中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發展也十分迅猛,主要是由於傳統金融服務供給相對不足,政策環境鼓勵發展,經濟環境提供市場,技術環境支撐發展,這些因素的疊加共同助推了我國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

從1993年-2013年的金融科技1.0時代(政策主導,資本扶持)到2013年-2018年的金融科技2.0時代(科技推動金融創新,驅動政策完善),再到未來金融科技的3.0時代(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釋放產能)。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相比海外而言,我國的金融科技企業發展基本是在近十年甚至近三五年才建立起來的。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金融科技的關鍵技術和細分領域

Fintech主要的5大技術:

金融科技的關鍵技術,包括:

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分佈式技術(區塊鏈、雲計算),

安全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等。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一)互聯網

互聯網是連接網絡的網絡,可以是任何分離的實體網絡之集合,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網絡。這種將計算機網絡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稱為“網絡互聯”。移動互聯網相對於互聯網而言是新鮮的事物,移動互聯網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移動互聯網是指用戶可以使用手機、筆記本等移動終端通過協議接入互聯網。

狹義的移動互聯網則是指用戶使用手機終端通過無線通信的方式訪問採用WAP的網站。物聯網(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二)大數據

大數據技術是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開闢了金融服務新範式,在客戶認證、精準營銷、融資授信決策、風險防範、輔助量化交易等領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有關“智能主體(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與設計”的學問,而“智能主體是指一個可以觀察周遭環境並做出行動以達致目標的系統”。

人工智能全維度的應用到消費金融及相關領域,它從金融、商業、社交、設備等數據中大量提取有用信息,對信息加工判斷後反饋給消費金融機構決策,實時反饋給用戶選擇,從而降低雙方交易的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驅動消費金融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四)分佈式技術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佈式的公共賬本,由參與者共同負責核查、記錄和維護,具有點對點直接交換價值、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點,降峰老師認為區塊鏈技術有助於降低交易和信任風險,降低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已經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證券清算、貿易融資等領域探索應用,有可能構建一種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徹底改變現有金融生態。

雲計算是推動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促進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的全新業態,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有利於分享信息知識和創新資源,極大地降低金融業創新和進入門檻。

(五)安全,生物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指靜脈、人臉、虹膜等,以及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的技術。

Fintech應用的8大領域和40個細分領域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金融科技的頭部企業

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公司Top50部分名單

百度金融、京東金融,財付通、點融網、陸金所、馬上金融、螞蟻金服、品鈦、趣店、融360、同盾、隨手科技、微眾銀行、眾安保險。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新人進入互聯網金融工作圈需要學習什麼?

首先應該是先了解Fintech發展現狀、其次需要學習金融工程數學基礎、金融數據挖掘與應用、量化金融策略設計、NLP金融應用設計、Excel數據分析,數據庫建模、機器學習,互聯網金融概述等。

學習互金和金融科技需要一定的基礎學科知識。例如基礎數學、會計學、金融學、計算機知識、概率統計、線性代數、python入門課程等,可以提前學習。

當然,如果做互金的產品經理,還需要學習產品經理的基礎知識和需求分析能力。

看似很多,但其實不一定全部都懂,只要瞭解即可。具體不同業務工種的要求有所不同,降峰老師提醒大家不用太過擔心。產品設計和產品研發就是兩個不同的知識體系。基礎學科知識好好學習是基礎,上層的業務和崗位知識還需要工作前進行補充和針對性拆解學習。對金融產品經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單獨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的課程。

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到底有什麼區別?

互聯網金融需要技術的能力,尤其是現在互金公司和銀行的合作,更看重的是我們的科技能力。

所以,金融科技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和一個獨立部門,百度金融就有獨立的金融科技部門,負責金融能力的輸出。例如活體,風控,AI模塊,用戶畫像等。

從廣義的覆蓋範圍上看,金融科技還包含很多的專業領域,在互金公司都有獨立部門涉及。

支付清算、融資、基礎設施、投資管理都是金融科技的主要業務。

除此之外,金融科技幾乎正在被應用到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借貸、財富管理、支付、保險、眾籌、徵信,甚至是零售銀行和房屋中介。所以,互聯網金融的公司也有很多的細化分類,很多都在做綜合性的大平臺,比如京東,百度,螞蟻等,慢慢囊括了金融的各個線條的業務形態和商業模式。

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及企業分類

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

金融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的生態體系雛形顯現,根據BI Intelligence的分析,從細分領域來看,主要包括:

(1)零售銀行,

(2)借貸和融資(現金貸、消費金融),

(3)交易與支付,

(4)金融財富管理,投顧

(5)保險,

(6)市場與交易。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金融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分類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一是科技公司,以科技賦能金融業務,甚至直接進軍金融行業,成為金融科技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例如,海外有新興企業“GAFA”(Google/Alphabet、Amazon、Facebook和Apple)和老牌計算機公司Microsoft、IBM及Intel,中國則有“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大型企業。

二是持牌金融機構,通過創新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先進的金融服務。國內金融機構從2017年開始也加快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據報道,四大國有銀行已分別與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此外,螞蟻金服、財付通、微眾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眾安保險等也有較多的金融科技產品推出。

三是除大型科技公司與持牌金融機構以外,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網絡小貸公司等也或多或少在從事金融科技業務。較突出的有平安金融壹賬通、平安陸金所、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創新不能偏離實體經濟的需要,金融業的外部性、公共性也非其他行業可比,所有的金融業務都應持牌經營,都應納入監管,且應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

隨著監管制度的完善,未來無金融業務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或將轉型,以提供技術、提供流量導流、提供部署實施等服務為主,而不直接提供金融產品給終端客戶。

中國金融科技的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

金融科技的相關技術層出不窮,只要是對金融服務行業乃至人類經濟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技術,都可以被納入金融科技的範疇。

目前,降峰老師認為發展較為成熟的關鍵技術有人工智能、大數據、安全/生物識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等,這些技術將為金融服務行業帶來實質性變化,或將全面顛覆傳統金融服務的技術基礎和商業流程,促使金融機構選擇新的戰略發展方向。

1、基於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務

金融行業具有牽涉面廣、高度信息化、海量大數據、高頻交易、安全級別要求高、監管要求嚴格等特殊性,在業務流程中如果人工環節較多,容易產生操作風險與道德風險,不僅成本較高,效率也難以提升。

因此,金融行業也是較早開始探索人工智能技術,並已經在智能客服、遠程身份認證、智能化運維、智能投顧、智能理賠、反欺詐與智能風控、網點機器人服務等場景中進行應用,從而加快產品創新的週期,節約系統建設和運維成本,實現系統的快速迭代與升級等。

2、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

大數據堪稱是多類新興技術得以發揮效用的源泉和基石,隨著大數據不斷在金融業的深入應用,其將為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帶來更多的創新點和想象空間。金融機構可藉助於新興的大數據技術廣泛收集各種渠道信息進行分析應用與風險管理,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與獲客,通過大數據模型為客戶提供金融信用,進而輔助各項業務決策等。

3、基於安全技術的金融服務

生物識別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處於一種“補充手段”的作用,與傳統身份核驗等手段的關係屬於配合而非取代,其在金融支付領域的應用逐漸從早期的身份認證走向金融支付,已經進入實用化階段。

4、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服務

移動支付作為移動網領域和金融領域的革命性創新和代表應用,在促進電子商務及零售市場的發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支付需求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維碼支付、電子銀行、直銷銀行業務等均體現了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金融服務的應用。

5、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

區塊鏈技術按共識機制及治理方式的不同,劃分為公有鏈、聯盟鏈等。其中,聯盟鏈技術更注重權限控制、業務合規、監管友好、性能提升和安全保障,因此國內金融機構通常是選用聯盟鏈技術。

從金融業的應用路徑來看,預計存證、對賬清算、結算將會是三大類逐漸落地的通用場景。存證方面,機構間可構建對等互信的聯盟鏈網絡,並採用共享賬本記錄核心數據,避免數據被篡改、被偽造或產生一致性差異,還能實現全業務流程的可追溯可審計。

例如,在金融仲裁場景中,採用聯盟鏈技術可縮短仲裁流程,降低司法成本,還避免了摩擦成本與糾紛,有效解決過去金融業務取證難、仲裁難等痛點。對賬清算方面,機構間可基於聯盟鏈賬本、通過智能合約功能實時自動生成對賬文件。

一方面,可提升對賬的時效性,將對賬時間縮短至T+0日準實時對賬;另一方面,機構與機構之間無需兩兩對賬,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率,同時提高合作透明度。此外,長期來看,在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正式上線運行後,各類基於區塊鏈的業務都有望實現支付即結算功能,大大提升結算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

6、基於雲計算的金融服務

雲計算引發了軟件開發部署模式的創新,是承載各類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金融科技創新產品的最佳交付載體。降峰老師認為雲計算和分佈式架構的核心思想是在低成本、標準化的開放硬件和開源軟件的基礎上,通過分佈式處理架構實現系統處理能力的無限擴展;採用數據複製、多副本、讀寫分離等技術彌補基礎軟硬件的不足,滿足系統高性能、高可用和容災備份等方面的要求;並採用了分佈式中間件或分佈式數據庫實現聯機交易處理的一致性等事務管理要求。

2018年Fintech金融科技關鍵詞和從業必懂知識

金融科技的典型應用場景

金融科技的三升兩降

金融科技作為信息技術帶來的創新,強調前沿信息技術對合規金融業務的輔助、支持和改進作用,其核心是幫助金融業務實現“三升兩降”,

即提升效率、體驗、規模,降低成本和風險。

金融科技的三利器理論

科技、場景、大數據=獲客

金融科技將成為金融產業下一階段競爭的核心生產力。

通過科技,掌握場景特性,熟悉客群熟悉,利用數據分析和大數據畫像對用戶精準刻畫,在場景裡面構建金融服務,實現獲客效率最大化。實現變現價值最大化。發揮金融科技的科技力量。

同時,數據流、信息流可以成為未來銀行的生命線。誰得到了場景、誰得到了數據,再加上有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誰將佔據銀行業發展的最有利地形。

支付是最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之基、民生之需、穩定之本,是一個完整金融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支付聯結著資金和信息,聯結著信用和投資,關係著每個市場主體的切身利益,關係著整個經濟金融的效率與穩定。可謂“小支付、大金融”,“微領域、大影響”。

銀行和機構如何借力金融科技

打造特色銀行、精品銀行已經成為未來銀行發展的重要的任務,也是未來銀行生存的重要生命力。

銀行把金融做精有四點:獲客要精準、產品要精緻、服務要精良、管理要精益。

對於金融科技來說,對銀行最大的挑戰,我認為不是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這些技術到底怎麼和你的金融業務直接結合產生作用,而是首先考慮,我們能不能用這些技術重新構造一套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穩定的獲客和觸客的體系。

未來銀行作為信用中介的本質不會變,變的是發揮中介的途徑與方法。

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是其屬性,銀行是賺錢的,但首先是會預測、判斷、計算、衡量金融風險的,這是它的天職和本分。

對金融機構來說最最核心迴歸本源的是風險,金融科技帶來的最最核心的變化是用了技術的力量提升了風險識讀的能力。

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可以理解為四個方面:連接、識別、安全和數據效果,從而使金融服務嘗試新的可能。

金融科技公司跟持牌金融機構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更多的是一種競爭的關係,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但是從近年來來看,已經成為了一種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新型夥伴關係。

可以預見,隨著大家對互金和金融科技的理解深入,越來越多的金融從業者和非金融從業者開始關注和轉型到這個領域探索和深耕,也會迸發出更多的創意和新模式試驗。讓我們不斷的去打破常規,不斷學習和反思,去迎接美好規範的互聯網金融未來。

此文涉及的術語解釋及部分觀點引用自百度百科及網文,對此表示感謝。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佈,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