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龜型城池的由來

涇陽龜型城池的由來

涇陽龜型城池的由來

涇陽龜型城池的由來

涇陽龜型城池的由來

熟悉涇陽曆史的人都知道,涇陽自秦代置縣以來,因其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被譽為“關中的白菜心”,也是漢、唐帝國的“京畿要地”。明清之際,為了有效抵禦戰亂和匪患,涇陽縣城也修築起堅固的城防工事。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涇陽縣城的城牆佈局並不像北平和西安古城牆那般方正規整,而是呈標準的橢圓形,就連城牆四門的甕城也建成半圓狀,緊貼在城牆的四周。如果從空中俯瞰,縣城城池頗似一隻巨大的烏龜匍匐在涇河北岸的灘地之上,別緻而又堅固,守護了曾經的生靈,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傳說。

據傳,明代初年,開國皇帝朱元璋採納謀士朱升的建議,實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韜光養晦之策,以期鞏固剛剛建立的大明政權。一時間,全國各府、州、縣衙駐地築城之風大盛。處於關中腹地的涇陽也不例外。時任涇陽縣令為了向朝廷表功,徵調大批民工選定涇河以北、寶丰寺以南的平坦開闊之地夯土築城。

經過近一年的艱辛勞作,一座外形效仿長安古城的方形城池終於矗立在涇水之陽。在滿城百姓的歡慶聲中,那位堅決貫徹朝廷決策的涇陽縣令也得到了上級的嘉獎並擢升為長安府尹,即日赴任。滿城百姓的喜悅之情並沒有長久地保持下來。就在城牆工程完工的第二年初夏,涇河上游降下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雨水匯聚成巨大的洪峰如同一隻飢餓的猛獸,沿著古老的河床洶湧東流。所到之處,房屋、農田、樹木、牲畜盡被吞噬,也將竣工不到半年的涇陽縣城夷為平地,滿城生靈盡遭塗炭。大水過後,繼任的涇陽縣令接過了續築縣城的接力棒。這一次,他再也不敢盲目上馬。而是輕車簡從,訪賢問能,尋求最佳建城方案。尋訪途中,縣令遇到一位鶴髮童顏、長鬚飄髯的雲遊道士。聽完縣令的陳述,道人略作思忖,開口說道:“邑居涇之陽,龜臥碧波上,重土惜民力,城池若金湯。”

按照道人的指點,縣令召集當地多名能工巧匠,集眾人智慧,設計出龜狀橢圓形城池,於農閒時節徵調少量民夫,清理出縣城廢墟中散落的磚石,就地取材,起動城池建設工程。如遇農忙時節,則停止施工,讓農夫回家收穫耕種,農閒時節恢復施工。如此建建停停,三年之後,一座黃土夯築、青磚砌面、外形別緻的縣城城池重現涇河之濱。

自此以後的四百餘年間,涇陽縣城雖屢有修葺,但其基本形制一直保持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期間,涇河之水漲漲落落,起起伏伏,但再也沒有危及到涇陽縣城的安全。當地人都說,是縣城的烏龜形狀消解了涇河水患,保護了一方百姓安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