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講歷史

說到拍馬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知道它是怎麼由來的嗎?

拍馬屁一詞起源於元朝時的北京。中國古人都很愛馬,現代人說“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過去人說“犬馬比君子”,因為這是離人類最近的動物,而且人們指望它們出力。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騎馬、坐馬車就是最快的了,何況戰場上還有戰馬?蒙古被譽為“馬上的民族”,人們的日常活動都離不開馬匹,所以蒙古人更愛馬!拍馬屁的由來,便與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有關。

"

摘自|講歷史

說到拍馬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知道它是怎麼由來的嗎?

拍馬屁一詞起源於元朝時的北京。中國古人都很愛馬,現代人說“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過去人說“犬馬比君子”,因為這是離人類最近的動物,而且人們指望它們出力。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騎馬、坐馬車就是最快的了,何況戰場上還有戰馬?蒙古被譽為“馬上的民族”,人們的日常活動都離不開馬匹,所以蒙古人更愛馬!拍馬屁的由來,便與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有關。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書箱影印照片

拍馬屁由來故事一:

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拍馬屁由來故事二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

拍馬屁由來故事三

蒙古人愛馬,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以便趁機越乘而上。

個人看法這並不正確,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是出自《莊子》,其實日常中說的“吹牛”“拍馬屁”嚴格來講都是出自《莊子》。

《莊子》第四篇《人間世》中: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蚉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這句話就是關於拍馬屁最早的說法。

不管怎麼說吧,“拍馬屁”起初只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至於蒙語裡有沒有拍馬屁這個詞,咱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漢語中出現,並發展成對人的諷刺,那就是元朝以後的事兒了。

因為蒙古族統一了中國,並在1267年遷都北京,從那時起,蒙古人被定為最高貴的人種,漢人呢?幾乎是最低級!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居住的蒙古族達官貴人就更多了。

而蒙古人愛馬的習慣是不會變的,拍馬屁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北京。久之,有一些斜肩諂媚之徒發現了這個玄機。

每在街頭遇蒙古人牽馬而來,總要快步上前拍拍馬屁股,誇讚對方的馬,哪怕是瘦馬、劣馬,都要誇成好馬,以此來博得對方的歡心,巴結權貴。於是,“拍馬屁”從習俗變成了一種行為,一種不客觀、不實際,阿諛奉承的行為,人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諷刺這類人。

那麼歷史上很會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呢?

"

摘自|講歷史

說到拍馬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知道它是怎麼由來的嗎?

拍馬屁一詞起源於元朝時的北京。中國古人都很愛馬,現代人說“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過去人說“犬馬比君子”,因為這是離人類最近的動物,而且人們指望它們出力。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騎馬、坐馬車就是最快的了,何況戰場上還有戰馬?蒙古被譽為“馬上的民族”,人們的日常活動都離不開馬匹,所以蒙古人更愛馬!拍馬屁的由來,便與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有關。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書箱影印照片

拍馬屁由來故事一:

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拍馬屁由來故事二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

拍馬屁由來故事三

蒙古人愛馬,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以便趁機越乘而上。

個人看法這並不正確,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是出自《莊子》,其實日常中說的“吹牛”“拍馬屁”嚴格來講都是出自《莊子》。

《莊子》第四篇《人間世》中: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蚉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這句話就是關於拍馬屁最早的說法。

不管怎麼說吧,“拍馬屁”起初只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至於蒙語裡有沒有拍馬屁這個詞,咱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漢語中出現,並發展成對人的諷刺,那就是元朝以後的事兒了。

因為蒙古族統一了中國,並在1267年遷都北京,從那時起,蒙古人被定為最高貴的人種,漢人呢?幾乎是最低級!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居住的蒙古族達官貴人就更多了。

而蒙古人愛馬的習慣是不會變的,拍馬屁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北京。久之,有一些斜肩諂媚之徒發現了這個玄機。

每在街頭遇蒙古人牽馬而來,總要快步上前拍拍馬屁股,誇讚對方的馬,哪怕是瘦馬、劣馬,都要誇成好馬,以此來博得對方的歡心,巴結權貴。於是,“拍馬屁”從習俗變成了一種行為,一種不客觀、不實際,阿諛奉承的行為,人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諷刺這類人。

那麼歷史上很會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呢?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人物畫像

解縉賀喜

解縉是明代有名的才子,因為他聰明機智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有一次朱元璋跟他說:“昨夜宮中有喜,你不妨作詩一首。”

解縉想到宮中有喜,應該是有皇子降生,便說:“君王昨夜降金龍。”

朱元璋:“是女孩。”

解縉:“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可惜已經死了。”

解縉:“料是世間留不住!”

朱元璋:“已經把她拋到水裡去了。”

解縉:“翻身躍入水晶宮。”

解縉可謂才子,反應非常快,能根據朱元璋每句話的重點全方位的拍馬屁,卻又不會生硬彆扭,似乎每句話都發自真心,恭維的恰到好處。

袁枚辭行

清代袁枚自小師從名臣尹文端,師生二人志趣相投,可謂至交,二十三歲那年,袁枚官拜七品縣令,赴任前向老師辭行,尹文端問他:“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麼。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尹文端一聽有點生氣,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

尹文端聽完之後很是受用,他的學生不流於世俗的同時還誇了一下自己,可謂餘韻悠長,意義深遠,真的是最高的高帽子了。

"

摘自|講歷史

說到拍馬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知道它是怎麼由來的嗎?

拍馬屁一詞起源於元朝時的北京。中國古人都很愛馬,現代人說“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過去人說“犬馬比君子”,因為這是離人類最近的動物,而且人們指望它們出力。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騎馬、坐馬車就是最快的了,何況戰場上還有戰馬?蒙古被譽為“馬上的民族”,人們的日常活動都離不開馬匹,所以蒙古人更愛馬!拍馬屁的由來,便與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有關。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書箱影印照片

拍馬屁由來故事一:

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拍馬屁由來故事二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

拍馬屁由來故事三

蒙古人愛馬,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以便趁機越乘而上。

個人看法這並不正確,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是出自《莊子》,其實日常中說的“吹牛”“拍馬屁”嚴格來講都是出自《莊子》。

《莊子》第四篇《人間世》中: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蚉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這句話就是關於拍馬屁最早的說法。

不管怎麼說吧,“拍馬屁”起初只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至於蒙語裡有沒有拍馬屁這個詞,咱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漢語中出現,並發展成對人的諷刺,那就是元朝以後的事兒了。

因為蒙古族統一了中國,並在1267年遷都北京,從那時起,蒙古人被定為最高貴的人種,漢人呢?幾乎是最低級!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居住的蒙古族達官貴人就更多了。

而蒙古人愛馬的習慣是不會變的,拍馬屁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北京。久之,有一些斜肩諂媚之徒發現了這個玄機。

每在街頭遇蒙古人牽馬而來,總要快步上前拍拍馬屁股,誇讚對方的馬,哪怕是瘦馬、劣馬,都要誇成好馬,以此來博得對方的歡心,巴結權貴。於是,“拍馬屁”從習俗變成了一種行為,一種不客觀、不實際,阿諛奉承的行為,人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諷刺這類人。

那麼歷史上很會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呢?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人物畫像

解縉賀喜

解縉是明代有名的才子,因為他聰明機智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有一次朱元璋跟他說:“昨夜宮中有喜,你不妨作詩一首。”

解縉想到宮中有喜,應該是有皇子降生,便說:“君王昨夜降金龍。”

朱元璋:“是女孩。”

解縉:“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可惜已經死了。”

解縉:“料是世間留不住!”

朱元璋:“已經把她拋到水裡去了。”

解縉:“翻身躍入水晶宮。”

解縉可謂才子,反應非常快,能根據朱元璋每句話的重點全方位的拍馬屁,卻又不會生硬彆扭,似乎每句話都發自真心,恭維的恰到好處。

袁枚辭行

清代袁枚自小師從名臣尹文端,師生二人志趣相投,可謂至交,二十三歲那年,袁枚官拜七品縣令,赴任前向老師辭行,尹文端問他:“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麼。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尹文端一聽有點生氣,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

尹文端聽完之後很是受用,他的學生不流於世俗的同時還誇了一下自己,可謂餘韻悠長,意義深遠,真的是最高的高帽子了。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劇照圖片

安祿山

唐玄宗命太子會見安祿山,安祿山見了太子卻不肯下跪,唐玄宗知道後,怒斥安祿山為何不拜太子,安祿山說:“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安祿山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祖女巫,因此自稱“蕃人”)唐玄宗說:“太子是儲君,是要繼承朕江山之人。”安祿山又說:“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當萬死!”後來安祿山不僅沒有被治罪,還備受玄宗恩寵。

試問,哪個皇帝不喜歡只對自己衷心的臣子呢?

"

摘自|講歷史

說到拍馬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知道它是怎麼由來的嗎?

拍馬屁一詞起源於元朝時的北京。中國古人都很愛馬,現代人說“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過去人說“犬馬比君子”,因為這是離人類最近的動物,而且人們指望它們出力。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騎馬、坐馬車就是最快的了,何況戰場上還有戰馬?蒙古被譽為“馬上的民族”,人們的日常活動都離不開馬匹,所以蒙古人更愛馬!拍馬屁的由來,便與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有關。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書箱影印照片

拍馬屁由來故事一:

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拍馬屁由來故事二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

拍馬屁由來故事三

蒙古人愛馬,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以便趁機越乘而上。

個人看法這並不正確,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是出自《莊子》,其實日常中說的“吹牛”“拍馬屁”嚴格來講都是出自《莊子》。

《莊子》第四篇《人間世》中: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蚉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這句話就是關於拍馬屁最早的說法。

不管怎麼說吧,“拍馬屁”起初只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至於蒙語裡有沒有拍馬屁這個詞,咱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漢語中出現,並發展成對人的諷刺,那就是元朝以後的事兒了。

因為蒙古族統一了中國,並在1267年遷都北京,從那時起,蒙古人被定為最高貴的人種,漢人呢?幾乎是最低級!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居住的蒙古族達官貴人就更多了。

而蒙古人愛馬的習慣是不會變的,拍馬屁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北京。久之,有一些斜肩諂媚之徒發現了這個玄機。

每在街頭遇蒙古人牽馬而來,總要快步上前拍拍馬屁股,誇讚對方的馬,哪怕是瘦馬、劣馬,都要誇成好馬,以此來博得對方的歡心,巴結權貴。於是,“拍馬屁”從習俗變成了一種行為,一種不客觀、不實際,阿諛奉承的行為,人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諷刺這類人。

那麼歷史上很會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呢?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人物畫像

解縉賀喜

解縉是明代有名的才子,因為他聰明機智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有一次朱元璋跟他說:“昨夜宮中有喜,你不妨作詩一首。”

解縉想到宮中有喜,應該是有皇子降生,便說:“君王昨夜降金龍。”

朱元璋:“是女孩。”

解縉:“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可惜已經死了。”

解縉:“料是世間留不住!”

朱元璋:“已經把她拋到水裡去了。”

解縉:“翻身躍入水晶宮。”

解縉可謂才子,反應非常快,能根據朱元璋每句話的重點全方位的拍馬屁,卻又不會生硬彆扭,似乎每句話都發自真心,恭維的恰到好處。

袁枚辭行

清代袁枚自小師從名臣尹文端,師生二人志趣相投,可謂至交,二十三歲那年,袁枚官拜七品縣令,赴任前向老師辭行,尹文端問他:“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麼。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尹文端一聽有點生氣,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

尹文端聽完之後很是受用,他的學生不流於世俗的同時還誇了一下自己,可謂餘韻悠長,意義深遠,真的是最高的高帽子了。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劇照圖片

安祿山

唐玄宗命太子會見安祿山,安祿山見了太子卻不肯下跪,唐玄宗知道後,怒斥安祿山為何不拜太子,安祿山說:“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安祿山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祖女巫,因此自稱“蕃人”)唐玄宗說:“太子是儲君,是要繼承朕江山之人。”安祿山又說:“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當萬死!”後來安祿山不僅沒有被治罪,還備受玄宗恩寵。

試問,哪個皇帝不喜歡只對自己衷心的臣子呢?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劇照圖片

諸葛恪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是諸葛亮的侄子,在孫權的麾下做謀士。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爸和你叔(指諸葛亮)誰更牛?”諸葛恪想都沒想,應聲回答:“我爸。”然後,孫權就納悶兒啊:“你叔叔諸葛亮在蜀漢大權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南蠻,做了那麼多大事,你爹就是東吳一普通官員,你憑啥說你爸牛?” 諸葛恪不慌不慢的說:“因為我父知道該跟著誰幹,正所謂:君子隨雄主。”

這個孫權聽了後,心裡那個高興啊!當即就賞了諸葛恪一樽美酒!

綜上所述正是應了那句俗語,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那麼對此你怎麼看待呢?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摘自|講歷史

說到拍馬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知道它是怎麼由來的嗎?

拍馬屁一詞起源於元朝時的北京。中國古人都很愛馬,現代人說“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過去人說“犬馬比君子”,因為這是離人類最近的動物,而且人們指望它們出力。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騎馬、坐馬車就是最快的了,何況戰場上還有戰馬?蒙古被譽為“馬上的民族”,人們的日常活動都離不開馬匹,所以蒙古人更愛馬!拍馬屁的由來,便與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有關。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書箱影印照片

拍馬屁由來故事一:

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拍馬屁由來故事二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

拍馬屁由來故事三

蒙古人愛馬,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以便趁機越乘而上。

個人看法這並不正確,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是出自《莊子》,其實日常中說的“吹牛”“拍馬屁”嚴格來講都是出自《莊子》。

《莊子》第四篇《人間世》中: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蚉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這句話就是關於拍馬屁最早的說法。

不管怎麼說吧,“拍馬屁”起初只是一種風俗,並無貶義。至於蒙語裡有沒有拍馬屁這個詞,咱不得而知,反正它在漢語中出現,並發展成對人的諷刺,那就是元朝以後的事兒了。

因為蒙古族統一了中國,並在1267年遷都北京,從那時起,蒙古人被定為最高貴的人種,漢人呢?幾乎是最低級!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居住的蒙古族達官貴人就更多了。

而蒙古人愛馬的習慣是不會變的,拍馬屁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北京。久之,有一些斜肩諂媚之徒發現了這個玄機。

每在街頭遇蒙古人牽馬而來,總要快步上前拍拍馬屁股,誇讚對方的馬,哪怕是瘦馬、劣馬,都要誇成好馬,以此來博得對方的歡心,巴結權貴。於是,“拍馬屁”從習俗變成了一種行為,一種不客觀、不實際,阿諛奉承的行為,人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諷刺這類人。

那麼歷史上很會拍馬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呢?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人物畫像

解縉賀喜

解縉是明代有名的才子,因為他聰明機智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有一次朱元璋跟他說:“昨夜宮中有喜,你不妨作詩一首。”

解縉想到宮中有喜,應該是有皇子降生,便說:“君王昨夜降金龍。”

朱元璋:“是女孩。”

解縉:“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可惜已經死了。”

解縉:“料是世間留不住!”

朱元璋:“已經把她拋到水裡去了。”

解縉:“翻身躍入水晶宮。”

解縉可謂才子,反應非常快,能根據朱元璋每句話的重點全方位的拍馬屁,卻又不會生硬彆扭,似乎每句話都發自真心,恭維的恰到好處。

袁枚辭行

清代袁枚自小師從名臣尹文端,師生二人志趣相投,可謂至交,二十三歲那年,袁枚官拜七品縣令,赴任前向老師辭行,尹文端問他:“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麼。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尹文端一聽有點生氣,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

尹文端聽完之後很是受用,他的學生不流於世俗的同時還誇了一下自己,可謂餘韻悠長,意義深遠,真的是最高的高帽子了。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劇照圖片

安祿山

唐玄宗命太子會見安祿山,安祿山見了太子卻不肯下跪,唐玄宗知道後,怒斥安祿山為何不拜太子,安祿山說:“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安祿山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祖女巫,因此自稱“蕃人”)唐玄宗說:“太子是儲君,是要繼承朕江山之人。”安祿山又說:“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當萬死!”後來安祿山不僅沒有被治罪,還備受玄宗恩寵。

試問,哪個皇帝不喜歡只對自己衷心的臣子呢?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劇照圖片

諸葛恪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是諸葛亮的侄子,在孫權的麾下做謀士。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爸和你叔(指諸葛亮)誰更牛?”諸葛恪想都沒想,應聲回答:“我爸。”然後,孫權就納悶兒啊:“你叔叔諸葛亮在蜀漢大權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南蠻,做了那麼多大事,你爹就是東吳一普通官員,你憑啥說你爸牛?” 諸葛恪不慌不慢的說:“因為我父知道該跟著誰幹,正所謂:君子隨雄主。”

這個孫權聽了後,心裡那個高興啊!當即就賞了諸葛恪一樽美酒!

綜上所述正是應了那句俗語,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那麼對此你怎麼看待呢?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史風情:歷史上拍馬屁事件是怎麼由來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