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如何推進?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京津冀 空氣汙染 環境汙染 氣象 交通 北晚新視覺網 2019-07-11

今天(7月9日)上午,2019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行動論壇舉行圓桌論壇。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進展、挑戰及下一步措施》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如何推進?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資料圖 胡鐵湘攝

柴發合表示,經過專家組的聯合攻關研究,已經基本確認了京津冀大氣汙染的“病根”:從宏觀層面來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在西風-季風與“背風坡”地形的相互作用下,“弱風區”特徵明顯;與此同時,區域內汙染物排放強度較大,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5倍。從中觀層面來看,本地積累、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的綜合作用,導致了秋冬季PM2.5的爆發式增長:由於汙染物排放強度大,一旦出現不利氣象條件,首先形成本地積累型汙染;高濃度汙染氣團向下風向輸送,導致下風向城市出現區域傳輸型汙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態汙染物反應形成硫酸鹽、硝酸鹽等組分,並吸溼增長,形成二次轉化型汙染。柴發合特別指出,三種機制在不同城市、不同過程的影響不同,因此,重汙染治理需要“因地制宜”。

從微觀層面來看,高排放條件下不利氣象條件容易觸發重汙染。重汙染過程的統計分析表明,不利氣象條件包括:近地面風速小於2米/秒、相對溼度大於60%、近地面逆溫、混合層高度低於500米。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傳輸明顯,統計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城市受區域傳輸影響,全年平均貢獻在20%-30%左右;重汙染期間區域傳輸影響總體提升15%-20%左右,北京最高可達60%-70%。

據此,柴發合建議,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治理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著力抓好清潔能源供應、化解過剩產能、交通運輸結構優化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此外,晉冀魯豫交界位於背風坡區域,但重汙染企業密集,是區域汙染的“熱點”,因此,要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

同時,還要依法強化工業汙染源排放監控,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歸真的基礎上,利用在線質控實現大氣汙染源排放數據歸真,著力解決汙染源排放監測設備良莠不齊、第三方監測人員素質差、運行不規範和惡意作假等問題。在嚴格的在線質控條件下,將汙染源排放自動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體現排放或減排與環境空氣質量間的對應關係。

柴發合還特別提到,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推進區域內的散煤治理工作,通過“公轉鐵”推動區域貨運結構調整、“治管疏”強化柴油車汙染防治,並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考核目標設置的科學性。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牛偉坤 編輯 丁肇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