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現象表明房價不會再漲了?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6期,原文標題《房價終於還是漲不動了》

文/謝九

哪些現象表明房價不會再漲了?

今年一季度之所以出現一輪小陽春行情,一是因為部分城市過去幾年房價出現了實質性下跌,比如曾經高不可及的北京房價,距離高點下跌了兩成左右,對很多潛在購房者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在經過了兩年低迷期之後,部分城市又重新積攢了一定的購買力。

房貸利率下跌,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購房的成本,成為刺激樓市上漲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穩增長的壓力下,我國的貨幣政策和前幾年相比出現明顯放鬆,雖然主要目的是為了刺激實體經濟增長,但是最終也不可避免地惠及樓市。流動性越來越寬鬆,對於樓市產生兩大影響:第一是房貸利率更低,房貸利率一路下行,實質性降低了購房成本;第二大影響是購房者獲得房貸更容易,由於銀行的貸款額度更加寬鬆,在實體經濟難以全部消化的背景下,自然而然也會有更多的貸款流向樓市。

另外,購房者積極性上升,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賭未來的樓市調控會放鬆,從而重演過去樓市報復性上漲的老路。因為最近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可能會放鬆樓市來刺激經濟增長,這種邏輯也刺激了很多人買房的積極性。

但從現實來看,這樣的邏輯顯然並不成立。即使在中美貿易摩擦最緊張的時刻,管理層對於“房住不炒”也沒有出現任何鬆動,反而在繼續打壓剛剛有所升溫的樓市。6月份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再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郭樹清表示:“歷史證明,凡是過度依賴房地產實現和維持經濟繁榮的國家,最終都要付出沉重代價,凡是靠盲目投資投機房地產來理財的居民和企業,最終都會發現其實很不划算。”

當然,管理層不僅僅是口頭警告。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出手,要求各銀行一手房首套利率至少上浮15%,二套房至少上浮20%。南京、杭州等部分城市也都出現了首套房利率上調的現象。在整體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上調房貸利率,釋放出來的信號已經非常清晰,那就是不能讓房地產搭乘寬鬆貨幣政策的東風。

近期過熱的部分樓市,也都出臺了相當嚴厲的調控政策。比如西安大幅提升限購門檻,本地戶籍要求落戶滿一年,外地戶籍要求5年社保,才可以滿足西安的購房條件,如此高的限購門檻已經和一線城市看齊。

如果說在中美貿易摩擦最緊張的時刻,國內都沒有放鬆房地產調控,甚至還在繼續升級,由此也就可以看出,這一次的“房住不炒”的確是在動真格,未來指望政策層面重新刺激房地產,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除了政策層面,再來看看市場層面。從供給關係來看,過去很多人認為一線樓市只漲不跌,主要理由是一線樓市的供需矛盾永遠難以解決,大量人口湧入形成巨大市場需求,而有限的土地供應,又決定了一線城市的供給有限。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以北京來看,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人口淨流出,人口外流,也就意味著樓市的需求下降。而從供給來看,最近幾年,北京大規模增加土地供應,尤其是“限房價,競地價”的“限競房”大量上市,更使得北京新房供應量大增。截至今年5月,北京的樓市庫存達到了7萬套,創下最近8年來的新高。說明即便是北京,樓市的供需矛盾也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緊張。另外一個可作參考的例子是東京,東京的土地資源緊張程度遠勝於國內任何一個城市,即便如此,當年東京的地價和房價也都一度暴跌70%以上。

從三、四線城市來看,未來房價最大壓力在於棚改貨幣化收緊。過去幾年,為了快速推進棚戶區改造,很多城市力推貨幣化安置,也就是給拆遷戶直接發錢,讓他們去市場上買房,從2014年到2017年,我國棚改的貨幣化安置比例從10%飆升至60%,這種做法成為三、四線樓市上漲的重要推手。去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開始明顯收緊,去年10月,國務院會議明確提出要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一旦貨幣化安置比例大幅下降,三、四線樓市將失去重要購買力。今年鶴崗樓市賣出白菜價,不排除有更多的三、四線樓市步其後塵。

判斷未來的房價上漲還是下跌,通常有兩個重要的先行指標,一個是商品房成交量,一個是土地成交量。從目前來看,國內樓市這兩個關鍵指標,都預示著未來房價下行壓力較大。

從商品房成交量來看,今年1~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6%,降幅比1~4月份擴大了1.3個百分點。通常而言,成交萎縮,往往是房價下跌的先兆。當房子越來越難賣時,會有更多的開發商選擇降價,以此快速回籠資金,避免現金流斷裂。

而商品房成交量下降,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土地市場也開始降溫。出於對樓市前景的不樂觀,開發商拿地的熱情也開始明顯下降,今年1~5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3.2%,土地成交價款2269億元,下降35.6%。過去幾年,土地市場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地王”頻出,現在開發商們更加務實,做好了過冬的準備。土地和房價是麵粉和麵包的關係,土地市場降溫,也會在源頭上給房價降溫。

開發商們之所以對拿地的熱情下降,直接原因是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既要償還大規模發債積累的債務,同時樓市銷售遇冷又導致回款不暢,開發商們不得不更加精打細算過日子。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開發商們越來越意識到行業拐點到來,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曾經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今年5月份的房地產數據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指標,就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終於出現了回落,這個指標的變動,也印證了開發商們對行業前景的悲觀。雖然去年開始萬科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但是房地產投資並沒有因此減速,去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9.5%,比2017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今年的投資增速也是繼續上揚,這種趨勢一度讓很多人迷惑不解,認為開發商高喊“活下去”或許只是假象。直到今年5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終於開始回落,這也說明開發商們確實認同了行業拐點的到來,開始真真切切收縮戰線。

由於國內樓市在過去十幾年帶來了過於驚人的財富效應,所以很多人對未來的樓市財富奇蹟依然保有很深的信念。當鶴崗的樓市賣出白菜價,當開發商們都開始準備過冬,對於個人而言,或許也是時候放下對樓市暴富的執念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