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態勢暨景氣指數報告2019'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目錄:

一、2018 年互聯網行業發展態勢

二、消費互聯網積極拓展新市場

三、工業/產業互聯網探索開闢新空間

四、行業發展展望

附件:互聯網景氣指數測算方法

報告內容:

一、2018 年互聯網行業發展態勢

1995 年互聯網商用以來,我國互聯網行業經過十年左右的商業

模式探索階段和十年左右的高速發展階段,已成長為經濟社會數字化 轉型的重要引擎。2018 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人口紅 利見頂等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共振影響,我國互聯網行業遇到了一些困 難,高歌猛進的勢頭有所放緩,開始進入轉型調整、動能轉換的新時 期。

(一)行業仍處景氣區間,景氣指數小幅下降

一致指數和先行指數雙降。2019 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行業一致 指數為104.78(2017 年Q1=100,下同),環比下降0.05 個點;先 行指數為105.60,環比下降0.15 個點;滯後指數為106.26,環比上 升0.65 個點。三大指數均大於100,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仍處於景 氣區間,但一致指數和先行指數均出現下降,表明行業將進入轉型調 整的新階段。

(二)增速高位趨緩,降幅明顯擴大

營收增速下降到30%。2018 年上市互聯網企業營收達1.86 萬億, 同比增長30%,增速仍是戰略性新興服務業(14.9%)、科技服務業(15.0%)和高技術服務業(13.4%)的兩倍左右。收入增速的下滑 幅度明顯加快。2014-2017 各年增速分別為47.7%、45.5%、41.5%、38.1%,年均下降3 個百分點左右。2018 年,行業增速較2017 年下 降8.1 個百分點,呈現加速下滑態勢。同時,行業總體運營效率有所 下降,資本開支佔營收的比重呈現緩步提升的狀態。

主要業務增長放緩,新興動能有待成長。2018 年,電子商務、

遊戲、社交、搜索引擎四類業務的收入合計達15927.53 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達86%。電子商務收入同比增長 33.4%,增速與2017 年相比下降8 個百分點。遊戲、搜索引擎等業務增速較2017 年同期分別下降23、22 個百分點。社交業務雖然同比增長48.2%,但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8 個百分點。新興業務方面,雲計算、大數據、人工 智能等業務雖然增長很快,但規模較小,尚無法對行業增長形成有效 支撐。例如,阿里雲收入達240.8 億元,僅佔阿里全年營收6.4%, 而亞馬遜和微軟的雲計算收入在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11%2和29.2%。

(三)企業集中上市,市值大幅波動

垂直領域龍頭企業集中上市。2018年,美國、香港和內地資本 市場紛紛對準上市公司,尤其是向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公司 拋出橄欖枝,互聯網行業迎來2014 年以來新一輪上市浪潮。2018 年 我國新上市互聯網企業共25 家,經營範圍涵蓋了生活服務、文體娛 樂、互聯網金融、音視頻、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包括美團點評、騰 訊音樂、拼多多、愛奇藝等多家垂直領域龍頭企業。

10 家企業進入全球市值三十強。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全球 上市互聯網企業前30 強市值總額為3.5 萬億美元,較2017 年下降3.8%。新上市的美團點評、拼多多躋身全球互聯網市值前三十強,我 國共有10 家企業進入全球30 強,較2017 年增加1 家。

上市企業市值全年振幅達25.3%。2018 年初,上市互聯網企業市 值延續了2017 年快速增長的態勢,峰值達10.4 萬億元,較2017 年 底增長9.5%。進入下半年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業績增長放 緩和國內外金融環境出現變化等多重因素共振,影響了投資者信心, 上市企業市值持續下降。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我國167 家上市 互聯網企業總市值為8 萬億元,相比2017 年底下降11.8%,全年振 幅達21.3%。

互聯網行業仍處於價值流入期。市值規模比3,由斯萊沃茨基在1999 年的時候提出,主要用於行業間價值轉移的測量。截至2018 年, 上市互聯網企業的市值規模比達4.4,相比2017 年有所下降,但仍 高於閾值2 的臨界點,行業總體處於高成長、高收益水平的價值流入 期。

(四)投融資漸入寒冬,回暖尚需時日

我國投融資市場保持增長。2018年,國內投融資整體仍然保持 增長態勢,投融資案例共2685 件,相比2017 年的1296 件增長107.2%, 披露的總交易金額為697 億美元,相比2017 年的484.8 億美元增長43.8%。其中超過1 億美元的融資案例共125 起,同比增長60.3%, 融資金額達555 億美元,同比增長59.2%。

下半年開始投融資活躍度大幅下降。受經濟下行壓力傳導,行業

自身發展減速,金融領域去槓桿等多重因素影響,互聯網領域投資者 的信心受到了明顯衝擊。2018 年下半年,我國互聯網投融資市場開 始步入寒冬,融資交易數和規模大幅下降。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 融資案例共438 起,環比下降15%,披露的總交易金額為76.6 億美 元,環比下降44.9%,投融資市場尚未回暖。

總體來看,互聯網行業進入收入增速持續放緩,發展質量亟待提 升的新時期。互聯網企業加快傳統業務轉型升級的步伐,智能零售、 社交電商、電子競技、短視頻等新模式快速興起。同時,將目光轉向 企業市場,通過數字化改造、開放服務能力等手段賦能B 端,工業/ 產業互聯網業務加速發展。

二、消費互聯網積極拓展新市場

(一)消費互聯網增速放緩的原因分析

2018 年,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供給側創新空間逐漸變 小,需求側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步見頂,消費互聯網增速持續放緩。 互聯網企業加快發展智能零售、社交電商、電子競技、短視頻等新模 式新業務,積極向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用戶滲透,拓展行業發展 新市場。

1、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2018 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2018 年10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8、2019 年世界經濟增速 的預測下調0.2 個百分點。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 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消費市場增速下探至10%以下區間。2018 年我國消費品市場總量 穩步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0%(扣 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增速呈現持續下滑態勢,相比2017 年 下降1.2 個百分點,5 年來首次低於10%。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降趨穩。2018年,全國共完成固定資產投 資(不含農戶)63.6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較2017 年下降1.3 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投資增速 分別為7.5%、6%、5.4%和5.9%,四季度開始企穩回升。

實體經濟融資出現困難。2017年的去槓桿工作主要是金融同業去槓桿,體現為廣義貨幣M2 增速明顯下滑。2018 年,結構性去槓桿 深入推進,各經濟主體的融資活動都受到抑制,全年實體經濟從金融 體系共獲得融資19.3 萬億,同比增速為-0.9%,較2017 年大幅下降10 個百分點。

2、供給側:創新空間逐漸變小

面向消費者的創新空間有限。從競爭格局看,面向消費者的互聯 網傳統業務經歷了充分競爭,逐步形成了“兩超多強”的格局,阿里 巴巴、騰訊躋身4000 億美元俱樂部,消費互聯網市場步入成熟階段。 從發展趨勢看,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創新空間不斷被壓縮,目前已經對 消費者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進行了全場景覆蓋,從城市白領到下沉市場、 從基礎消費服務到消費分層,各細分市場呈現出明顯長尾效應,創新 空間也在不斷縮小。

流量入口集中,獲客成本高企。流量入口呈現“強者恆強”趨勢,集中於BAT 等頭部企業,脫離大平臺孵化獨立成長的獨角獸企業數量 變少。同時,各類應用的線上獲客成本都呈現逐年提升態勢。

3、需求側:流量紅利逐步消退

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紅利見頂。根據QuestMobile《中國移動互 聯網2018 年度大報告》,2018 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達11.3 億戶,全年淨增4000 萬,淨增數僅為2017 年的六成左右,同 比增速為4.2%,較2017 年下降12.9 個百分點,增長明顯放緩。截 至2018 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紅利消退殆盡。

用戶日均上網時長觸及天花板。近年來,隨著網絡資費的持續下 滑和互聯網應用體驗的不斷改善,互聯網用戶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進一 步加深,用戶上網時長逐年遞增。截至2018 年底,我國網民平均每 週上網時長達27.6 小時,每天接近4 個小時。而中央電視臺、國家 統計局等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 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僅為2.27 小時,用戶使用時長的未 來增長空間已經不大了。

(二)電子商務新模式不斷湧現

我國電商滲透率全球第一。中國電子商務起步稍晚於美國,從最 初的圖書、服飾到消費電子產品再到生鮮、美食等,電商逐步滲透到 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2018 年,我國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 總額的比重超過18%,已成為全球電商滲透率最高的市場。我國網 上零售額增速持續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9 年1 月-4 月,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7.8%;而在2018 年全年這一數字是24%,2017 年為32%。儘管高速擴張期已過,但行業並未僵化,反而積極 探索各類新業態,從品類拓展、流量模式、價值鏈重構等角度探索突 破空間。

1、智能零售切入重貨、鮮貨領域

在服裝、家電、消費電子等品類中,電商滲透率已達30%以上, 進一步增長空間有限。相比而言,食品飲料的零售體量龐大,但電商 滲透率只有5%-10%,空間巨大。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拓 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能零售,一方面,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 智能等新技術智能化分析消費者個性化、潛在化的購物需求,指導商 品的生產、製造和流通全環節,實現“人、貨、場”無縫銜接,貼身 解決用戶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搭建智能倉儲和配送系統,實現一站 式全渠道倉配服務,並將傳統線下門店轉化為前置倉,就近配送,壓 縮物流成本,克服了食品飲料品類低客單價(平均低於100 元)、低 毛利(10%-20%)、高運費(重貨多)的問題。

2、社交電商創新流量獲取模式

一是社交裂變拓展“電商邊遠人群”市場。在中國,較成熟的電 商用戶有5 億-6 億;而微信活躍用戶超10 億,其中覆蓋了4 億-5 億平時不在網上購物的人群。拼多多依靠微信平臺,以及自身的性價 比定位,成功觸達並激活了這批“電商邊緣人群”。同時,拼多多通 過“砍價”、“拼團”等模式引導用戶通過社交分享購物鏈接,吸引 更多的用戶,最大化單次獲客的價值。二是品牌自營電商紛紛推出小 程序的社交電商,獲取線上新用戶。例如,歐萊雅旗下的蘭蔻和YSL 於2018 年上線自營微信快閃店,圍繞七夕等特定節點,通過小程序 進行社交傳播,獲取線上新用戶,並將新用戶數據跟品牌自有的CRM 系統打通,進行全鏈路的客戶運營。

3、C2M 模式連接消費者和傳統制造企業

淘寶和天貓的出現給了傳統OEM、ODM 企業發展自有品牌的機會, 然而隨著電商流量成本上升,中小型製造企業通過自有資源獲取流量建立品牌的門檻大大提高。一些集成型的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r)電商應運而生,典型代表是自有品牌模式的“網易嚴 選”和製造商擁有品牌的“必要”。網易嚴選依託網易遊戲、新聞的 流量優勢實現了快速擴張,商品品類由2016 年上線時的幾百個,增 長到2018 年的上萬個,但也導致了庫存積壓等問題。必要選擇了先 接單後生產的模式,消滅了庫存環節,降低平臺庫存風險,但同時延 長了商品交付週期,影響了消費者體驗。

(三)遊戲產業加快融合化發展

遊戲收入增長受政策衝擊明顯。2018 年3月下旬起,遊戲版本 號暫停發放;8 月底,教育部、新聞出版署等八部委聯合出臺“遊戲 總量調控”政策。受政策影響,2018 年中國遊戲產業在整體收入上 的增幅明顯放緩,實際銷售收入達2144.4 億元,同比增長5.3%,增 速較2017 年下降17.7 個百分點。

1、遊戲+電競蓬勃發展

一是電競遊戲收入佔主要地位。中國電競市場收入來源主要包括 電競遊戲、直播、相關賽事等。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電子競技遊 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834.4 億元,同比增長14.2%,佔中國遊戲市 場比例為38.9%。其中,移動端電競遊戲收入首次超過客戶端,佔比 達55.4%。例如,移動電競遊戲《王者榮耀》年流水達216 億元,遠 超其他類型遊戲,《王者榮耀》、《QQ 飛車》分別位列2018 移動遊 戲綜合熱度榜第一和第三。

二是電競比賽價值突顯。與電競遊戲相比,電競比賽贊助費帶來 的收入較少,但在遊戲版號收緊的情況下,企業通過組織電競活動、 相關賽事可以提升遊戲玩家的活躍度,延長老遊戲生命週期。2018雅加達亞運會,電競作為表演項目首次亮相國際運動賽事,中國隊在 《王者榮耀國際版》與《英雄聯盟》兩項榮獲金牌。目前,騰訊已經 投資了《王者榮耀》和《英雄聯盟》全球職業聯賽兩個大型電競比賽,2019 年將組織更多且更大規模的電子競技活動。

2、遊戲的泛娛樂聯動愈發成熟

遊戲產品通過知識產權(IP)作為媒介,與其他娛樂產業產生的 聯動越來越多,成為遊戲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IP 改 編遊戲的市場份額保持高位。2018 年我國知識產權(IP)移動遊戲 市場銷售收入超900 億元,同比增長21.8%,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同時,IP(知識產權)來源的逐漸豐富,改編自動漫、小說、單機遊 戲等多個種類IP 的移動遊戲銷售收入的佔比都超過5%。另一方面, 遊戲向其他文化產品的逆向改編快速發展。例如,“龍之谷”藉助電 影《龍之谷:破曉奇兵》營造了具體的二次元熒幕形象,通過影視切 入二次元用戶群體。此外,還利用音樂、漫畫、周邊、圖書等泛娛樂 文化產品拓展更多的用戶群體,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影響力,創造約百 億元的收入。

3、遊戲企業加快開拓海外市場

海外遊戲市場已成為中國遊戲企業重要收入來源。2018年中國 自主研發網絡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95.9 億美元,同比增長15.8%。騰訊、三七互娛、遊族網絡等遊戲企業全面開展海外平臺布 局,完美世界在北美、歐洲、亞洲等地成立了分支機構,強化對於用 戶的深度運營,未來遊戲產業走出去通道將進一步拓寬。遊戲企業對 海外市場的投入也是文化輸出的新途徑。例如巨人網絡推出了為出海 業務量身打造的“鄭和出海計劃”,致力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推動 國內外熱愛遊戲的開發者、玩家、合作伙伴有更深入的合作與交流, 向海外弘揚中華文化。

(四)數字內容深耕國內外市場

1、長視頻平臺加碼自制內容,加快拓展院線電影

平臺自制內容對流量的拉動作用較為顯著。近兩年,移動視頻行 業中明星真人秀、古裝自制劇集對在線視頻平臺流量的拉動作用較為 顯著,例如愛奇藝的自制綜藝偶像練習生、自制古裝劇延禧攻略,騰 訊視頻自制綜藝創造101 等均掀起一波追風潮流。2018 年,在線視 頻用戶使用時長在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佔比達8.3%。騰訊視頻、 愛奇藝、優酷土豆等長視頻公司擁有大量自有版權的內容產品,包括自制內容、採購內容在內的優質內容成為此類公司吸引用戶的制勝法 寶。

一線平臺積極向院線電影製作領域拓展。一方面,互聯網龍頭企 業成立影視公司,參與院線電影的投資、宣傳、發行等環節。例如, 阿里影業推出錦橙合制計劃,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方的身份,與制 作公司合作,扶持年輕導演、編劇,計劃在未來五年的四大電影檔期 推出合制電影。另一方面,愛奇藝推出“原創電影計劃”,將負責影 片的立項、投資、宣發,參與創作和製片管理,參與保底。基於愛奇 藝巨大的流量池和觀眾數據庫,幫助製作企業更精準地定位影片和觀 眾,進一步顛覆“先生產,再放映,再反饋”的傳統模式,變更為“定 制生產,即時反饋”的全新模式。

2、“信息流+短視頻”掀起數字內容發展新浪潮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加速演 進,以個性化推薦和精準分發為核心的信息流正成為數字內容的主要 分發形式。“信息流+短視頻”改變了用戶獲取視頻服務的模式,由 人找內容變為內容找人,掀起數字內容發展新浪潮。

一是內容生態逐步建立。短視頻平臺通過降低視頻製作門檻、內 置多樣拍攝模式、引導用戶參與高熱度話題、鼓勵用戶原創、引入官 方機構入駐等方式生產出具備娛樂創意、知識傳播、社會公益的優質 內容,逐步形成良性的短視頻內容生態,誕生了一大批垂直型企業, 如:主打財經資訊的“功夫財經”、主打家庭美食的“日日煮”,以 及美妝類短視頻應用“小紅脣”等。

二是短視頻覆蓋工作生活各領域。各大平臺全面發力短視頻業務, “抖音”挖掘年輕人關注的熱點,具有濃厚的創意性及表演屬性,“快 手”主打草根用戶,讓每個用戶都有表達自己對生活態度的機會,騰 訊“微視”、阿里“鹿刻”主打生活消費。短視頻內容從基於社交的 娛樂、搞笑為主,向新聞獲取和知識分享等專業化、垂直化的方向發 展,涉及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涵蓋數十餘種細分類別,已然成為人 們獲取資訊、表達自我的一種新方式。

三是短視頻成為流量新高地。短視頻憑藉其時效短、傳播性強、 觀看門檻低等優勢,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的新高地,大量用戶 選擇短視頻作為碎片化時間的娛樂消遣方式。2018 年,短視頻用戶 使用時長在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佔比超10%,僅次於即時通信。

3、數字內容產業走向海外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的數字內容產業生態逐步形成,在 內容、製作、發行、版權等全產業鏈均開展了國際合作,推動我國文 化產業“走出去”。一是數字內容平臺紛紛拓展海外業務。阿里、騰 訊、今日頭條等企業均發力全球內容生態佈局,先後投資、收購海外 應用獲取本土用戶資源、快速打入當地市場,例如騰訊領投印度Google Play 排名第一的新聞應用“NewsDog”;“今日頭條”收購 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和北美視頻社交軟件“musical.ly”。 二是短視頻出海初獲成功。短視頻天生具有的豐富元素打破了語言與 文字不同帶來的障礙,在東南亞、中東、印度等互聯網紅利積聚的地 區初獲成功。抖音海外版“TikTok”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5 億,印度用戶佔比達39%,據Sensor Tower 數據,“TikTok”在全球下載 量已超過10 億次,在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僅次於YouTube 和Instagram。另一短視頻平臺“快手”海外版Kwai 在越南、韓國均衝 上app 排行版冠軍,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中國app,已經在全球近 十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三、工業/產業互聯網探索開闢新空間 隨著消費互聯網市場漸成紅海,傳統龍頭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

都將目光轉向企業市場,通過打造技術中臺、開放數字化能力等手段 賦能B 端,滿足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等業態 群體需求,加快探索工業/產業互聯網業務,開闢行業發展新空間。

(一)工業/產業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

To B 業務價值初現。隨著互聯網領域投融資逐步迴歸理性,市 場對企業估值的判斷也從流量獲客為基礎向利潤創造為導向轉變,企 業服務市場價值凸顯。從全球看,開展to B 業務的企業在IPO 中獲 得的估值更高。例如,全球最大的圖片社交分享網站Pinterest 在今 年的IPO 中的估值僅為100 億美元,低於2017 年融資時的120 億美 元,而通過APP 為企業用戶提供視頻會議服務的Zoom 公司IPO 的估 值105 億,是其2017 年融資時的9 倍。從我國看,2019 年一季度企 業服務領域投融資規模達9.7 億美元,環比增長56.5%。

我國市場空間廣闊。一方面,我國企業服務市場潛力巨大。2018 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 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 億戶。同 時,我國供給側的數字化水平較低,普華永道數據顯示,我國有3000 萬家需要信息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另一方面,我國企業B 端市場供給 能力的提升空間巨大。中國傳統企業級服務公司如用友、東軟、金蝶 市值合計僅為161.7 億美元5,國外巨頭Oracle、SAP、Salesforce合計為4475 億美元。美國亞馬遜、微軟的企業雲服務對利潤貢獻均 高達70%以上,我國互聯網龍頭企業的雲計算業務收入佔比較低,在 業務範圍的探索方面想象空間巨大。

(二)傳統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放服務能力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能夠推動工業全要 素、全環節、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泛在深度互聯,構建數字驅動下的工 業新生態。傳統企業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形成50 餘家 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部分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 萬套,湧現一批創新工業APP 並實現商業化應用,網絡協同製造、 管理決策優化、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蓬 勃發展。

1、裝備和自動化企業依託平臺創新服務模式

裝備和自動化企業在工業現場沉澱有大量生產設備與工業系統, 在其多年的創新探索中也形成了豐富工業知識、經驗和模型,這些企 業正藉助平臺化佈局,實現底層設備數據的採集與集成以及工業知識 的封裝與複用,並以此為基礎形成新的服務模式。目前,這些企業在 平臺構建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將現有工業應用向雲端遷移,構建 應用服務平臺,實現應用的靈活部署與調用。例如,和利時推出的面 向企業生產製造和運營服務的HiaCloud 平臺,能實現全面的數據彙集、生產運營管理和APP 創新服務。二是直接採用PaaS、微服務等 新型架構搭建平臺,為應用開發提供更好的能力支持,在提供自身平 臺服務的同時,著力打造繁榮的第三方應用創新生態。例如,三一重 工依託其設備管理經驗孵化專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樹根互聯,基 於開源Docker 技術構建PaaS 平臺,具備靈活的應用開發及部署能力。 一家生產高空作業設備的企業星邦重工,基於樹根互聯的根雲工業互 聯網平臺,實現高空作業車智能服務管理,服務效率提升了30%以上, 每單服務成本由518 元降至355 元。

2、領先製造企業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服務能力

領先製造企業憑藉自身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圍繞生 產優化、用戶定製、資源整合等方面提供平臺化服務,形成了多種創 新模式。一是消費品生產企業基於個性化定製生產模式構建工業互聯 網平臺,實現用戶需求、設計資源與生產能力的全面打通。例如,海 爾的COSMOPlat 平臺,將顧客需求、產品訂單、合作生產、原料供應、 產品設計、生產組裝和智能分析等環節互聯起來並進行實時通信和分 析,以滿足規模化定製需求,目前已經由海爾互聯工廠複製到了電子、 紡織、裝備、建築、運輸、化工等12 個行業、11 個區域和20 個國 家。二是集團型製造企業憑藉其資源整合經驗,通過平臺匯聚產業上 下游各環節資源,為企業提供供需對接、協同設計、製造協同等智能 化應用。例如,航天雲網INDICS 平臺匯聚超過100 萬家企業,並在 此基礎上提供供需對接、智能工廠改造、雲製造和資源共享等服務, 目前已為上千家行業用戶提供線上服務。

3、面向企業的共享經濟蓬勃發展

產能共享成為生產性服務新模式。瀋陽機床集團推出的i5 智能 共享機床,加工時產生的數據可廣泛用於商業、管理和技術開發,並 與互聯網共享生產力平臺實時連接實現生產力共享,提高加工總效率40%以上,提升我國基礎工業水平。目前兩萬多臺價值49 億元的i5 智能共享機床,為我國26 省、161市的2000 餘家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已連接互聯網的智能裝備10643 臺,服務機時269 萬小時。中介型共 享製造開啟“無工廠”製造模式。2018 年世界盃吉祥物及周邊衍生 品生產中,“淘工廠”快速組織了三十多家核心工廠,地處廣東、浙 江、湖南、江西、安徽、福建等10 個省份,藉助線上數據,按照供 應商的訂單要求快速實現了按需生產。一百多個批次、一百萬件世界 杯吉祥物在2018 年5 月24 日全部完工下線。

企業服務領域成為共享經濟新賽道。辦公空間共享發展迅速,今 日頭條、忠旺集團等大企業開始加速進駐“共享辦公”。《2018 年 中國共享辦公活力指數報告》顯示,截至2018 年9 月底,中國共享 辦公平臺數超過300 家,佈局網點數超6000 多個,總體運營面積達1200 萬平方米,提供工位數達200 萬個。企業辦公設備共享潛力巨 大。當前,我國辦公設備租賃的市場滲透率只有4.9%,遠低於歐美60%左右的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企業辦公設備共享 市場逐步升溫,以易點租為例,目前客戶大概有2 萬多家,在租的設 備超過30 萬臺,估值達9 億美元。

(三)互聯網企業將數字化能力向供給側遷移

互聯網龍頭企業通過工業/產業互聯網,將過去20 年內沉澱的社 交、購物、娛樂、本地生活等多元商業場景及相應的數字化能力與雲 計算等服務充分融合,通過“數據+算力+算法”的機制助力製造企業 在品牌、製造、組織、銷售、渠道、資金、供應鏈等各環節的數字化 轉型,進而實現端到端的全鏈路數字化。

1、打造面向企業市場的核心能力

構建適應工業/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技術中臺。中國互聯網企業崛 起於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為了實現更短的迭代週期和更廣的場景覆 蓋,組織內部天然形成煙囪式的系統管理架構。這種架構最直接的弊 端是眾多項目無法預估的重複建設、重複維護、重複投資,後續更受 困於系統間高昂的交互和協作成本。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管理者 發現技術沉澱速度、業務敏捷性和組織效能成為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關 鍵問題。2018 年底至2019 年初,中國互聯網巨頭幾乎同步啟動戰略 重組,不約而同地在組織架構中增設“中臺”,將未來轉型To B 計 劃提上日程。這些被業界稱為“大中臺、小前臺”的戰略調整,是將 企業的核心能力、數據、用戶信息以共享服務的形式加以沉澱,控制 重複建設,降低創新成本。這一輪調整背後,更深層次目的是以組織 架構重組帶動業務發展模式變革,以能力集約化沉澱方式再造企業戰 略拓展的創新競爭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產業互 聯網的轉型升級。

2、以雲服務、小程序為抓手,拓展to B 業務

通過企業上雲賦能中小企業。經過多年發展,隨著上雲企業對具 體的場景、一站式服務,以及雲廠商背後資源支持的需求越來越大, 雲平臺上的各類行業應用和解決方案不斷豐富,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不斷增強,形成了平臺提供商、行業應用提供商和企業用戶合作共進 的完備生態。阿里、騰訊、百度等雲平臺頭部廠商積極拓展中小企業上雲市場,通過基礎設施雲化、業務應用上雲、設備產品上雲、製造能力(資源)上雲等模式幫助中小企業完成對生產經營流程的信息化 改造,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截至2018 年底,阿里雲 已服務超百萬家中小企業。

依託雲平臺打造企業應用。互聯網龍頭企業基於圖像識別、機器 視覺、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打造企業級應用,並通過雲計算平臺向企業 提供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阿里雲ET 工業大腦與正泰新能 源合作的AI 質檢已經可以實現單、多晶電池片EL 缺陷的毫秒級自動 判定,識別隱裂、黑斑等20 餘種瑕疵,相比人工檢測速度提升2 倍 以上。百度通過雲平臺免費開放AI 計算能力,吸引了超80 萬的開發 者,通過百度雲與麥飛科技合作的農業遙感智能監測系統,引入邊緣 計算,讓探測器具備AI 能力,對農作物病蟲害實施智能化監測,並 完成精準科學施藥,能夠將農藥使用量降低50%。

小程序向企業服務各領域加速滲透。小程序觸手可及,用完即走 的特點使其在引流、獲客、傳播、營銷等方面價值凸顯,同時較低的 開發、運維、推廣成本使得小程序在拓展企業用戶時優勢明顯。目前, 小程序已成為拓展工業/產業互聯網業務的重要抓手,支付寶與高德 地圖、UC 瀏覽器、神馬搜索打破壁壘,利用“離錢近”的優勢,主 要連接生活服務類企業,重在賦能消費與金融場景。微信開放全量搜 索,小程序的觸達變得更加便捷,截至2018 年底,微信小程序已覆 蓋超過200 個細分行業,服務超過1000 億人次用戶。

3、加快科技賦能,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科技的應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不斷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務覆 蓋的深度廣度。

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由於信息不對稱、財務質量不 佳、基礎資產狀況薄弱、金融機構業務流程複雜、外部支撐環境不佳 等原因,中小企業面臨著金融服務可得性低、成本高、業務流程複雜、 效率低等問題。互聯網企業以大量的平臺交易數據、社交聊天數據等 為基礎,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以及生物識別等技 術,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路徑。例如,京東數科 建立了固定收益基本面量化分析系統(FIQS),幫助機構投資者更好地 評估和跟蹤企業主體信用水平。網商銀行基於阿里平臺的數據,建立 了大數據風險管理框架、智能風控大腦等,為400 萬線下經營者提供 網上貸款。

互聯網徵信推動現代信用服務體系日趨完善。2018 年,在中國 人民銀行監管指導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 家市場共同組建了國內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有限公 司”。目前百行徵信已經簽約接入了600 多家機構的信用信息,個人 徵信進入了“大數據徵信時代”,不但滿足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信息共 享的需求,提高個人徵信的有效供給,還進一步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 推動了“免押金”、“先享後付”、“分期付款”等消費模式的發展 壯大。

“互聯網+金融”極大豐富了個人用戶的金融服務供給。互聯網 為金融服務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思路,使得原本只面向高端金融客戶的 服務更加廣泛的服務於普羅大眾,實現了理財客戶群體的年輕化,越 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通過互聯網獲取金融服務。例如,2018 年,天天基金的日均活躍用戶數達140.8 萬,全年基金認申購 及定期定額申購交易約5536 萬筆,基金銷售額達到5251.62 億元, 同比增長27.3%。

4、“互聯網+教育”成為to B 服務新熱點

中國教育一直面臨著投入產出失衡,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素質教 育水平以及教學質量不均等問題,“互聯網+教育”是實現優質資源 共享,提升教育整體水平的重要路徑,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龍頭企業紛紛加碼“互聯網+教育”。百度採用“AI+教育”的模 式,圍繞從小學至碩士三年級,提供輔助教師備課、授課等核心服務, 以百度云為切入口獲取更多的教育渠道資源,百度負責產品與技術的 研發,而合作的學校、教育機構則負責內容的品質。頭條聚焦K12 教 育(基礎教育)領域,以2000 萬人民幣併購“清北學堂”,推出gogokid、AIKID 兩款產品主打K12 英語教育,推出“大力課堂”進入K12 在線 輔導市場。騰訊通過投資在教育領域全面佈局,2018 年以來騰訊投 資的互聯網教育企業就有10 家,同時與翼鷗教育、深圳中學以及英 孚青少兒英語達成合作,圍繞互聯網教育,為合作方提供產品研發與 技術支持。

教育SaaS 快速發展。作為典型的傳統服務業,教育行業整體呈 現出內部結構零亂,產品連鎖集成度不高,地域依賴性高於線上依賴 性的特徵,信息化集成的需求十分迫切,教育行業已成為當前SaaS 服務的重點行業。專業教育SaaS 公司佔據目前教育SaaS 賽道的主要 部分,以向行業B 端出售SaaS 服務為主要盈利模式;工具化產品公司以題庫為重要抓手,通過向行業內公司提供成體系和專業化的題庫 系統和其他工具化產品進行SaaS 業務增值;課程內容型公司以教學 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模式為集成化產品,為B 端企業提供SaaS 服 務,從而帶動C 端的統一目標消費群。

(四)工業/產業互聯網轉型將是個長期過程

工業/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服務主體不同,在商業模式、 產品屬性、決策流程、人員需求等方面差別迥異。同時,以企業為服 務對象的業務無法向消費者業務一樣裂變式發展,工業/產業互聯網 轉型將會是個長期的過程,必然面臨各種困難及挑戰。

一是連接實現難。當前,我國企業的數字化水平依然不高,實現 “上網”面臨著連接難。以工業企業為例,工業自動化系統被國外企 業把控,同時聯網設備和工業設備緊耦合難以實現網絡分層。西門子、 霍尼韋爾等不同企業的工業自動化設備各自是一個封閉的體系,技術、 專利、知識產權使系統相互隔離,不同廠家設備相互之間很難互通。 運營商和企業間亟待磨合。傳統的通信服務只承諾帶寬,沒法保證時 延、可靠性、抖動等性能,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然而,目前工業互聯 網應用少,收益小,運營商不願意對網絡進行改造和升級。

二是產品開發難。消費互聯網服務的對象是個人,決策主體明確, 決策時間短,需求相對清晰,消費互聯網多以標準化產品吸引特定用 戶群,採用產品快速迭代的方式逐步提升用戶體驗。工業/產業互聯 網服務的對象是政府、企業等組織,決策環節多、決策流程長,還會 受到組織內部多種因素的干擾,需求定位困難。同時,不同組織的需求差別迥異,即使是同類應用,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 微企業的需求痛點也可能各不相同。此外,企業更關注生產過程的穩 定性和可靠性,對數字化升級改造的顧慮較多,也給產品開發帶來很 多困難。

三是價值創造難。消費互聯網應用通過一個APP 能夠觸及到千萬 級甚至上億的用戶,將流量與商業活動進行引導嫁接,能較為容易的 實現流量變現。工業/產業互聯網應用大多需要對企業的生產、服務、 管理流程進行梳理改造,創造出新的產業形態,實現互聯網賦能,這 一過程風險大、成本高、耗時長,企業主動轉型的意願並不強烈。由 於需求差異大,工業/產業互聯網應用難以實現標準化,無法把成功 經驗在不同行業間實現快速的複製推廣,市場規模無法快速增長。此 外,工業/產業互聯網所涉及的製造業、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屬 於強監管領域,企業開展業務必然會面臨較大的監管壓力,合規成本 較高。

四是人才獲取難。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以及水平尚不能 滿足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求。當前高等 教育體系中機械類、電氣信息類等製造業直接相關專業所佔總招生比 例明顯下降,與同期產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同時,當前教育課程體 系對於數字化轉型、工業/產業互聯網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並無明 晰的認識,在校生複合技能培養嚴重不足。社會培養體系尚未成熟, 具備初級技能的數字人才較難以成長為高級技能人才,嚴重製約著我 國工業/產業互聯網相關產業的持續高端化發展。

四、行業發展展望

2019 年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實 體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互聯網行業轉型調整交匯共振,行業發 展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但前景依然廣闊。

(一)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1、宏觀經濟韌性十足

宏觀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 定運行並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市場預期得到明顯改善。一是企業家信 心持續回升。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的企業家信心指數連續兩個季度回升,2019 年二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5.8%,比去年同期提高10.4 個百 分點。二是實體經濟融資情況有所改善。2019 年1-4 月社會融資規 模增量累計為9.5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 萬億元,實體經濟融資 難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三是對外貿易平穩增長。今年前5 個月, 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2.1 萬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出 口6.5 萬億元,同比增長6.1%。

減稅降費提升經濟活力。減稅方面,個稅專項抵扣正式實施讓減 稅效果更顯著,全年減稅規模約千億元,優化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激發了居民消費需求;增值稅改革降低了企業稅率,增強企業效益、 活力、創新力,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源源動力。降費方面,網絡 降費工作穩步推進,預計全年降低移動網絡流量和中小企業寬帶資費 約1800 億元,促進移動流量繼續保持翻倍增長態勢,進一步降低全 社會上網成本,激發創新創業熱情。

2、網絡新基礎加快構築

隨著網絡提速降費行動的深入實施,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 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形成,網絡供給能力加速提升。全光網覆蓋將從城 市進一步向鄉鎮、行政村延伸,預計年底光纖寬帶用戶達4.5 億戶, 佔比提高至95%左右,排名全球第一,領先日韓10 個百分點以上, 固定寬帶全面邁入100M 時代,100M 以上用戶佔比達85%。4G 網絡建 設深度覆蓋,全年將以查漏補缺為主,4G 基站近390 萬個,佔移動 基站的比重超六成。4G 用戶突破13 億戶,對移動用戶的滲透率超80%。 上網體驗加速改善,預計固定寬帶的平均下載速率有望突破35Mbps,4G 網絡平均下載速率有望突破25Mbps,我國將進入全球網速較快國 家行列。物聯網市場將步入爆發期,車載智能終端、醫療健康服務、 智能城市建設等垂直領域需求的集中釋放,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將突 破10 億戶,加快構築萬物互聯新基礎。

3、法治監管進一步規範

重點立法進程加快。2018年9 月7 日發佈的《十三屆全國人大 常委會立法規劃》明確將《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立 法列入其中。2019 年,我國將加快互聯網行業相關立法進程。《數 據安全法》將明確數據安全管理機制、完善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規範。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將推動構建更加系統、全面的個人信息保 護法律體系。此外,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立法工作也將加 快推進,為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

監管更加註重規範健康發展。2019年,互聯網的監管整體將趨嚴,在鼓勵創新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企業行為的合法合規。一是法 治的威懾力將進一步增強。《電子商務法》正式生效後,對“大數據 殺熟”、刪除差評等原處於灰色地帶行為的監管,將具備明確的法律 依據。二是更加註重壓實平臺主體責任。2019 年監管將更積極採用 約談、關停等多種形式,促使平臺自覺履行法律責任與社會責任。三 是更加註重部門協同。互聯網融合業態的監管將積極採用部級聯席會 議、聯合調查組等形式,形成監管合力。總體來看,包容審慎仍是未 來監管的主基調,更加註重規範健康發展的中國互聯網下半場正在開 啟。

(二)問題與挑戰依然嚴峻

1、外源性風險有所加劇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顯著提升。一是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例如, 美國零售總額在4 月份環比下降0.2%,工業產值環比下降0.5%;德 國預計二季度將回歸疲軟態勢,並將全年增速由此前的1.6%下調至0.8%。二是大國貿易衝突加劇。美國單方面發動對中、歐、日等貿易 戰,極大動搖全球市場信心,削弱全球貿易、投資和消費。三是英國 無協議脫歐風險上升。“脫歐”問題反覆延宕,下半年將見真章,如 果“硬脫歐”,歐洲乃至世界經濟恐遭較大沖擊。此外,WTO 改革問 題、多國進入選舉期、全球分化加劇、中東及東北亞地緣政治衝突等 問題,都可能對本年度經濟增長帶來衝擊。

中美科技脫鉤的風險加大。美國政府宣佈對包括華為在內的我國 多個企業、高校和個人實施制裁,中美經貿摩擦的戰場開始向科技領域延伸,互聯網企業技術創新面臨較大風險。一是互聯網企業利用國 外資源將受到更大限制,尤其是在美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在人員招聘、 成果共享等方面遇到較大困難。二是使用開源軟件面臨較大風險。目 前,全球最大的開源軟件基金會Apache 與開源代碼託管平臺GitHub申明可能受到美國出口管制法律的約束。如果美國的科技打壓擴大化, 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將無法獲得新版的開源軟件授權,難以實現產品迭 代更新,拓展海外市場也將面臨諸多法律風險。

2、智力紅利出現見頂態勢

智力資本紅利是我國互聯網企業迭代創新的關鍵驅動力量。隨著 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國每年普通高等教育畢業人數由1999 年的84.8 萬人提升至2018 年的820 萬。充沛的智力資本供給、相對低廉的工 資不但吸引很多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更成為我國互聯網企 業通過高強度的研發實現迭代創新、後發趕超的關鍵動力。2018 年, 百度的研發投入為23 億美元,僅為谷歌的十分之一,但百度僱傭的 研發人員達2.2 萬名,為谷歌的一半左右(4.2 萬人)。

人口紅利消退從一般勞動力市場向智力資本市場蔓延。2010 年 以來,我國 15-65 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下降,人口紅利開始消失,勞 動力密集型行業招募工人的難度持續加大。目前,90 後逐漸成為職 場主力,他們普遍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不一味青睞程序員這種 高科技產業線“工人”職業。“996”事件的爆發預示著支撐我國互 聯網行業二十年高速發展的智力紅利即將見頂,未來科技行業用工成 本將持續提升,需要儘早轉變企業的發展模式,通過提升工作質量而非延長工時來實現技術創新,獲取競爭優勢。

3、互聯網平臺治理問題凸顯

隨著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融合,將出現眾多新型平臺 企業,數據競爭、社會責任、算法價值觀、平臺壟斷等治理難題也將 持續湧現,平臺治理的複雜性進一步提升。

一是平臺間數據爭議問題。數據逐漸演變為平臺競爭的核心要素。 出現了新浪微博起訴脈脈非法使用微博用戶信息、順豐與菜鳥數據大 戰、馬蜂窩涉嫌抄襲競品網站的用戶點評信息等一系列關於數據的糾 紛事件。平臺模式下數據流動與數據保護的矛盾與衝突關係到平臺核 心商業模式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將成為平臺治理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二是平臺企業責任問題。平臺企業是否應該就平臺上發生的侵權 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一直飽受爭議。2018 年,滴滴順風車司 機殺人事件,進一步引發了社會公眾對平臺社會責任的關注。平臺企 業如何權衡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的衝突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是 那些影響廣泛的超大型平臺企業,在追求商業利益之外,如何承擔更 多的社會責任日益迫切。

三是平臺算法價值觀問題。信息流推送的算法在深刻影響信息生 產及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內容低俗化、信息繭房等問題。將算 法納入監管顯得愈發必要和緊迫。然而,算法作為新型生產力代表, 極有可能涉及到平臺商業機密,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監管,面臨許多困 難,這也是平臺治理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

(三)行業將持續健康發展

2019 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項政策的落地 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滲透,人們日益增長的智能化、高端化、 品質化的消費升級需求將不斷釋放,推動我國互聯網行業持續健康發 展,進一步加快與實體經濟融合,帶動新技術廣泛應用和新業務不斷 拓展。

一是行業增速趨緩。2018年四季度至2019 年一季度,我國互聯 網行業發展先行指數出現下降趨勢。未來兩個季度,一致指數可能出 現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105 左右,處於景氣區間。預計我國互聯網 行業將持續降速提質,2019 年上市互聯網企業營收將突破2.2 萬億, 增速區間為20%-30%。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電子商務、社交網絡、遊 戲和搜索等互聯網行業傳統業務增速普遍趨緩,行業加速轉型。遊戲 領域,各大遊戲企業全面開展海外平臺佈局,強化對於用戶的深度運 營,未來遊戲產業走出去將進一步拓寬。電商領域,當前電商規模已 經進入平穩增長的階段,行業將持續探索智能零售、社交電商等各類 新業態,探索突破新空間。

二是新動能有望加速形成。5G 方面,2019 年是5G 商用部署的關

鍵之年,產學研用將合力推進標準、研發、試驗和安全配套相關工作, 加速產業鏈的成熟。預計下半年將推出5G 智能手機,基於5G 的行業 應用也將不斷創新湧現。工業互聯網方面,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 二級節點建設工作加快推進,網絡建設率先突破。試點示範和創新發 展工程繼續開展,促進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雲計算方面,《推動 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 年)》深入推進,雲計算供應商將開展 差異化創新,推出垂直化、定製化解決方案,加快金融、教育、醫療 等眾多行業上雲。人工智能方面,計算機視覺、自然語音處理、人機 交互等技術將加速在廣告、媒體、醫療、製造等傳統領域滲透融合, 催生出多種創新應用場景,衍生出眾多新業態。

三是互聯網行業格局重塑。消費互聯網時代,為爭奪用戶流量逐 漸形成了阿里、騰訊兩大生態體系,兩大巨頭在支付、電商、出行、 送餐等領域積極佈局,兩極格局分化明顯。隨著行業向工業/產業互 聯網轉型,發展重心將從普通消費者逐步轉向企業用戶。同時,互聯網領域的投資人厭倦了爭奪消費者的燒錢大戰,更關注企業的持續盈 利能力,to B 業務價值凸顯。行業競爭格局將發生改變,越來越多 的龍頭企業和創業公司,圍繞著to B 市場進行佈局,未來在工業/ 產業互聯網的各垂直領域還會不斷湧現新模式、新業態,有望誕生出 一批to B 的平臺型領軍企業。

附件:互聯網景氣指數測算方法:略

……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中國信通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