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個人如何致富,國家怎麼富強的學問。現代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最出名的著作《國富論》,全名就叫《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探究》。

不過,關於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探究,可不是200多年前,有了經濟學家才開始的。早在500年、5000年以前,人們就開始這樣的探究了。但是,以前的學問為什麼不叫經濟學?現代經濟學跟以前的那些探究又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去的學問研究的是事與願符的規律,而經濟學研究的是事與願違的規律。

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1.美好願望不一定帶來美好結果

過去人們認為好人做好事、壞人做壞事——在社會上有好的事情發生,一定是好人做的;社會上有壞的事情發生,一定是壞人做的。那這個社會要怎樣才能變好呢?只要讓好人多做事,只要把壞人消滅掉,這社會就能變好。

比方說,我們看到勞動人民的生活收入非常低,生活非常貧困。我們就去問是誰造成的,他們的收入為什麼那麼低?因為有壞人,因為資本家發的工資太少,那麼我們讓資本家多付工資,不就行了嗎?

一個國家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這是誰造成的,那一定是因為有壞人,因為有人提價,地產商提價,食品商提價,那抑制住他們漲價的衝動不就行了嗎?

一個國家白銀嚴重外流,是因為很多人不愛國啊,他們把白銀賣到國外去了,那我們逮住一個就抓一個,把他們投到監獄裡面去,這不就行了嗎?

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房價越來越高,我們真正自住的人買不起房了,怎麼辦?那一定是壞人在炒房,咱們不讓那些炒房的人得逞不就行了嗎?

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資本家卻不斷地把工廠遷到海外去,主要就是資本家的責任,咱們限制資本家在海外開工廠,這不就行了嗎?

......

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裡,人們都抱有這種非常淳樸的思想。這是一種“事與願符”的想法。你有什麼樣的願望,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如果要產生好的結果,我們從小就要懷有美好的願望,同時讓那些懷有美好願望的人多幹事。

2.壞人幹壞事的影響其實有限

但經濟學家的想法可不是這樣的。經濟學家會說,一個壞人,很壞很壞,他到底能做多大的壞事?一個壞人,拿著機關槍在人群裡面掃射,他能殺死多少人?10個,50個,100個?

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他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為什麼?因為大家有反應,因為人是有能動性的,當一個人在做惡的時候,所有人都警覺起來,就開始制止他。所以做惡的人造成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願上帝保佑我們免受友人的攻擊——要是攻擊來自敵人,我們倒能設法自衛。”

這是什麼意思?他是說,上帝要教我們,怎麼識別朋友當中壞的思想。那些敵人的思想,那些一眼就能看出好壞的思想,我們能夠識別,能夠抵制。倒是那些用良好願望包裝起來的思想,我們比較難識別。

如果有人說,大家跟我來,我帶大家去一個飢寒交迫、妻離子散的世界,你猜有多少人願意跟他去?就算有也有限。但如果倒過來,有一個人說,大家跟我來,我帶大家到一個美好的世界去,那裡沒有通貨膨脹,沒有失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工作,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大家願意跟著去嗎?我想願意跟著去的人很多。儘管它不一定能夠實現。

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3.好人好心不一定幹好事

所以經濟學要研究的,恰恰不是“好人做好事、壞人做壞事”的問題。它要研究的,是那些事與願違的現象。它要問的,是為什麼有時候好心辦壞事:

  1. 最低工資制度,本來是要保護窮人的,它真的保護他們的利益了嗎?
  2. 同工同酬制度,本來是要保護那些弱勢群體的收益的,但它最後保護他們的收益了嗎?
  3. 福利制度,本來是讓那些沒有依靠的人能夠找到依靠,最後這些群體的生活,是變得更好了,還是變得更糟了?
  4. 為保護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我們頒佈了各種的法律,最後這些動物的命運是更慘了,還是更好了?
  5. 我們鼓勵循環利用,本來是要保護地球的資源,但是循環利用的政策,最後是破壞了環境,還是保護了環境?
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4.政府立法不是解決問題的終點

舉一個簡單例子,關於廢物循環利用的故事。香港的電臺,經常教人家,瓶子要先清洗乾淨再扔掉。這時候問題來了,為什麼要清洗即將扔掉的垃圾呢?難道每個家庭清洗過後,垃圾被回收以後就不清洗了嗎?

如果垃圾處理廠最後還是會清洗,還是會分類的話,那麼你鼓勵每個家庭在扔掉這些瓶子以前清洗一遍,這到底是愛護環境,還是破壞環境?這是保護資源,還是浪費資源呢?

這是經濟學需要研究的問題。每當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各種各樣不公正、不如意的現象,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就是要讓政府立法,阻止這個事情發生。一旦法律通過了,大家就會覺得事情畫上了一個句號。

經濟學家不這麼看。經濟學家覺得法律通過了,畫上的不是句號,而是冒號。為什麼?因為人是有能動性的,在這個新的法律下,每個人都會有他的對策。最後局面、事態的走向,會跟我們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

經濟學有意思的地方,很像自然科學的地方,就在於其專門關心事與願違的現象,而不是事與願符的現象。

經濟學思維: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撒?

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中國經濟改革需要搞頂層設計。但你想想看,我們中國之所以要改革,就是因為過去搞的計劃經濟不成功。過去搞了30多年的計劃經濟沒能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人有能動性,每個人都有他的“對華政策”,所以才推不下去。所以我們才來關心事與願違的規律,怎麼改革又可以頂層設計了呢?這本身是有問題的。

我們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陰謀,我們是說,世界上許多的陰謀都沒得逞,那是因為其他人也有反應。那些得逞的陰謀,不歸經濟學家管,而歸公安部門管。

小結

經濟學家關心的,是那些人們出於良好的願望而產生的有害的經濟政策,那些事與願違的現象。如果你要問,經濟學家和普通大眾有什麼區別的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經濟學家不關心陰謀論,他只關心事與願違的因果規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