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駕馬車”領跑,大武漢產業格局脫胎換骨

經濟 投資 機器人 人福醫藥 湖北日報武漢頻道 2017-06-07

“新三駕馬車”領跑,大武漢產業格局脫胎換骨

湖北日報訊(記者李墨)在國外傳媒關於武漢經濟的報道中,武鋼一直被看作“風向標”。“武鋼打噴嚏,武漢就感冒”,曾是武漢經濟多年的寫照。

過去5年,這座傳統制造業城市,經濟動能已悄然生變。

2010年,武漢汽車產業超越鋼鐵,首次成為千億產業。此後,平均一年新增一個千億產業,現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菸草、能源及環保等五大千億產業。

如今,該市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組成的“新三駕馬車”正在發力,今年一季度,“新三駕馬車”營業收入平均增速17.6%。圍繞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被納入統計的1715家新興企業,開始為武漢的經濟規模、結構和質量重新定義。

“新三駕馬車”領跑,大武漢產業格局脫胎換骨

信息技術:再造工業“大腦”

武漢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該市信息技術產業營收同比增長16.5%。集成電路、通信設備製造、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製造等行業,表現尤為突出。在武漢信息產業的“大本營”光谷,一季度光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業總收入達1173.7億元。

新一代“光製造”,為傳統工業帶來巨大變革。

去年底,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在武漢未來科技城開工建設,標誌著中國集成電路存儲芯片產業,在規模化發展上實現零的突破。

這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有史以來最大單體投資項目,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最大單體投資高科技產業項目。

它建成後,將帶動設計、封裝、製造、應用等芯片產業相關環節的發展,集合以天馬、華星光電為代表的顯示產業,以及華為、聯想、富士康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共同打造萬億級的“芯片-顯示-智能終端”全產業鏈。

2014年,華星光電投資160億元,動建國內首條第六代LTPS(低溫多晶硅)中小尺寸面板生產線。上月,華星再次投下350億元,在光谷打造第六代LTPS-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緊隨其後,我省又一百億級顯示面板航母——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也正式點亮第六代LTPS-AMOLED生產線,預計年內投產,項目總投資120億元。

兩個“面板大王”,總投資達630億元,成為武漢“光製造”的中流砥柱。

過去5年,華工科技在孝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熱敏功能陶瓷器件產業基地,日產傳感器180萬隻,成為當地第一納稅大戶。去年,其五大業務板塊中,光通信器件增速近70%,激光裝備製造超過100%。

過去5年,長飛上市,不斷開拓世界版圖,讓中國之“光”穿透全球50多個國家,並在南非、緬甸、印尼等多國設廠。去年,長飛總營收81億元,同比增長20.4%。光纖、光纜及光纖預製棒三大主營業務,全面問鼎世界第一。

過去5年,依託創新驅動,烽火科技年銷售規模跨越300億元,光通信系統、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綜合競爭力排名全部進入全球前5,其中光電子器件國內第一。

時下,光谷正在建設全球光電子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高地。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間信息等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跨界創新。

“新三駕馬車”領跑,大武漢產業格局脫胎換骨

生命健康:奔騰經濟“血液”

2010年,亞洲最大的醫藥研發服務外包企業藥明康德入駐光谷生物城,投資1億美元建設研發大樓。兩年後,武漢公司正式開業,成為藥明康德進軍中西部地區的戰略核心。

目前,武漢藥明康德年收入過4億元,員工超過1200人,成為我省最大的醫藥研發離岸服務外包企業。並決定追投48億元,在光谷生物城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基地。

7年前,華大基因落戶光谷,定位於建設全球醫學健康檢測和科技服務中心。

如今,一個集測序設備及診斷試劑生產、科研測序服務、臨床基因診斷等為一體的全基因組產業鏈已然形成。

今年,華大基因計劃斥資30億元,用10年時間,在光谷生物城建設集研發、生產、健康醫療、教育為一體的健康小鎮。一期項目中,包括小型測序儀的生產製造中心、國家基因庫備份庫。

在“基因之王”的全國佈局中,武漢已成為僅次於深圳的第二大研發生產總部。

去年,光谷生物產業總收入首次跨越1000億元臺階,蟬聯全國生物產業園區三甲。

過去5年,人福醫藥國際化步伐不斷加碼,營業收入跨越百億大關,達123.31億元。

去年,人福收購美國主流仿製藥企Epic製藥公司100%股權,刷新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藥企紀錄。與此同時,人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1.1類新藥PARP抑制劑,獲國家食藥總局核准簽發臨床試驗批件,進入臨床。而這僅僅只是人福20多個在研的一類新藥之一。

2010年,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楊代常走出實驗室,搬到光谷生物城,組建中試車間,投入“稻米造血”的臨床前研究。

經過持續攻堅,上月,禾元生物全球首創的“稻米造血”生物技術——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獲國家食藥總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該成果已申請國家一類生物新藥,預計5年可上市,用於醫院治療肝腹水、燒傷燙傷、失血過多導致的休克等,緩解血荒。

以人福醫藥、禾元生物為代表,光谷生物城目前有300多個新藥項目在研,40多個新藥進入臨床,其中3個為一類新藥。

一季度,武漢市生命健康產業增幅18.6%。其中,化學藥品製劑營收增長超過20%,醫療器械增速超過50%。

“新三駕馬車”領跑,大武漢產業格局脫胎換骨

智能製造:重構產業“筋骨”

過去5年,在富士康武漢工廠,最大的變革莫過於機器換人——大量製造工位已被機器人替代。

該廠生產工人從高峰時的4萬人,減少到不足2萬人。在生產臺式電腦機箱的F區衝壓車間,共有150臺機器人,75%的工位實現自動化。注塑成型車間已經實現“黑燈車間”,可實現24小時運轉。

而圍繞另一個新興產業北斗,各種智能終端也在近年方興未艾。

去年4月初,武漢東三環上的一輛特殊汽車,引得過往司機瞪大眼睛——駕駛室裡,方向盤自己轉動,司機竟在喝水翻報紙。這輛由東風風神A60改裝的自動駕駛汽車,從光谷二路至武漢火車站來回近60公里,均靠北斗“天眼”及電腦程序控制完成。

這輛自動駕駛汽車由武漢依迅公司、武漢大學和東風汽車組建的聯合團隊研發。依迅公司董事長付誠介紹,作為華中最大的北斗智造和運營服務企業,過去兩年,依迅一直在投入基於北斗定位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累計完成了8萬公里道路測試。

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太子湖創新谷,一批從事智能工廠流水線設計的高新企業正在聚集。大唐廣電看中這裡的汽車製造業,正埋頭為車企智能流水線的升級提供定製化軟件服務。該公司還與西門子合作,在經開區搭建智能製造研發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

目前,武漢經開區已有40餘家企業向智能工廠轉型升級,200餘家企業即將開啟智能化改造。

投資2.5億元的美的智能化改造生產線,入選工信部“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示範項目。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傳統支柱產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力爭智能製造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7%以上,到2020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

一季度,武漢智能製造工業總產值增幅為16.7%。其中,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與北斗導航應用、電力裝備與智能電網等行業總產值,增速均超過20%,產業集聚不斷加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持續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