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包容成為咸陽人的胸懷

經濟 秦嶺 指南針 咸陽新聞網 咸陽新聞網 2017-09-15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咸陽因山水俱陽而得名,從命名看就展示出擁抱天地、剛健博大的胸懷和氣度,這裡自古便是一塊孕育、滋養、生長開放包容精神的沃土。

在崛起成為大秦故都的140多年間,咸陽曾經形成“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壯觀格局,在世界城市史上都堪稱巔峰之作。千百年來,包容的秦人以開放姿態,海納百川,博採眾長,擇善而從,鑄就了世人震撼的光輝歷史。包容是創新的基礎,也是轉型的前提。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們更應以包容胸懷、開放姿態迎接未來,將包容的精神具體化、實踐化、深入化,讓包容成為咸陽人民的精神標識。

包容,是一種進取的姿態,體現為對歷史發展機遇的珍視。我們要主動順應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大趨勢,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促進大融合,拓展大通道,建設大平臺,發展大貿易,加快構築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充分發揮區位、文化、資源優勢,促使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利益共享,讓咸陽生機勃發、活力迸放。

包容,是一種開放的境界,體現為對合作共贏理念的踐行。我們要自覺“站在秦嶺之巔”審視市情,“跳出城牆思維”謀劃發展,積極參與建設大西安,大力支持西鹹新區發展,增強與西安、西鹹新區城市功能的統一性,真正做到只要是有利於咸陽發展的、有利於惠及咸陽百姓的,都以陽光、大氣的胸襟全力以赴來推動。

包容,是一種共享的理念,體現為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踐。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是公平公正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緊盯民生“指南針”、瞄準民心“晴雨表”,用心用情用智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問題,特別要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促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節節攀升顯著提升,讓幸福安寧成為咸陽人民的最大底氣。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包容,理應成為我們當代咸陽人的開放胸懷和精神氣度,成為我們文化自信的境界標尺!

本報評論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