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保持定力精準發力'

經濟 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銀行 匯率 中國經濟時報 2019-08-15
"

時報時評

唐福勇

儘管當前全球正掀起一波降息潮,歐美等諸多國家都走向貨幣寬鬆,但中國始終保持定力,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精準發力,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佈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上半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中國人民銀行保持宏觀調控定力,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主動作為、精準發力,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促進信貸結構優化,扭轉局部性社會信用收縮態勢,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穩妥化解中小銀行局部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引導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從過去15年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中國只有兩個時間段央行沒有使用“穩健”的貨幣政策,分別是2007年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使用了“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2009年使用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述。其餘年份全部都是執行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從中可以發現,尤其是近十年,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根據自身經濟發展與面臨的國內外挑戰,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始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時下,隨著新一輪全球貨幣寬鬆大潮來襲,許多人士也在觀察中國貨幣政策是否也會轉向寬鬆,但截至8月9日,中國傳遞的下一步貨幣政策基調依然是穩健。

為什麼中國近十年能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呢?因為近十年來,中國在維護價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保持國際收支大體平衡這四個方面沒有發生巨大的波動或變動,而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通常賦予央行的年度目標就是維護價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保持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只有在這些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才可能採取從緊或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來應對。

當前,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較多,三大攻堅戰進展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有力推進,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宏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但世界經濟形勢仍然錯綜複雜,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長短期、內外部等因素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增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生增長動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因此,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同時要客觀認識,理性看待,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準備,認真辦好自己的事,採取短期和長期相結合、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針對性措施,推動形成有效的最終需求和新的增長點。

辦好自己的事,是中國一慣的風格,也只有保持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才能既對中國有利,也對世界有利。

中國此輪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促進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完善金融體系內在功能,形成實體經濟供給體系、需求體系與金融體系之間的三角良性循環。同時也要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