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經濟 創業 投資 移動支付 宏觀經濟 銅陵社科 2018-11-30
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指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對民營經濟離場論等錯誤觀點給予了明確批判,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民營經濟發展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在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開展“支持民營企業在行動”活動。2018年11月15日“長三角商會促進民營經濟一體化發展——銅陵行”,可視為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推動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具體實踐。

1

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50%以上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企業數量都來自民營企業。過去3年,全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超開4萬家,其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央視記者到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省採訪,省委書記車俊自豪地說:“每10個浙江人就有1人是老闆,每29個浙江人就有1個浙江企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而中國近年來90%的新增就業崗位是由民營企業提供的。

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近兩年民間資本投資結構正在優化,不但開始進入石油、天然氣開採等行業,還積極進軍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技術行業,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除高鐵外的其他三項,都是民營企業的創新之舉。

我國經濟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加上中美經貿摩擦,造成了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業領域的中小企業遇到了暫時困難。越是關鍵時期,越要迎難而上,越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國家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民間投資,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為民營經濟營造出更加公平、開放、寬鬆的環境。

2

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趨勢不會改變

前一段時間,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一些針對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什麼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導致了部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出現波動。這次座談會上,習總書記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諄諄告誡民營企業家們:“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並莊嚴承諾“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這是相當及時的,為民營企業發展廓清了雜音,吃了定心丸。

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民營經濟行穩致遠發展需要企業家們看準形勢,找好定位。首先是問題定位。不可否認,我國目前民營企業發展普遍遇到了融資難融資貴等週期性困難,民營企業家要了解自身面臨什麼困難,分清楚短期困難和長期困難、表面困難和實際困難,外部困難和自身困難,評估什麼時候能走出難關,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是產業鏈定位。面對受到的週期性衝擊,要從產業鏈的角度,給自己的產業重新定位。再次是產品定位。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創立過硬的品牌,實施品牌戰略。

民營企業家們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儘管面臨諸多挑戰,“黑天鵝”“灰犀牛”也會不時冒頭,但中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態勢沒有改變,只要你們用改革推開機遇的大門,以改革的精神,靠改革的勇氣,用改革的方法,就能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我國民營經濟一定會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收穫歷史新榮光。

3

民營企業家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人力資本支撐

改革開放40年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企業家精神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現實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對外開放面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任務,急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民營企業家施展才華的空間更大,機遇更多,激發企業家精神,增強民營經濟內在活力和創造力,既能促進民營企業更好發展,又能推動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必須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內外環境越是複雜多變,越要重視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作用,越要激發企業家精神。這是因為,企業傢俱有敏銳的市場感覺、冒險精神和執著頑強的作風,在把握創新方向、凝聚創新人才、籌措創新投入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必須重視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磨鍊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這支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標準創新、制度創新等方面的作用,用“創新”這一法寶應對外部環境的風險和挑戰。

4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民營經濟行穩致遠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實現民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良好環境,並把它作為重要突破口,抓緊抓好抓落實。

第一,要構建新型的政商關係。建立良好的政商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百姓安居樂業、地方經濟的發展,還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都離不開“商”。領導幹部與民營企業家建立良好的關係,需要雙方釐清邊界、各司其職、鼎力協作,做到“親”“清”二字。一方面領導幹部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要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掏真心、用真力、出實招,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同時要做到同民營企業家關係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要同領導幹部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要潔身自好、走正道、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從而建立起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廉潔互信、共謀發展的良好政商關係。

第二,積極營造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指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這無疑是民營經濟的“定心丸”。堅決剷除亂收費、亂攤派、亂評比、亂作為現象,這無疑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長期預期”。

第三,積極營造促進民營經濟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各級政府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營造各類企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廢除對民營企業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清除各種隱性壁壘,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履行社會責任。

第四,要積極營造尊重和鼓勵民營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環境。要對民營企業家給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勵,完善容錯機制和幫扶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切實按照憲法第13條“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依憲行政,使民營企業家有一種獲得感、成就感和安全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