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不能因為體制優勢限制了企業界、學術界的想象力

金碚:不能因為體制優勢限制了企業界、學術界的想象力

6月25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19“超越想象”創新大會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舉行。此次創新大會聚焦創業創新、技術革命、IP升級、人工智能、新金融科技、新消費、新文娛等核心話題,共享科創思維,展示前沿科技,解讀創新趨勢,暢想理想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經營報》社長金碚參加了本次大會,並發表“燃點:想象無邊 創新無限”主旨演講。

在會上,金碚回溯了人類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階段與動因,他坦言,不僅是中國,人類的發展也已經進入一個需要想象力的時代,“而且現在的很多現象、問題是人類未能想象、想明白的事情”。

金碚表示,現代經濟增長在人類發展上是一個奇蹟。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很低,只有到了西方工業革命以後的近兩三百年,才出現了人類經濟發展的高增長現象,而中國更是在改革開放後進入了高增長階段。

金碚直言,當經濟高增長階段過去後,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很難避免,目前也很難找到一個國家能在經濟增長高速期後繼續保持增速,“只要經濟結構升級轉型就可以保持高增長嗎?這只是人們的假設,可能都沒有實現過”。

面對“既要進行經濟結構升級轉型,又要保持高速增長”的世界性難題下,金碚認為,目前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將工業化向歐亞大陸及非洲大陸腹地推進,也就是‘一帶一路’倡議。二是以科技創新實現經濟再振興”。

如何真正依靠科技創新走向經濟發展新高潮?金碚點明瞭實體經濟發展的邏輯與科技創新的實質意義,啟發現場嘉賓迴歸創新的本質。

在金碚看來,實體經濟發展的一般邏輯為“科學發現-科技發明-產品研發-生產供應”,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不同,為“技術引進形成生產供應-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原創技術-尖端科學為基礎的核心技術”。

他也概括了科技創新的意義與四個階段:科學的動機為好奇、發現,而科技則是解決實際問題,動機為需要、發明;再進一步為事業,其目的是建功立業;最終進入圍繞利益和財富的商業階段。

金碚同時表示,人類進入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不僅有科學技術的供應,而且要有商業的動機,為了實現這樣的過程,所以人類設計了知識產權的制度。在新時代,知識產權也有了新的意義。

“中國從共享、非專利的技術,逐漸涉及到專利技術,之後涉及核心機密,再追溯到科學發現,可以想象,我們今天在貿易爭端中的排名,已與40年前大不一樣。”

金碚進一步闡釋道,所謂科技創新有兩個動力“商業推動”和“科技推動”,兩個動因推動科技創新。現在中國的科技進步,越來越從“主要通過商業推動”走向越來越需要“通過科技推動”,“比如華為,是為了理想而奮鬥,商業動機不是唯一的動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

“中國進入這樣一個重要的創新時代,誰來實現科技創新,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金碚進而點出了另一個重要問題——誰來辦和如何辦科技創新的“大事”?

金碚坦言,中國的體制主要為“大政府”,“我們在創新的時候,往往盯著政府。這是我們的優點,可以集中資源辦大事兒,但也是一個弱點,民間的想象力有些不足,總認為大事是歸政府管。”

金碚表示,今天,我們要超越想象保持創新,實際上擁有著體制優勢,“政府集中資源辦大事,是我們的優點,但是不能因為體制優勢,反過來限制了民間、企業界、學術界的想象力”。

金碚也對近期熱點討論的共享經濟問題進行了解答:“目前中國還是在用商業手段推動共享經濟,而共享經濟和商業經濟基於的道德基礎是不一樣的。如果真的要實現共享經濟,要先解決道德基礎的問題。”

“如果沒有道德基礎,也要先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共享文化,沒有這個文化,共享經濟的成本會很高。要把共享經濟和商業經濟二者聯合,關鍵點就在於倫理的形成。”

(編輯:黃玉璐 校對:翟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