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經濟 孔子 政治 陶冶 畢節發佈 2017-04-12
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習近平《之江新語》中談到, 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做人要講道德,做官要講官德,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立國之基。為政以德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要求。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領導幹部的“政德修養”,毛澤東同志指出,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從近年來查處的領導幹部違法違紀案件來看,少數人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往往是從道德滑坡開始的。有些領導幹部對人嚴、對己寬,說的一套行的另一套;有的貪圖享受,害怕艱苦,熱衷於燈紅酒綠,沉湎於低級趣味;有的甚至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賣官鬻爵,貪髒枉法。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沒有守住道德底線,任由道德滑坡,最後滑向了罪惡的深淵,成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官德失範的領導幹部不可能有威信,也不可能在群眾中產生凝聚力。以德服眾,就是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凝聚人心、凝聚力量。領導幹部只有在思想品德上過硬,工作上以身作則,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信服與支持。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楊善洲等人之所以備受人民尊敬,就是因為他們首先是道德楷模,一輩子為公為民,無私奉獻。領導幹部只有注重修身養德,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以德服人,真正受到群眾愛戴,才能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這就要在實踐中修煉“官德”,端正“官風”,做到愛民為民富民安民,以良好的品行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讓群眾心服口服。

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與才,德是第一位的。以德領才,就是要始終堅持德比才重、德在才先的理念。卓越才能,只有在高尚道德的統帥下,才能發揮最大的正面效應;若背離了德的統帥,才幹越大,危害可能越深。現實中,一些幹部出問題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重才輕德,歷來是用人大忌,也是個人成才的大忌。德是方向盤、是導航儀、是指南針。一個無德的領導幹部,會導致百姓受苦、基層受累,甚至阻礙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個有德的領導幹部,在他身邊能夠匯聚有德之人,其中不乏有才人;而一個缺少品德的領導,則難於凝聚有識之才。為此,要把德擺在幹部選任的首要位置,用好品行兼優的這把尺,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

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富潤屋、德潤身。”從古至今,凡能夠成就偉大事業,為社會和人民作出貢獻而青史留名者,必定以“大德”潤“大才”,就是以德來激發、培育和支撐才能的增長。德不但是激發才能提升的重要動力,也決定著才能發揮作用的方向和成效。只有切實解決好德的問題,才能不計較個人得失和不畏艱難險阻,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斷創造一流的業績。人而無德,行之不遠。一個人沒有品德,沒有志向,整日琢磨不勞而獲撈名利、投機取巧得好處,決不會生成正確的智慧和才氣。才不足,可以通過培訓和實踐鍛鍊來提高,可經過諸多途徑加以提高;德不足,人品底子差,很難彌補,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且收穫甚微。

政道|領導幹部當常修為政之德

總之,領導幹部要自覺地把從政之德列入自身修養之中,在求學求知的過程中,始終把德的修養擺在首位,以品德的提高促其才華的提升,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人品,陶冶高尚情操,切實解決好“為誰掌權、為誰用權,為誰服務、怎樣服務”的大問題。(樑靜)

畢節發佈

編 審:金明忠

編 輯:黎榮

見習編輯:郭力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