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出臺“工業30條” 四字真經促實體經濟發展

經濟 投資 黃滔 養老保險 中國新聞網 2017-06-16

中新網長沙6月15日電 (記者 白祖偕 傅煜)長沙市委、市政府15日對外公佈《關於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長沙工業30條”),針對工業園區、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問題,開出30條具體“藥方”,全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圍繞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5個方面,‘長沙工業30條’拿出了一個系統、全面的振興實體經濟政策體系措施,其最大特點是‘幹、全、可、擔’。”當日,長沙市經信委主任黃滔向記者解讀了該文件隱含的“四字真經”。

近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盈利水平下降、企業稅費等負擔較重,同時面臨手續難、融資難、用工難、營銷難等諸多難點,企業發展信心受挫,投資信心也大幅減退,經濟運行出現“脫實向虛”苗頭。

“企業內部職工食堂、倒班用房用電執行居民生活用電價格”;“失業保險總費率由1.5%降至1%,單位繳費費率由1%降至0.7%”;“對用工規模在500人以下的企業,第一年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按14%執行”……黃滔介紹,此次長沙出臺的“工業30條”可謂“乾貨十足”,不僅在諸多方面如用電、用水、用地、用工、物流及倉儲成本等為企業強力降費減負,更為企業在轉型升級、市場開拓、發展環境等方面立下了幫扶的“硬規矩”,為企業送出了“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包。

黃滔說,對照這個文件,一個500人的企業,每年僅人力成本就可減少百萬元。

“文件對企業的申辦、融資、審批到銷售、上市,再到出海、兼併重組等全產業鏈、全壽命週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關鍵痛點、難點問題,開出了精準的‘藥方’”。黃滔介紹說,如新辦企業在拿地前即可進行“模擬審批”。“企業拿地之日便是其開工之時。這不僅大大縮短了他們的報建週期,更使他們的生產日期大幅提前。”

“可”則體現在文件的可操作性方面:針對不同情況和群體,給出了對應的方針政策,並明確了具體的責任部門。文件“倍增計劃”規定,只要目前產值過億,稅收過500萬元的工業企業未來3年能實現雙倍增長,市、區兩級財政將按地方實得稅收增量的50%作為支持企業技改資金返回給企業,且上不封頂。

“這讓我們深受鼓舞。”長沙某新三板掛牌企業董事長劉雅浪表示,“這項政策將激勵我們積極擴張,奮力發展。”

“長沙工業30條圍繞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和關鍵點設計,盡力向園區放權,向企業放水養魚,放眼未來謀求增量,希望讓長沙真正成為政策高地、投資窪地、產業福地。”黃滔表示,這些政策的出臺,體現了政策制定者敢於為擔當者擔當、勇於為負責者負責的精神。“文件對園區一線此前在招商引資、產業扶持中的一些只做不說的改革和嘗試予以保留,就充分體現了這種難得的擔當精神。”

據悉,文件出臺前經過了16次修改。長沙市委、市政府曾向50多個市直部門或園區徵求意見,其中36個部門(單位)反饋的97條意見全被採納。(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